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释读
【原文】《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郑玄注曰:“谓上辛日,郊祭天。”《春秋传》曰:“春,郊,祀后稷以祈农事。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上帝,太微之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元辰,盖郊后吉辰也。帝籍,为天神、借民力,所治之田也。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同和,草木萌动。此阳气蒸达,可耕之候也。《农书》曰:“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也。”命田司,司谓“田畯”,主农之官。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译文】《礼记·月令》说:“正月,天子在一个好日子,向上帝请求今年给好收成。”郑玄注解说:“是在上旬的辛日,举行,郊,礼祭天。”《春秋左传》说:“春天行郊礼,祭后稷,来请求农作顺遂。一般是惊蛰后行郊礼,郊礼祭过社之后才开始耕。”上帝是太微星座的帝君。随后要选一个吉祥的“辰”日,天子在自己的车上带着耒耜,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籍田”去亲自耕地。元辰是郊礼以后的一个吉祥的“辰”日。“帝籍”即皇帝的“籍田”,是为奉祀天神,借百姓的力量作成的田。这个月,天上的气向下降,地下的气向上升腾;天气地气调和均匀,草木都开始发芽长大。这就是阳气向上蒸,到了通畅的时节,是可以耕种的症候。《农书》上说,“土地向上长,遮没了木桩,去年枯死的根已可以随手拔出来,耕田的就要赶快入手”,就是这样的情形。现在命令田司(田司就是“田畯”,也就是主管农事的官)好好地观察大小山头、陡圳坡、绝壁、高平地、低下地,看土地适宜种什么,哪种谷物容易长得好,以此来教育引导百姓。耕种的事准备整顿好,先定出标准,这样农民便可心中有数。
【原文】“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阖扇。舍,犹止也。蛰虫启户,耕事少闲,而治门户:用木曰‘阖’,用竹苇曰‘扇’。无作大事,以妨农事。”
【译文】“二月仲春,耕地的已经没有正月那么紧张,才开始修理门户。‘舍’就是停止,蛰伏的小动物都将打开洞门出来,要扰乱人的日常生活了,所以要在耕地的工作稍微松闲一点的时候,修整双扇和单扇的门板。用木做门板称为‘阖’,用竹子苇子之类做的称为‘扇’。不要有大举动,以免影响农家的耕作。”
责任编辑:张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