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百姓,真帮实干——记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东村镇石家庄村第一书记温晓军
阳光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石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空飘扬,走进村集体办公间,第一书记温晓军正在忙碌着。2023年6月,温晓军被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城乡环卫和市政服务中心派驻至岚县东村镇石家庄村,开始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石家庄村是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东村镇下辖的行政村,村庄位于东村镇人民政府西北3.2千米处,环境宜人、自然风光秀丽。石家庄村西临麻会村,紧邻静兴高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人口220户680人,常住人口60户97人。全村的耕地面积达1350亩(约0.9平方千米),这里土地肥沃且连片,非常适合玉米及土豆等农作物的种植。
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温晓军始终将石家庄村的发展与振兴作为第一要务,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齐头并进。经过一年多的帮扶与建设,石家庄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提升,昔日的蜿蜒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村内的公共设施日益完善,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伴随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石家庄村呈现出产业兴旺、村民安居乐业的崭新面貌。
石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温晓军深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推动农村发展、服务群众的重要性。因此,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温晓军便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经过深入调研,温晓军立足石家庄村党支部的实际情况,积极与村党支部成员沟通交流,共同商讨具体措施。在他的推动下,石家庄村党支部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如制定了详细的党员学习制度,确保每位党员都能定期接受党的理论教育;建立了规范的组织生活会制度,为党员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增进团结的平台;实施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通过群众评议和党员互评的方式,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制度的建立,使石家庄村党支部的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为了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实践能力,温晓军和村“两委”成员还会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等,让党员们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2023年7月,温晓军积极向派出单位——岚县城乡环卫和市政服务中心申请资金,筹备党员思想教育活动。
经过努力,他成功为村里申请到了1.5万元资金,用于组织村“两委”的老党员、在职党员到晋中市左权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温晓军说:“这次活动可以让村里的党员实地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进一步激发党员们的爱国情怀和服务群众的决心。”
此外,在温晓军的有序组织下,驻村工作队入户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累计67人次。通过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以及红色文化活动,党员们增进了相互了解,工作也更为高效。同时,这些活动也夯实了基层党建的基础,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村党支部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温晓军和村“两委”的带领下,石家庄村的党建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为村庄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温晓军来到石家庄村后,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村庄进行深入走访。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排查、统计户数,精准把握脱贫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对村情村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他们对全村范围内的23户重点监测家庭进行了细致走访,耐心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及面临的具体困难,并积极采取措施为他们排忧解难。
石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
在走访的过程中,温晓军注意到部分重点监测家庭的房屋出现了老化,经过与村“两委”协商探讨,他们决定对村内的民居进行集中修缮,并对外墙进行统一粉刷。在此基础上,为了让村容村貌得到整体提升,温晓军提议开展全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他与派出单位沟通协调,为村庄申请到了铲车、翻斗车和装载机,对村中主街及居民区的建筑垃圾、杂草杂物等进行了集中清理。
石家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共有两层,一层原用作村集体宴会厅。然而,宴会厅的日常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二层的办公活动,长期以来,这成为村集体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023年,温晓军与村“两委”共同商讨并成功申请到吕梁市岚县东村镇的巩固衔接专项资金,在村中重新选址并修建了一处村集体宴会厅。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日常办事需求,也有效提升了村集体的办公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谈及驻村工作中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温晓军说:“村中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很不方便。”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温晓军和村“两委”成员进行了实地考察,随后又组织召开了多次村民大会,广泛听取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与村民们进行协商讨论,最终决定为村民们修建一条水泥硬化路。在温晓军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历经几个月的辛苦修建,石家庄村完成了14 150平方米的道路硬化工程。新修建的水泥路平坦宽阔、干净整洁,极大地便利了村民们的出行,获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促进就业,发展产业
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树立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是温晓军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始终坚守的初心和目标。
在他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积极行动,实时更新和完善了村级务工就业信息台账和数据库中的660条信息,确保每一条数据都能真实反映村民的就业状况,为后续的政策制定与帮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在掌握了翔实的务工就业信息后,驻村工作队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启动了补贴发放工作。他们为符合条件的95名外出务工人员发放了2023年度的一次性交通补贴。同时,为了鼓励更多村民稳定就业,驻村工作队还为129名在岗村民发放了稳岗补贴。
石家庄村现有在村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儿童的占比较大,村级发展人才较为短缺。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温晓军也曾遭遇青年村民的不解与抵触,面对困难,他并没有气馁。为了激发青年村民的就业积极性,温晓军与村“两委”成员想到了利用微信群这一线上方式,积极转发最新的就业信息、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并组织了集中入户走访排查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就业政策,力求覆盖到每一位村民。
在温晓军与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下,多名有技能培训意愿的村民前往吕梁市离石区接受了全面、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其中护工培训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层面的学习,还包括了操作技能的实践。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村内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温晓军与村“两委”积极推动公益性岗位的设置。在他们的努力下,12位村民应聘村内公益性岗位,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立足石家庄村的主导产业——种植及养殖业,为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有效带动农户发展生产,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努力,成功争取到了镇级农业机械托管项目,并将项目资金用于购买3台大型农机具。
谈及农机具的使用效果,温晓军讲解到:“收割机的引进,显著提升了玉米、粟的收割效率,原本需要耗费村民大量时间和体力的收割工作,现在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旋耕机极大地改善了农田的耕作条件,使土地更加松软,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捆草机能解决村民处理秸秆的难题,将原本散乱的秸秆高效地捆扎起来,既方便了储存和运输,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此外,温晓军也在积极倡导并推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消费帮扶,旨在通过这一方式,将城市的消费潜力转化为乡村的发展动力,帮助石家庄村的村民们实现致富增收。
截至2024年6月,温晓军已带领驻村工作队开展了共计5.41万元的消费帮扶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覆盖了各类农产品,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了销售渠道,有效带动了21户村民实现增收,户均增收超过2 500元。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精准对接当地特色农产品——小米的市场供需,驻村工作队成功帮助16户农户销售出了小米,销售额超过1万元,为农户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谈及第一书记温晓军,村民牛大爷竖起了大拇指,他说:“村中的留守老人比较多,为了让大伙吃上营养、健康的饭食,温书记张罗着我们到日间照料中心吃爱心午餐。”在温晓军的努力下,日间照料中心已成为村民交流情感、分享生活的重要场所,也为留守老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关怀。
驻村一年多的时间里,温晓军与村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这位在基层一线默默耕耘的第一书记,以坚定的信念、拼搏的精神,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编校:陈亚丽
网络:吴飞飞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