村委主任杂志

育才兴技逐梦田野

时间:2025-01-06 14:24:16来源:1.广西科技大学;2.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柳州市科技馆 文字:李红英1 金洪哲2 赖玉杰3 覃春秋2 张雪娟2

  摘要:技能激活乡村,振兴擎动未来。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各地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乡村技能人才队伍。但目前乡村普遍存在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等问题。鉴于此,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为例,结合柳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践经验,对乡村振兴战略中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历史问题与现实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乡村振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思考。

  技能激活乡村,振兴擎动未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需要大批农业科研人才,更需要千千万万个农业技能人才。”[2]近年来,国内各专家学者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才进行研究,侧重于乡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或农业技术人才等,但对加强乡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技能扶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经验,结合柳州市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全面梳理技能人才对乡村振兴的助力机制,提出乡村振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思考。

柳州市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出台“龙城金蓝领”培育计划,全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12月底,柳州技能人才总量62.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72万人,比“十三五”末分别增加9.41万人、1.59万人,分别增长17.79%、13.1%;拥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名,全国技术能手54名,广西技术能手418名,“龙城技术能手”317名。

  从技能结构看:初级工22.37万人,中级工26.21万人,高级工11.1万人,技师2.09万人,高级技师0.53万人,分别占比35.91%、42.07%、17.82%、3.36%、0.85%。初、中级工占比77.98%,高级工及以上占比约为22.02%。

技能引领:完善服务乡村振兴政策体系

  近年来,柳州市立足乡村振兴主战场,强化顶层设计,引导和激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出台了《柳州市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柳州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柳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一系列推进乡村振兴和人才集聚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全市大力实施“龙城金蓝领”培育计划,以助力脱贫为目标,加大贫困劳动力、贫困家庭子女、粤桂扶贫协作等实施脱贫攻坚职业技能培训。建设“工匠式”产业工人队伍,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在高等院校建立一批实训基地。设立技能提升奖励、竞赛配套奖励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奖励,并将每年4月26日设立为“柳州工匠日”,努力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待遇。截至2023年12月,全市共为145家企业、14所院校和2 635名技能人才累计发放奖励共计6 808.87万元。

精准培训:筑牢服务乡村振兴技能根基

  结合金桔种植、竹木加工、种茶制茶、螺蛳粉制作等柳州特色产业优势,采取“一技+多能”“奖励+助贫”等模式,全面实施乡村地区“1户1人1技能”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以来共有4.39万名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融安县针对电商发展态势好、全区领先优势,开设直播带货、农村电商培训;针对重点发展的香杉木材加工、加工厂急需叉车司机实情,开展叉车培训;开展服装缝纫工、藤椅编织工、车平工等订单式培训,培训后学员全部实现就业。三江侗族自治县积极推进“粤桂携手奔小康”扶贫协作就业创业培训项目,依托“湛江—柳州扶贫协作南粤家政三江培训点”“吴川—三江就业创业扶贫协作技能培训基地”等,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制定实施“培训货车驾驶员、村医、种茶制茶技师”培训计划。融水苗族自治县结合村寨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培训需求等精准施策,大力开展刺绣与手工产品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桂林米粉制作、纹绣造型、藤编制作等培训。

群英竞技:磨砺服务乡村振兴技能水平

  柳州市通过综合性、行业性职业技能竞赛,不断磨砺服务乡村振兴技能技艺水平。2023年,柳州市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赛项决赛、第三届广西农民工创业大赛选拔赛、广西“八桂米粉师傅”劳务品牌专项赛技能大赛等,累计举办、参与各类技能赛事活动近30次,参赛人员达4 000多人。尤其在第三届广西农民工创业大赛选拔赛中,柳州共选送22个项目参加创业大赛,6个项目进入决赛环节,晋级数量居全区第一。其中,推荐的“龙帅猛哥烤鸡畅响中国”“苗家凌子——助力大苗山乡村振兴”项目同步参加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能技艺成果展。在市级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中,全市共有1 200余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晋升,选树285名“龙城技术能手”,有效落实技能竞赛表彰奖励政策,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认同。

转移就业:增加乡村技能人才工资性收入

  柳州市创新“政府引导、院校参与、企业融合、技能提升”“四位一体”劳务品牌发展模式,成功培育8家自治区级“八桂系列”劳务品牌示范项目;打造“柳州螺蛳粉师傅”劳务品牌,率先研发制定螺蛳粉职业技能标准,助推成立全国实体店达2.3万家,螺蛳粉全产业链创造就业岗位达30多万个;培育“三江制茶师”“侗族木结构营造技艺师”“柳城云片糕师傅”等特色劳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举办招聘700场,提供就业岗位214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1.6万人次;建立18对劳务协作关系,包括粤桂劳务、区内市际、区内县际多级劳务协作关系。开展“点对点”输送服务,推动赴粤务工农民达14.8万人。2021年来全市累计“点对点”输送农民外出务工400余车次、1.6万余人,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务工工资性收入占比超七成。

返乡创业:促进技能人才城乡融合发展

  柳州市出台了《柳州市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给予创业者5000元/户创业扶持补贴。依托园区和农民工返乡孵化园等平台,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空间。通过社区、村委就业服务中心等平台,摸清返乡人员创业需求,组织专家开展创业指导。融安县长安镇银洞村青年韦小东,从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到广东打工,2017年返乡创办广西融安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连续3年拿出企业在融安金桔销售环节所赚利润的5%回馈贫困村、贫困户,优先安排贫困户到融安金桔“云仓”就业。以“公司+产业化联合体+供应链”成立融安金桔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全县598户贫困户种植金桔实现增收1500万元,带动281户贫困户顺利脱贫。三江县林溪镇平岩村村民吴练军,长期在广东打工,2017年10月回到家乡开办皮鞋厂,动员辐射周边十几个村,带动100多人就业,其中大部分是农村贫困妇女。融水县“新合如领罗汉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就业240人,柳江区“打造五彩椒全产业供应链”带动就业155人,三江县“创新稻鱼种质资源,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就业65人,三江县“龙帅猛哥烤鸡畅响中国”已在全国开设63家分店(加盟商),带动家庭式就业100人以上。

柳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历史问题与现实困境

城乡二元化结构长期存在,乡村人力资源总量偏少

  为获取更高收入,拥有更多就业机会,柳州市大批乡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乡村成了“空心村”,留在乡村的人员大部分是老、弱、妇、幼,缺乏农业生产主力军,造成乡村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缺失。从乡村考上大学的学子,毕业后大多留在城市,即便完成学业返回乡村,从事“三农”工作的也很少;不少乡村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当农民。这些都导致乡村人才后备力量和人力资源总量偏少。

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柳州市所辖三江、融水、融安等少数民族聚集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乡村人才文化素质整体较低。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三江、融水、融安三县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接受教育年限分别为7.8年、7.98年、8.65年,低于柳州市平均水平(9.9年);每10万人中,三江、融水、融安三县仍有4.16万人、3.96万人、3.34万人是小学文化水平,高于柳州市平均水平(2.49万人)。由于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较多孩子初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读书,早早出来打工补贴家用。留在乡村的人员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对拥有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知识拓展和技能提升。

技能人才培训存在短板,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培训缺乏主动性,重数量不重质量。技能培训基本上是年初下达培训任务,各乡镇根据任务数量开展培训,对培训任务持被动态度,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部分培训机构缺乏对培训需求的充分调研,设置课程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无所用”现象发生。部分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培训内容过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技能训练,没有真正走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工作。部分培训项目一味追求速成原则,缺乏连续性,对后期农业生产、产品销售等无法提供有力保障,农民的长远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

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紧缺,阻碍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柳州市乡村技能人才大部分仍聚集在螺蛳粉、茶叶、油茶等原料生产、农产品初加工等传统产业,物联网、电子商务、集约化经营等新兴产业人才十分欠缺。从乡村考入各职业院校或技工学校的技能人才毕业后大都留在城市发展,放弃好的城市生活、重返乡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意愿并不强。同时,乡村自然环境较差、居住条件不佳、配套服务不足等问题,使许多精英人才对乡村工作和生活产生怀疑和犹豫,无法吸引更多复合型人才留在乡村。

柳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推进产业振兴,夯实技能人才物质基础

  集中发展县区特色优势产业,立足融安金桔、三江油茶、螺蛳粉产业链等本地特色资源优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发展和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形成县城、乡镇、村屯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产业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主导园区,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农民工创业园等平台,引导县域产业集中发展。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精准培训施教,引领技能人才苦练内功

  实施多元型、差异化、订单式培训,采取远程教育平台授课、专家学者面授、赴先进地区学习等方式,精准提升乡村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利用柳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和高校、技工学校等有效载体,建设一批乡村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丰富多彩的平台载体打通乡村技能人才“成才秘籍”。加强部门联动,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文广旅等部门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发挥村居两委、驻村工作队等人员作用,收集培训需求信息,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加大挖掘力度,激励技能人才蓄满水池

  加强农民主体意识培养,把留守乡村的青年群众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满足其对技能的渴求,把“草根”转变成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能人才。注重吸引本土优秀人才,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建立在外技能人才沟通联络机制,主动联系在外技能人才,建立在外务工技能人才库、在外上学人员信息库,及时为他们递出“橄榄枝”。打好“乡情牌”“乡愁牌”,用亲情、真情、热情,鼓励他们回归乡村、建设家乡。

优化创业政策,吸引技能人才扎根乡村

  制定柳州市乡村技能人才引进计划,在金桔种植、茶叶加工、平台销售等领域引进一批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和现代农业综合体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和团队,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以及家属安置、子女就读等优惠政策。开展乡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把更多“农创客”“田秀才”培养成为合作社负责人、产业引领人,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依托各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对有入园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给予水电气、用工等基础要素保障。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技能人才队伍活力

  加强对技能人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项目资助、土地扶持、信贷优惠、税费减免、信息技术等政策和物质激励。强化精神激励,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村民大会以及微信、抖音、公众号等新兴媒介,大力宣传为乡村振兴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领军人才、乡村致富带头人等。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和行业标杆的方式,进一步增强技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激励更多有志青年走技能成才、服务乡村之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政策引领、精准培训、技能竞赛、转移就业、返乡创业等方面成效显著。文章在总结柳州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持续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推进产业振兴、精准培训施教、加大挖掘力度、优化创业政策、健全评价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不断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7-10-18)[2024-11-15].https://www.gov.cn/xinwen/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李向光.为乡村振兴锻造农业技能人才[J].中国人才,2018(11):51-53.

  2023年柳州市科协软课题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230107)。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监审:陈亚丽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