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大学生农村创业前景
摘要:文章将以学校经管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形式选择及对回到农村基层的初步认知,比较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和其他形式就业的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应用内外因素模型来分析影响经管类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经管类大学生农村创业提出相应的建议,探索他们创业的路径方向。
研究概况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建设。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生活也不断变革。农村为了更好地迈入现代化发展道路,就需要众多的高素质人才来助力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为解决农村高素质人才的紧缺,农村一方面要培养内部的乡村精英,加入乡村振兴队伍中。另一方面是迫切需要高知识含量、强文化素质的大学毕业生融入乡村发展中。
同时,研究大学生返乡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改善农村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创业为载体,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可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有利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助力农村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大学生农村创业,利用农村各式各样的资源,将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促进信息的传播和乡村文明建设的发展,为乡村注入管理活力,将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发展。三是促进个人成长成才,创造财富、丰富生活。长期的校园生活,大学生对于社会外界接触的较少,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利于开阔自我的视野,在个人成长和成才方面可以提升自我,锻炼自我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学院近几年的就业信息数据统计,发现在各项就业数据中,自主创业作为就业形式的一种,占比与其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经过初步调查了解,农村创业者更为少见。因此,文章以该现状调研为基础,开展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拓宽就业渠道,吸引大学生回到家乡,融入家乡规划发展。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现状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振兴乡村发展一度是当下社会重点关注的方向。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作用的发挥,加上每一年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近五年来,云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校的经济学院毕业生人数变化情况,具体见表1。乡村振兴的形势将会给大学生农村创业带来巨大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挑战。
表1 2019—2023年毕业生人数
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机遇
一是乡村资源禀赋。一般来说,我国乡村资源非常丰富。以云南省的农村为例,农副产品富足且具有特色,如在粮油、果蔬、茶叶咖啡、食用菌、花卉等种养业和乡村食品、手工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出名的有宣威火腿、丽江腊排骨等,具有较多的优势。还有各类地方特色的小吃吸引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食物,如过桥米线、鲜花饼。
二是乡村旅游市场。云南美丽的山川风景,无疑是所有人向往的地方。特别是农村的田园风光,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农村生活,将会迎来更多的消费者。因此,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在不同的建筑特色、民族节日活动、绿色生态农业等的结合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可观。
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挑战
大学生就业观念固化。大学生就业观念固化,认为留在城市或者是进入体制内是最好的选择,或者是盲目地跟从,看别人喜欢做什么,自己就要做什么。笔者从调查的100名同学中发现,多数人热衷于考公、考研、考编,具体见表2。
表2 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
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不够。大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较少,多数时间用在理论学习上,在真正面临创业问题时,好多人只会“纸上谈兵”,无法实施自己的创业计划,无法使项目落地成长。一是大学生的创业经历几乎为零,没有经验方面的总结,难于维持项目的发展,二是专业知识能力不全面,尽管有创新创业的竞赛活动,但是创业方面所需知识储备需丰富和全面,多数同学的情况是知识掌握不全面,只会单纯地理解“赚大钱”就是创业,这将会很难走远。
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不够了解。虽然国家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设立大学生创业园等,但是大多数同学对其关注度和关心不够。为此,笔者对100人进行调查,表3是对大学生创业政策了解的统计情况。
表3 大学生创业政策知多少统计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
经管类专业具有庞大的学生群体,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乡村振兴,大学生通过到农村创业,既实现了个人价值,又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从实践中来看,大学生农村创业之路极为艰辛,且成功率较低。为此主要结合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内部因素
从大学生个体出发,围绕“三个”不足进行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大学生个人自信心不足。当代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消极评价自己,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无法胜任这份工作。表现在日常的学科竞赛实践活动中,老师与同学交流,可以参加类似的活动时,学生就会表示自己无法参加活动,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二是否定自己,经常性地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与同学差距很大,不如别人,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没有正视自己的特长优势。三是抗挫折能力比较弱,在遇到困难问题时,没有主见无法抉择,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只会等待或者退缩,甚至逃避,不敢承担问题等。
创业技能不足。缺乏积累的学习总结,大学生在面对创业问题的时候,从一开始的热火朝天到最后的悄无声息落幕,其实是自身在创业技能方面的储备不足而导致的。部分大学生对创业项目没有好好规划和深入调研,对项目工作了解不全面,因此对创业认识不到位,自己准备不充分,对创业的风险或者机会把握不清楚,没有动手实践经验,最终让自己的创业项目走向失败,无法成功。
抵御风险能力不足。一是项目风险,很多同学在创业时缺乏初步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只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来决定投资方向,甚至只是一时兴起做出决定。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在创业初期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二是资金风险,在创业初期,资金风险将始终伴随着创业者。创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是创业者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三是社会资源方面的缺乏。创业工作需要调动许多社会资源,很多同学在这方面会感到非常困难。因为大学生的社交面局限于学校之中,如果平时很少与人交流沟通,那么他的交际圈非常小,这是不利于创业工作发展的。
外部因素
从外部的形势来看,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发展具有诸多因素,下面将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政府和社会政策支持不够。大部分学生对政府的扶持政策并不了解,只有少部分本身具有创新创业倾向的大学生才去主动关注,可见政府创新创业政策不够明朗,透明度和宣传力度不足,学生获取政策信息的渠道不够,导致政府的政策没有很好地起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作用。户籍、子女教育等配套措施尚未跟上,毕竟城市的医疗、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供给要好于农村。有关部门还在税收政策、贷款政策等方面有优惠,但这些政策并未考虑到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缺乏可操作性,无法为大学生创业排忧解难。
学校的专业教育偏重。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来自学校,高校教育体系不完善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能力培育效果。一是教学计划不合理,每个院系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学时短,学分占比小,有的同学不够重视积累,导致学习不扎实;二是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内容多是理论,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过多结合实际创业案例进行教育引导,导致学生不重视。三是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完善,多数学院的老师都不是专门研究创新创业方向的,对创业的知识架构储备不足。四是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的学科,而且大部分教育形式仅限于课程学习,缺乏实践内容,有校企实践平台基地,但企业实习没有真正推行开。
家庭观念及经济能力。从大多数的家庭来看,觉得子女上大学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对于今后子女毕业的去向问题。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应该进入编制体制内,另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有份稳定的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就行,还有一部分家长表示不知道孩子需要做什么,只要孩子喜欢想去做什么都行。但是提及孩子对未来创业的话题,大家都表示还是需要找一份稳定的事业,家长理解的创业就是“不务正业”,觉得创业不稳定。
其他突发状况影响。农产品的种植存在风险,在突发的自然灾害影响下,遭受损失,导致一无所获。例如,受干旱、洪涝、冰雹等恶劣天气状况影响,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对于从事农业种植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困难重重。在市场价格的波动下,养殖业的价格也会随之有所涨跌,加上传染疾病的波及,最终可能会致使创业走向失败。
经管类大学生农村创业的路径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农村创业路径方面有许多研究和发现,也有不同方面的建议对策。文章从经管类大学生个体出发进行路径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互联网金融
构建农村创业融资体系,提供更多便利快捷融资途径,服务大学生农村创业,在资金链方面优化,提高创业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
移动支付手段的推广使用。经管类大学生融入农村,可以结合支付宝、微信等便捷的支付方式指导农村村民使用,推广移动支付,不仅给大家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还有利于促进与村民的沟通了解,普及知识。引导村民认识和熟悉移动支付手段,减少日常的交易麻烦,提高服务效率,促进金融服务的发展。
融投资。经管类大学生可以发挥经济学的专业优势,一方面,寻找稳健有发展前景的投资项目,介绍给有资金能力的村民,带动村民资金转化,提高收益,以分红、股份等形式反馈给村民,带动农村发展。另一方面,打造金融投资的服务平台,整理好在投资方面的基础知识,解答好村民投资方面的疑惑,带动村庄建设发展。另外,建立融资体系,减少利息等费用开支,减轻大学生筹集资金的压力。
产业联动。“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做好产业布局,离不开互联网金融的作用发挥,打造现代化智慧农业,形成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可以致力于改善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缓解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问题,通过使用网络技术手段,开展农业监测,形成优质农产品,开展农村电商新模式,将生产和销售紧密联系一起,调动村民积极性,增加农业收入。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在电信网络诈骗不断发生的当下,做好农村互联网金融诈骗也非常有必要。结合经济学的投资理财知识,可以经常性地向村民宣传教育金融知识,引导村民正确认识互联网,将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方式渗入到村民生活中,做好日常的温馨提示工作,让村民们守好自己的金钱,避免财产流失,加重家庭的负担。
农产品的销售
网络直播卖货。如今网络直播卖货普遍,是现在最好的一种销售方式,农产品直接通过物流到达消费者手中,省去了中间环节,农户即可最大利益化,消费者也买到货真价实的农产品,关键是看你如何去直播,发现产品的特点,卖点在哪里。而且经管类大学生选择农村电子商务,在管理和运营上都容易上手,这样可以方便管理,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
直销店销售。直销店的销售解决的是产地到餐桌的问题,同时减少了中间渠道,降低产品单价,提高农产品与用户的互动。直营直销连锁店投入成本巨大、连锁管理也需要专门的人才,经管类大学生可以发挥人才的这一需求,加入直营店的管理运营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特长,做好店铺运营管理。
销售策略的发挥。销售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有通过经济学思维,理解市场需求、把握机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经管类的同学刚好可以发挥这些优势,在品质化、成本化方面下功夫,降低生产成本,以低成本,求得经济效益。同时树立名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打响品牌之后,对于产品的销售也是非常有用。
发展乡村旅游文化
党建引领。强化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新活力。经管类大学生融入农村党建中,有利于创新党建管理工作,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的“血液”。同时围绕党建引领工作,可以开展相关的实习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村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充分认识乡村发展问题,成立以党员同志为主的先锋队,服务农村村民,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建设美丽农村。以及利用好村集体的经济发展成果助力优秀大学生圆梦的系列办实事活动,鼓励村民求学和知识能力提升。
文化的传承。农村历史文化悠久,对于一些特殊的村庄地区,尤其要注重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村庄的历史文化逐渐失传,而经管类大学生的加入,可以有利于对村庄文化的保护,发挥在统计、信息整理方面的优势能力,对村庄的文化进行收集归类,传承村庄优秀文化。通过乡村文艺汇演等形式,调动村民积极主动性,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共同保护村庄的传统文化。还有推动乡村文化发展,推广普通话、汉字等工作的开展,融入村民日常活动中。
乡村资源的开发。经管类大学生到农村可选择乡村旅游领域的项目,深度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大力推动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业态的发展。重点打造集吃喝玩乐的休闲集散地,利用好农村农业的价值,将其转换为更多的收益。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但是创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都有存在。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日常实践中要多增加参与农村创业实践的机会,实现农村创业成功,做好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调动各类有效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做好服务工作,这离不开政府的各类政策措施,高校创新教育对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社会家庭观念的认同等。
云南民族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研究课题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经管类大学生农村创业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ycy202310)。
编校:牛勇雯
网络:吴飞飞
监审:张春兰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