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高校助力农家书屋提升服务效能途径分析

时间:2024-11-26 13:38:07来源:1.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2.玉林师范学院商学院;3.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陈一栋1 刘勇芳2 李 翔3

  摘要:农家书屋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目前,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新时代农家书屋要提升服务效能,夯实阅读学习效能,使农家书屋成为学习宝地;增强讲堂宣传效能,使农家书屋成为价值导向传播地;提升应用培训效能,使农家书屋成为人的发展重地;丰富休闲娱乐效能,使农家书屋成为活力释放之地;拓展主题活动效能,使农家书屋成为有吸引力之地。为促进农家书屋发展,高校可以借自身优势助力农家书屋提升服务效能,高校以图书馆建设助力农家书屋图书馆管理;以人才服务助力农家书屋人力资源构建;以理论研究助力农家书屋知识传播;以技术积累助力农家书屋多彩活动实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农家书屋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我国对农家书屋的建设也有一定的规划。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完善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2]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要推进农家书屋延伸服务和提质增效。2019年中宣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指出了农家书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系列措施,其中措施之一是要推动共建共享建设农家书屋。2022年《“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并指出要“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3]。本文提到的农家书屋是指县级以下(不含县级)的农村书屋,建设好农家书屋,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效能,打造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既有政策依据又有重要意义。当前,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高校参与农家书屋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效能,以文化繁荣促进乡村振兴有重要价值。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家书屋在不少农村有最基本的场所,一些地方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能够吸引村民前往书屋参加多种活动。但是,还有不少地方农家书屋存在一些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建设好农家书屋这个“文化粮仓”很有必要。一是农家书屋场所环境还有待尽快完善。不少书屋虽挂有牌,但是场地与其他办公或其他活动场所共用,书屋空间占地不足;阅读书架桌椅等不足,不足以保证多人阅读;阅读氛围环境欠舒适。二是农家书屋书籍杂志报刊等资源更新慢、数量不够、内容结构满足不了需要,借阅不便,出现有书无人读情况,书屋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三是农家书屋建设经费、人员、机制保障性不够。四是示范书屋、特色书屋、规范书屋建设不突出。五是农家书屋效能较单一,阅读功能居多,其他功能没有发挥出来,村民参与度不高。六是数字化程度不高,农民利用信息科技服务较少。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农家书屋的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出来,对村民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效果不佳,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也不足。要解决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必须明确新时代农家书屋的服务效能到底是什么,才能以目标导向将农家书屋建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载体。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家书屋的服务效能

  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重要的内容,农家书屋肩负着促进村民思想文化提升的重任。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新时代要实现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就不能仅把农家书屋局限于看书、读书,还应有更多的服务效能,使村民的智力认知、精神动力、思想道德乃至技能都有所得,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进而促进乡村其他方面的发展。

夯实阅读学习效能,使农家书屋成为学习宝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遵循农家书屋建设宗旨,继续为农民提供书籍、报刊、杂志等,让村民读书学习,提高知识水平、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夯实农家书屋阅读学习效能,使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学习宝地。一是科学展陈书屋资源。特别是当资源数量较多、内容结构复杂的情况下,科学展陈有利于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与明晰阅读资源的基本情况。二是“以村民为中心”优化资源内容结构。根据不同村民的需求,可增加关于农业生产,特别是有关当地农业生产、中小学文化知识、卫生保健育儿、家庭伦理、家政、优质休闲娱乐之类资源。另外,社会主义性质的书屋必须有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资料,对于人们认同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重要的意义。三是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数字化越来越深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思维,农村网络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建设成为可能,数字化书屋让村民更便捷获得更多的阅读内容。优化农家书屋资源的内容,以浓郁书香使书屋的阅读学习效能真正发挥出来,吸引村民前来书屋,通过阅读学习取得文化上的进步。

增强讲堂宣传效能,使农家书屋成为价值导向传播地

  农家书屋是以提供思想文化将村民凝聚在一起的场所,讲堂宣传功能应当成为效能之一。“讲好乡村故事是数字农家书屋的使命,乡村话语体系及其应用场景是讲好乡村故事的重要前提,也是乡村文化治理的有效手段,乡村话语体系应包含农民日常话题、方言习俗、乡规民约、文化娱乐、阅读兴趣、种养殖、手工艺、经济特色、时事政策等内容。”[4]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政策讲堂、道德讲堂、理论讲堂、法制讲堂、故事讲堂、乡风民俗讲堂等进行价值传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良好家风、构建和美乡村、营造团结奋进环境、形成乡风文明的氛围。以农家小书屋展大文化,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让农家书屋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彰显强大精神力量、推广发展新方案的重要阵地,以正确价值引导村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提升应用培训效能,使农家书屋成为人的发展重地

  学习获得一些生活生产技能,是村民的一大需求。农家书屋可以借助提供阅读学习知识的机会提升应用培训效能。定期举办实用性强的应用培训,或帮助村民解决生产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当地特色文化创新传承,或是将信息技术如何运用到生产中,或是培训无技能人员学习生存本领等。让农家书屋成为村民充电学习、提升本领的向往之地和可信任的加油站。乡村振兴需要具有各种技能村民的努力,农家书屋可以提升应用培训效能,成为培养更多技能村民的重地。

丰富休闲娱乐效能,使农家书屋成为活力释放之地

  休闲娱乐是丰富生活的内容。生产之余,村民也需要休闲娱乐,年龄较大的村民有良好的休闲娱乐还能丰富晚年生活。不少农家书屋与党群中心、文明实践中心、运动场等之类场所相联,可以共同开展多种休闲娱乐活动。开展群众乐于参与的优质活动,如村运动赛事、文艺演出、读书朗诵展演、传统文化成果展示、乡村历史文化叙说、乡村习俗新貌展、戏曲非遗展、书屋应用培训成果展、游园、生产生活技能比赛等。将村民自己的生活生产内容融入农家书屋休闲娱乐中,正确有效引导村民的业余时间活动,使村民的活力有释放之处。丰富农家书屋的休闲娱乐效能,对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有裨益。

拓展主题活动效能,使农家书屋成为有吸引力之地

  为了打造农家书屋作为繁荣农村文化的主阵地,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文化传播地,书屋可以积极主动拓展策划主题活动,将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吸引村民常到书屋。策划主题活动可以选择重要时空节点,一是利用国家重大节假日;二是利用生产重要时节;三是利用本村重要、大型、突出等事件;四是社会热点焦点与村结合点;五是寻找本村的历史、现实特色,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将其以多种方式展现出来。策划主题活动,打造“农家书屋+N”模式,形成特色农家书屋,让书屋成为有吸引力的地方,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高校助力农家书屋建设的途径

  农家书屋在不少地方的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较大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要建设好农家书屋,解决农家书屋存在的难题,实现延伸的效能,需要主导农家书屋建设的村党组织、参与的广大村民,以及社会等协同建设。党和国家的文件指出建设好农家书屋的举措之一,是将农村和城市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互联互通。推进农家书屋的建设,可以将当地高校与农家书屋协同起来。高校的三大任务之一是服务社会,地方高校对地方的服务有独到的优势,地方高校对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也大有可为。高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助力农家书屋建设,反过来也给高校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互利互惠,共同为乡村振兴做出努力。

高校图书馆建设助力农家书屋图书馆管理

  高校图书馆建设较完善,农村书屋的建设可以借助高校之力管理图书馆。一是高校图书馆资源数量较多,内容结构丰富,地方高校与当地农村在地理上又有天然联系,对农家书屋的资源更新援助相对便利。高校虽然不能全部与农家书屋共享,但却能调剂部分农村需要的资源助力农家书屋建设。帮助书屋对图书的分类、编目、上架、保管、查找等做科学安排,使书屋资源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些地方高校对本地历史、社会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研究,可以整理这些材料,将这些本土成果的研究丰富进农家书屋中,厚实当地的书屋内涵。二是高校图书馆运行机制较成熟,可以帮助农家书屋完善登记、借阅等方面措施。三是高校数字化建设有一定成果积累,对辅助数字化农家书屋有一定帮助。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各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也离不开数字化,数字化信息服务能力在不少农家书屋还存在明显短板,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可以为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提供帮助,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服务,让农家书屋数字资源能尽可能进入村民的视野,更好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要。

高校人才服务助力农家书屋人力资源构建

  人是实践的主体,农家书屋效能的延伸,需要一定的人力来完成。高校有人才力量助力农家书屋人力资源构建的条件,一方面,高校以自身人才参与其中。高校以培养人才为重要任务,高校本身具有一批人才,人才的种类较多、数量也较多。农家书屋在讲堂宣传效能方面需要一定的专业人才,高校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农家书屋+志愿服务”的人才支撑,为村民带去知识滋养、政策信息与技能等的同时,也为高校人才的实践提供宝贵的机会。还可利用寒暑假学生返乡之际,将社会实践研修与农家书屋活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高校可为农家书屋培养本村人才。农家书屋的运行主体是村民,高校培养本村适合的人成为管理者,壮大农家书屋工作人才力量,让农家书屋科学管理运行有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促使形成农家书屋村民建、村民爱、村民用。

高校理论研究助力农家书屋知识传播

  建设农家书屋,最初本意是让更多村民有书读、能读书、爱读书,担负着传播知识的任务。为了顺应社会的进步,农家书屋除了提供阅读,还增加了多样的讲堂宣传效能。高校可以利用理论研究成果助力农家书屋开展讲堂宣传,一方面,高校可以将自身研究成果参与其中。高校在多方面有研究人才与成果,可以帮助农家书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地,将新思想、新理念、新发展、新机遇与新挑战等传播到田间地头,特别要宣传当地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讲好乡村故事,开好知识讲座,做好政策宣传,培养村民自信、自强和为国为民奋斗的坚定信心。另一方面,高校与当地共同完成的本地项目研究中,有形成符合本地发展的成果,可以借农家书屋传播给村民。高校助力农家书屋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深厚阅读环境、使书屋成为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

高校技术积累助力农家书屋多彩活动实施

  高校往往具有实用性的专业,因而积累有一定的相关技术,可以助力农家书屋开展多项活动。一是利用高校对农业方面的研究成果积累助力农业生产培训。地方高校与当地农村的结合也具有契合性,在农业政策解读、制度机制实施研究、农业科学知识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实践等方面有积累,这些成果本身也需要有一定的实验或推广。高校参与农家书屋举办的应用培训活动,可以互利互惠。二是高校的实习、实践、服务等活动借助农家书屋开展农村生产和生活活动,助力书屋开展多项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三是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助力一些特色农村开展特色活动,将乡村特色尽可能发挥出来,打造特色书屋,助力乡村振兴。留在农村的村民大多年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对知识的阅读学习动力不足,通过开展多彩活动影响、感染、带动他们,逐渐引导他们有学习知识与本领的动力,进行有益的休闲娱乐活动,让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促进乡村乡风文明。如此,书屋的吸引力必将越来越强。

  通过协同共建共享,高校助力农村提升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帮助书屋制定使用计划,把建、管、用三者有机结合,改变过去农家书屋效能得不到很好发挥的状况,将农家书屋打造为综合实践性的文化服务平台,提高利用率,激发出持续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

  [2]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全文)[EB/OL].(2015-01-14)[2024-06-12].https://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

  [3]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EB/OL].(2022-08-16)[2024-06-12].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07278.htm.

  [4]尹章池,王涵.内生型数字农家书屋的多元协同文化治理与实践模式[J].中国编辑,2022(10):36-41.

  202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及时代价值研究”(21FKS034);2022年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广西农村书屋发展现状与思考”(202210606038);2024年云浮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云浮乡村生态旅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024 云社研[47]号)。

  编校:罗学茹

  网络:吴飞飞

  监审:李保燕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