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北姚村:乡村道路景观改造设计
摘要: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建设美丽乡村的行动在各个省市逐渐开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对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北姚村的道路景观现状情况进行梳理,其中包括道路环境杂乱、缺乏文化氛围、景观单一等问题,结合北姚村目前的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提出相应的改造设计总体思路和方案,包括景观亮化、道路绿化、文化元素注入等。合理的道路景观设计可以高效的提升乡村环境质量,增加乡村生活的整体幸福感,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
乡村道路是联系城市与农村,游客与村民的主要道路。营造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道路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形象,并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引导乡村可持续发展。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美丽乡村的建设活动便在各个省市逐渐开展,乡村道路景观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要环节,其规划和设计理论在近年来受到了众多学者重视。
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开始重视乡村道路景观的研究,并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关于乡村道路景观改造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一些学术期刊也陆续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促进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对于乡村道路景观的改造设计不仅是新时代国家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更是地方传统文化与当代人们的精神碰撞。
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发展的相互促进,乡村景观在人居环境提升中持续升温,如何解决当下乡村道路景观中衍生的复杂问题,达到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振兴乡村文化,是我们在乡村道路景观提升改造中必须根治的历史遗留难题。乡村道路景观作为展现乡村风貌的名片,它的改造设计对提升村庄的整体协调性、便利居民日常生活出行和促进乡村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许昌市北姚村道路景观实地调研,从北姚村道路景观的节点设计、道路线性布局和植物景观配置三个方面切入,在设计中重点强调乡村道路景观的整体协调性,以此优化乡村道路空间布局和景观环境,满足人们出行、休憩的需求,改善乡村生活环境。
研究意义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我国的乡村建设行动开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乡村空间布局迎来剧烈的分化重组,同时,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也慢慢凸显。对于乡村道路景观的改造设计有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氛围。另外,依托道路空间对乡村道路景观的有关概念进行分类解析,多学科、多角度考虑乡村道路景观改造设计的原则与策略,有利于丰富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理论。
设计理念及原则
设计理念
针对北姚村的道路景观改造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首先考虑乡村道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乡村生活跟城市生活不同,其对生活区、活动区没有严格的划分,通常乡村居民在生活中的活动区域与休息区域可能仅仅是隔条路、隔堵墙,它有着占地少、离散分布的特点。因此在改造设计过程中要从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出发,思考不同区域的功能划分及植物搭配,采用合理的空间布局与设计,选取合适的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其成为改造道路环境的亮点,并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将道路沿线的景观配置串联起来,让地域特色、文化元素融到设计之中,给村民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在原始区域有限的空间里,设计中要包含娱乐区、休憩区在内的不同功能分区,满足道路分区的多样性原则,提高村民的幸福感。
设计原则
1.功能主义原则
道路景观的设计与功能分区应紧密结合,令其各个功能区的设计达到预期效果,并且在最小的空间内发挥最大的生态效应。
功能齐全:打造一个多样性的道路景观,这可以通过设计多功能区域来实现,能满足村民对道路的使用需求。
设施齐全:在分区中,要配备道路的基础设施,如垃圾分类桶、路灯、创意凳子等,以满足村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2.地域性原则
强调北姚村的地域文化,让大众了解北姚村在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农耕文明等方面的遗产。结合北姚村的自然景色和文化氛围,打造出能彰显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观。
3.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应当以人为本,在设计北姚村道路景观时,休憩分区与基础设施要放到首要位置。合理设计道路的公共设施与园林植物的布局,各节点设计应符合人体功能学。
设计构思
色彩构思
乡村道路景观主要是为了彰显乡村独特的质朴生活氛围,所以在色彩选择上基本是以自然、淡雅、清新为主。
绿色:乡村道路景观中最重要的色彩毋庸置疑就是绿色,在路旁种植绿树、绿草,打造乡村绿色长廊,能让人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
蓝色:蓝色是水和蓝天的代名词,在设计路灯、护栏等道路设施时可以适当点缀蓝色,增加道路景观整体上的清新之感。
棕色:土地的颜色就是棕色,设计路面、路边的石头或者木质装饰时合理的运用棕色可以突出乡村的质朴之感。
白色:白色是纯洁与安静的代名词,用白色的颜料涂刷建筑物和道路围墙的表面能让整个乡村环境都显得更加干净优雅。
黄色:黄色代表着阳光与活力,用黄色来装饰路标和指示牌可以更加醒目,能够提醒来往车辆和行人注意交通安全。
总体而言,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色彩搭配应该以绿色为主,蓝色、棕色、黄色、白色为辅,这是因为将不同的颜色结合起来能够营造出自然、清新、安逸的乡村氛围。
植物与材料的选择
植物的种植与材料的搭配在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反映着人们对乡村道路景观整体面貌的第一印象,是彰显乡土文化和田园风光的明信片,对于整体的设计效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植物选择
鲜花:乡村道路景观的设计需要注意道路沿线的绿植搭配,也需要注意花卉的点缀,在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植中种植不同的花卉能够增加道路景观的生命力。在此次设计中可以选择油菜花和向日葵等当地原有特色花卉植物,让道路沿线的植物类别和色彩层次更加丰富。
绿植:道路沿线空间的阴凉处和绿荫处主要是由绿植提供的,绿植的栽种能增加乡村道路的舒适感,主要以草坪、树木和灌木为主。
藤蔓植物:藤蔓植物和其他不同植物的组合搭配可以增加乡村道路的活力与动感,在栅栏处与墙壁处栽种藤蔓植物都是很好的选择。
2.材料选择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材料选择很重要,木材、石头等一些天然材料的使用可以增加乡村道路景观整体的自然气息。使用混凝土和砖石材料可以让道路轻松应对极端气候的变化且不被腐蚀。
综上所述,植物和材料的选择要注意美观、舒适和环保,当然也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状况。
乡村道路景观特点
环境优美:乡村道路不像城市道路深处闹市,它远离城市喧嚣,并且周围有田野、树木、河流等自然景观,具有宁静、清新、生机勃勃的特点。
亲近自然:乡村道路景观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欣赏到真实的田园风光,金黄的稻田、绿油油的麦田、风吹过的麦浪都能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一样。
底蕴深厚:乡村道路景观能体现出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的古老建筑、农耕物件、手工艺品、乡村民俗等,都是展现乡土文化的明信片。
设计内容
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该项目位于北姚村,由一条主干道贯穿村子两边,往北通往寺庙,往右通往欢乐谷游乐场,往左则是通往村子另一边,如图1所示。这条道路及沿线风景也成为展示当地乡村形象的重要窗口。北姚村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图1地理位置(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周边环境分析
该项目主要服务人群有周边居民、外来游客,目前道路沿岸的环境杂乱、景观单一、缺乏文化氛围,如图2所示。另外,道路沿线存在空地运用不合理,当地居民反映道路设施老化问题。针对不同人群的活动类型设置景观空间,确保场地所有服务人群有合适的活动场所。
图2 道路沿线现状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平面设计分析
1.平面布局
该设计为道路景观改造设计,主要以周边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活动类型设置不同的景观小品及活动空间,设计由一条长170m的道路为中心,串联起道路沿岸的各类景观节点,如图3所示。既有老年人活动的场地,也有孩子们玩耍的乐园,更有乡村记忆老物件展示区,如图4所示。
图3 总平面图 图4 鸟瞰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功能分区
该平面图共划分为六大区域,分别为乡土文化展示区、街边休憩凉亭区、老人小孩活动区、小型游园区、乡村活动广场区及道路沿线景观区,各个功能区均穿插有景观小品,联络整个道路沿线景观,如图5所示。
图5功能分区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空间展示说明
1.乡土文化展示区
乡土文化展示区是指在乡村道路旁打造出供人游览体验乡土文化的景观区域,通常搭建传统的农舍和农具,向人们展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和文化遗产,彰显浓厚的乡土文化,如图6所示。
图6 乡土文化展示区效果图 图7 老人小孩活动区效果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老人小孩活动区
老人和小孩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是在设计之时首先要考虑清楚的,为老人和小孩们提供一个美好的休闲空间需要合理设计空间内的设施摆放位置,考虑到小孩活动时的安全性,应确保老人活动区与小孩活动区的相互联通且距离不能太远,确保小孩活动区域能被老人活动区看见,以便于老人能及时了解到儿童的活动状态,避免突发安全性情况,如图7所示。
3.小型游园区
村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一个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场所,茶余饭后在游园里放松身心喝茶聊天能褪去一身的疲乏,所以游园内可以设计小径、花园、草坪等,为村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图8所示。
图8 小型游园效果图 图9 乡村活动广场效果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乡村活动广场区
乡村活动广场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地势开阔地区,这样的设计可以方便居民的集体活动。在广场的设计中根据活动类型和目标人群,设置各种各样的功能设施,例如休息座椅、活动场地等,如图9所示。
5.道路沿线景观区
乡村道路沿线景观是乡村形象对外展示的主要窗口,在乡村道路两侧设置各种景观,如老物件展示区的设置、当地特色果树的种植等,利用现有资源,设计各种景观小品,展示出北姚村的乡土文化,让行人和车辆在道路旁经过时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文化。另外在道路沿线设置一些休闲设施,如休闲座椅,为行人和游客提供休憩和观赏的场所,如图10所示。
图10 道路沿线景观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下,以乡村道路景观改造设计为题,着眼于当下因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导致乡村数量急剧下降以及村民休闲娱乐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的问题,对国内外乡村道路景观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以许昌市北姚村为例,分析相关理论在实际设计方案中的运用,旨在为当下的乡村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可借鉴性的经验和一定的参考。乡村道路景观以其占地小、环境优等特点能满足不同群体的活动需求,同时对道路景观的改造设计有助于提高乡村环境质量,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通过对许昌市北姚村的道路景观改造设计,对道路景观改造设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生态化: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道路景观的植物配置要讲究合理化、生态化,通过栽种不同的花草树木,让村民走在乡村道路上仿佛置身郊外,令其身心愉悦。第二,清晰化:道路景观在设计中应对不同的功能分区有着合理、清晰的划分,不可模糊化,要让不同的道路景观及节点设计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第三,智能化:道路景观改造过程中融入科学技术,在设计时更加方便快捷,对于设计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控。文章是对许昌市北姚村的道路景观改造设计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今后的乡村道路景观改造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黄河交通学院2024年度校级科研一般项目立项“我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Hhjt-2024110)。
编校:张春兰
网络:吴飞飞
监审:郭欢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