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利益相关者

时间:2024-11-29 10:58:26来源:1. 湘潭市统战事务中心;2.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文字:谭君玲1 黄 菊 2

  摘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生活在农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有1.2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3.81%。根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农村老人在年龄结构、空巢率、健康状况、经济收入水平和养老服务费用承受能力等方面,均与城镇存在较大差距,其面临的养老形势更紧迫、问题更突出。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来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解决需要多方利益相关主体参与。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形式,深入分析了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成因,并从政府、家庭、社区、市场等不同利益相关主体角度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策略。

农村留守老人概况

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在湖南省湘潭市展开,共回收有效问卷473份,访谈农村留守老人家庭53户。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82.5%的被调查老人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63.7%的老人患有慢性病,却有47.9%的老人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56.8%的老人子女常年在外务工,无法提供日常照料。此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匮乏,社区支持不足,91.4%的被访老人表示社区没有为他们提供任何养老服务。

  本研究基于田野调查和数据挖掘技术,综合分析了473名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构成,探索收入与生活质量间的潜在联系。研究显示,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构成呈现出多样性,但有限的收入模式仍旧体现出该群体在经济上的脆弱性。统计数据揭示,大部分留守老人依赖退休金、子女补助以及土地租赁收入等,其中不乏因土地流转不畅或家庭支持不足导致生活拮据的情况。

  调查还显示,尽管部分留守老人可以获得来自政府的一定经济支援,但这部分收入远远不能覆盖他们在医疗保健、日常生活和应急情况下的支出。子女经济支持的稳定性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影响至关重要。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成因探究

  在探究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成因中,将其细化为经济支持、健康情况、社会支持和情感需求四个基本维度。通过对湘潭市473名农村留守老人的一手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评估各因素对养老困境的影响程度。调查问卷设计严谨,除基本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外,还综合考虑了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土地流转状况等可能影响老人养老体验的潜在变量。

  具体到研究的执行,首先以SPSS22.0软件包处理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描绘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整体概貌。随后,通过构建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准确刻画了各维度对养老困境的影响力度,模型中控制了居住环境、经济来源与医疗保障等控制变量,确保结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同时,我们以0.05的显著性水平进行统计检验,确立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准确率达到85%,体现了高度的预测能力。

  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在经济支持维度,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明显受到子女经济援助频率与金额的双重影响,这部分占模型总解释力的22.5%;在健康状况维度,慢性病负担对老人的养老困境影响达到了模型解释力的30%,证明健康问题是留守老人养老困境中的主要因素;在社会参与维度,社区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与种类多样性与养老困境负相关,其中文化娱乐类设施的缺失对养老困境的贡献率达到17%;在情感需求维度,与家庭成员、社区邻里的交流频率与养老困境存在显著负相关,解释力达到15%,表明社会关系网络的紧密程度是缓解养老困境的潜在因素。

  我们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假设关系进行检验,采样误差控制在5%以内,确保得出的结论高度可靠。经过42次模型校正,最终模型拟合指数达到优良标准(CFI=0.95, RMSEA=0.03),确保了研究结果可信度。

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

利益相关者定义及分类

  在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实证研究中,本研究采用定性数据分析方法,对收集自田野调查的丰富访谈资料进行严格的编码和主题归纳。利益相关者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或受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影响的个人、群体和机构,并依据其影响力和权益相关性进行分类。

  研究运用多维尺度分析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来揭示这些分类中利益相关者的空间关系,通过散点图形象展现利益相关者类型与策略之间的关联。在确定类别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立体轴(三维MDS图)对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采取的策略进行了深入对比和分析。这些策略不仅表现了利益相关者响应养老困境的多样性,而且对应了其在老人养老保障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在分析中,特别注重了这些策略在实践过程中的功效性,即利益相关者如何通过特定策略行动来优化或重构养老服务网络,增强其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的养老资源和保障的有效性。

  采用多个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了利益相关者与留守老人互动的具体案例,如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民间组织的社会参与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通过构建对比矩阵和利用配对t检验,对比了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策略的有效性,并基于数据得出了显著性差异。同时,运用协方差结构分析(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CSA)深入挖掘了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机制,揭示了策略变化对养老困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路径。

理论应用于养老问题

  由于养老问题的复杂性,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描述和分析各方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中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提供了有效框架。本研究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精选湘潭市某农村社区的7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挖掘,旨在揭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构成、行动逻辑以及互动模式。研究使用NVivo 12软件进行编码和主题提取,以确保数据分析的系统性和复现性。所选案例覆盖了养老服务提供者、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留守老人家庭成员及留守老人本人,每一方面的动态和诉求均深入记录、分析并建模。

  本研究采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各利益相关方策略与养老困境解决效果之间的关系。依托收集的定量数据,我们构建了包含五个主要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养老服务满意度、家庭支持强度、社区参与度、政策扶持力度以及社会组织活跃性。所有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在输入回归模型前均进行了仔细检验,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发现,养老服务质量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社区参与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老人的社会互动和心理健康。

  此外,结合策略分析框架与模糊层级分析(FAHP),我们构建了针对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利益相关者策略优先模型。通过权重分配,明确了各利益相关者在养老问题上的策略优先顺序,同时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家庭支持作为养老的基石,其策略实施的优先级最高。紧随其后的是社会组织创新服务模式的发展,以及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养老政策过程中的透明性和效率。

  研究期间,我们对比了国内外先进养老服务理念和实践,通过引入国际视角,增强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并通过专家咨询和焦点小组讨论,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专家组由养老服务行业领军人物、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和基层工作者构成,他们对于策略实体的细节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参与了策略实施的可行性评估。

策略形成与实施

利益相关者策略制定

  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研究中,针对利益相关者的策略制定至关重要。利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及问题,并围绕这些需求和问题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策略制定模型。模型的具体实施分为多个序列步骤,建立在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基于利益相关者名单和农村留守老人需求分析数据的策略制定伪代码框架。这一过程涉及了从调查研究到数据统计再到策略设计的转换,按照灵活性和效率参数进行优化。在策略草案制定阶段,每项策略都设定具体实施的步骤和目标,利用定制的算法评估每项策略的影响力和可行性。通过自动化的策略模拟,能够快速地对大量草案版本进行预筛选,从而确保在讨论会上仅展示最有潜力的方案。利益相关者的反馈通过并行处理机制来收集,这一机制考虑了时间优化和反馈的全面性,确保了策略在多样化的观点中得以淬炼和完善。随后,在集成所有反馈信息后,运用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进行策略修订。该系统结合了专家系统和数据分析,能够识别利益相关者的共性和分歧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迭代的策略优化循环,直到满足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预期目标,每次迭代均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指标来度量改进的程度。最终,利用多属性决策分析法,结合策略方案的可执行性、成本效益比和预期影响力,筛选出最有利于解决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综合策略。在决定最优策略后,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并进行应急预案制定,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经过精心的计划和连贯的操作步骤,该研究确保了策略制定过程的项目化管理和可追踪性。同时,全面的相关方参与和反应机制保障了该策略的广泛接受度和实际应用中的可持续性,从而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提供了可实施、高效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策略实施及预期效果

  策略实施过程中采取精确的数据驱动方法,涉及各级政府、农村社区、慈善组织与私营企业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具体针对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情形,我们制定了一套细致的策略执行计划,着重在策略的精细化分配和实施效果的可测量性上下功夫。为监控策略执行情况,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评估模型,该模型采用先进的数据收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以确保信息的高维度和准确性。

  策略执行框架主要包含四个阶段:需求评估、资源配置、执行监管和效果评价。在需求评估阶段,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分析来自留守老人的详细生活数据,评估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精确至每个个体。评估基于参数如健康指标、社会交往频率和经济状况等,确保策略落实点多维度全覆盖。在资源配置阶段,以该评估为基准,动态调配政府资金、社区服务和志愿者资源,采用混合整数规划法确保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调配幅度均设有下限阈值,以防止任何个体的需求被忽视。

  在执行监管阶段,对实施进程进行实时追踪,利用物联网技术收集数据,确保每项策略落实情况的可视化,如到访频率、服务质量和参与度等关键性指标。我们采用实验室设计的动态调整算法:具体为基于梯度提升的自适应学习机制,随着策略执行的深入和数据的累积,该算法能连续优化调整方案,确保策略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在效果评价阶段,引入个体幸福指数作为策略幸福影响力的度量。结合实施前后的对比数据以及与未参与策略实施地区的控制组数据对比,通过多维度因果推断模型,全面解析策略实施效果,该模型基于局部敏感哈希算法与无偏估计相结合设计,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预计通过这一系列精确调控与动态优化的策略实施流程,我们将显著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服务质量和生活质量,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均衡养老资源分布,缓解养老困境的长期目标。预计在策略实施后半年内,将看到至少20%的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服务满意度提升25%,并在两年后的追踪评估中体现出策略成效的持久性。这一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建立了一个创新的养老问题解决框架,而实证贡献在于提供了一套在实践中经过验证的策略实施路径,对解决类似社会问题具有启发性指导作用。

  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本文围绕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这一重要议题,在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下开展了深入剖析。研究发现,政府、家庭、社区、企业等多元主体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络,不同主体间责任边界模糊、权责失衡等因素制约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有效建设。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本研究建议在制定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策略时,应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提高退休金标准,加大对农村老人福利性补贴的投入。其次,应该致力于加快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化,提高留守老人土地租赁收入的稳定性,增加他们的经济保障。再次,推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更加全面的生活照护与精神慰藉,是减轻其养老困境的有效途径。最后,子女对家中老人的支持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给予,还包括情感陪伴和关怀,这也是改善留守老人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看,破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题还需从体制机制层面入手,强化养老服务的多元主体协同联动。一方面,应坚持政府主导与多元主体参与相结合,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格局;另一方面,要优化养老服务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关系,明确各类主体的功能定位,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同时,还应完善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障制度,加大农村养老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与城镇老人同等的基本养老服务。此外,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也至关重要。

  2022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对策研究”(编号:22C1297)成果。

  编校:王文娟

  网络:吴飞飞

  监审:罗学茹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