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为引领提升社区发展质效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政策执行的行政末梢,是检验党和政府各项政策落地落实成效的重要载体。社区承担着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维护社会稳定等诸多重要职责,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职责职能更加突显,特别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精神文明需求越来越高,无形之中对社区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作为社区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高度和社会和谐文明程度。因此,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认真抓好的一个重要部分。
灌南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灌南县,隶属江苏省连云港市,古称“海西”,又名“惠泽”,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沿海、黄淮平原南部,地处苏北四市四县交界,县域总面积1 03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2万,常住人口约61万。灌南是江苏省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近年来,灌南县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不断加大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通过拓展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实施新举措,积极开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灌南县共下辖11个镇、238个村(社区),各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文化惠民村村行”“送戏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进一步深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共建美好家园”的能动性,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整体工作融合发展,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伐。
思想认识逐步提高
近年来,灌南县始终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区整体工作的重要抓手,广大社区干部的理念也在不断转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程度逐步提高,并积极参与政治思想工作的推进,提升了工作效能,为社区整体工作的开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同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的组织架构,不断强化广大社区干部的阵地意识,切实把群众的思想问题作为指导和改进工作的“风向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成立“法制宣教小分队”等;针对群众身边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进村入户,帮助辖区群众解决了一系列烦心事、糟心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褒扬,同时也为党和政府树立了良好形象。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各镇、各村(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狠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持续加大对教育者的学习和培训力度,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同时,积极发挥社区离退休老干部、退休教师和广大党员的余热,借助他们工作责任心强、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以及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声望等特点优势,建立一支由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党员为代表的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壮大了思政教育团队力量,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通过定期把他们请进社区,以社区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他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效激活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效能。
问题靶向更加精准
全县广大社区干部坚持“群众的小事就是国家的大事”这一原则,找准帮扶解困、矛盾调处、宣教普及等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党的大政方针、利好政策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党和政府的温暖惠及每位居民。实践证明,多走近群众,多倾听群众心声,多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不少社区开展的法律服务、“有困难,请说话”等活动,普及面广、实效性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欢迎。社区干部能够走出办公室,亲近群众,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困难,化解邻里间的矛盾,宣传党和政府普惠群众的方针政策,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体现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阵地效能充分发挥
近年来,灌南县不少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巩固、延伸、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新安镇人民社区以市民文明学校为依托,把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融入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之中;新集镇新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社区管理工作相结合,在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创建安全文明社区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社区逐年增加阵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先后建成了一批社区文化中心、科普宣传长廊、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场所,各种宣传和活动尽可能贴近百姓,从而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营造出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居民对本社区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活动方式趋向多元
田楼镇三兴社区通过“广场演出”“纳凉晚会”“书法绘画联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有效利用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载体,充分发挥思想文化阵地的教育功效,对广大群众进行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李集镇新民社区利用乡村“百姓大舞台”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自编自导自演中展示自我风采,实现自我管理,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推动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安镇镇郊社区通过组织学党史、唱红歌、讲述红色故事等活动,在丰富社区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传播了人间真善美,弘扬了社会正能量,进一步激励广大群众爱岗敬业比奉献,立足本职勇担当,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区和谐发展,全面提升了社区的管理质效和治理水平。
灌南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群众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相应地对丰富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更高、更新、更多元化,这对做好新时期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新任务。总体而言,灌南县各地社区干部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探索出了许多因地制宜的好路子、好方法,不断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新形势下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仍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
思想认识上有偏差
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主观上没有认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未能很好地摆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社区思政工作的实践中,部分认知与行动仍存在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思政工作者对社区工作的视角更多聚焦于基础维稳层面,在结合“人民至上”理念的深度上仍有拓展空间,大局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强化方向需进一步明确,进取与担当精神的彰显有待加强。二是部分工作人员对思政工作的资源投入效益存在不同认知,认为相关活动的实际价值需要更充分的实践转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引领在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三是个别社区在工作规划中,对任务的优先级与系统性安排尚需优化,日常事务处理中对群众深层需求的关注有待深入;部分工作存在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情况,在成果转化与行动落地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运行机制上有缺位
不少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随机性较大,工作缺乏严谨性和规范性,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部分社区的思政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更多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开展事务,在构建系统性工作机制方面仍有不足,面对群众矛盾时,更侧重于即时性处置,在建立常态化问题解决机制、形成长远工作规划上需加强统筹思考。街道及相关部门对社区思政工作的考核体系尚未形成更为完善的框架,评价指标与评估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此外,参与社区治理的相关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起联动合作机制,共建共享体制不顺,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未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共享和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
方法改进上有空间
主要表现在部分思政工作者在开展思想工作时,更多聚焦于具体事务的解决,在拓展工作思路、实现触类旁通方面有待提升。有些工作人员更注重当下问题的处理,在构建长远工作规划与拓宽思维格局上做得还不够到位,对一些具有苗头性、隐蔽性和细微性问题的关注度有待提高。有的思政工作者面对矛盾时往往以即时应对为主,在深入开展教育疏导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部分社区干部工作中更多通过办公室统筹安排或电话沟通的方式推进事务。做群众工作应多些“面对面”,少些“键对键”,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一项与群众“面对面”的工作,是需要带着“温度”和“热度”去做的工作,更是一项讲究方法与技巧的工作。因社区居民文化层次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看待事物的观点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社区思政教育者开展工作时要因人而异,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而不是单一方法的简单叠加。
范围覆盖上有盲区
当前,灌南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还比较窄,教育覆盖面还存在空白点,与社区的建设发展不相适应,离真正意义上的居民自治尚有距离。客观来说,因城区发展带来流动人口增多,小区蓬勃发展致居民集中居住而让各种思想问题“汇聚”等种种因素,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做到覆盖全体确实有一定难度。加之个体商户、体弱多病着、退岗家属工等人群基本不参加或不方便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很大一部分群体就成了思想教育的盲区。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部分社区更多聚焦于“三留守”人员、低收入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关怀服务,忽视了对广大群众的日常教育和科学引导,思想教育应有的辐射力不够,顾此失彼现象比较突出。
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仅理解为是街道社区的事,也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协调联动,实现力量汇聚,多方发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同时还要着眼新形势、新情况,在做好传承与突破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果断采取对策措施。
压实主体责任,推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落实
大部分社区都存在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社会矛盾集中、管理难度较大的情况。因此,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特别是要发挥好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作用,引导社区干部克服轻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深入开展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社区整体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让其贯穿于社区工作始终,改变被动处理解决群众思想问题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将主流思想宣传教育渗透其中,让广大群众自觉树立并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新时代社区环境。
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
要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将党组织抓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与高质量发展考核同步进行,以公平公正、科学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激发广大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要建立健全既有分工,又有配合的协调配合机制,将单位联动起来、把人才聚集起来、让智慧碰撞起来,推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从“一家事”变成“大家事”,努力实现齐抓共管、社区共建的目的。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为居民提供各类行之有效的教育服务。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举措,通过健全完善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发挥一些公共场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这些公共场所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不断丰富其思想内涵。例如,把医院这一看病就医的场所,延伸为社区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的课堂;把供居民健身散步、休闲娱乐的公园打造成生态环保知识普及教育的场所等。
加强阵地建设,筑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战斗堡垒
阵地是开展工作的载体,强化阵地建设首先要保护好、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如宣传栏、活动室、文化广场、科普画廊等,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思想文化阵地的教育功效。其次要深入挖掘社区周边资源,积极开展“街社共建”“社校联动”等活动,倡导学校、驻社区的单位向周边群众开放场馆场地和设施设备,实现社区与辖区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充实拓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最后,政府要把社区阵地建设纳入城市管理整体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文体活动场所等。要加大经费投入,把社区硬件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安排,以有形阵地的逐步完善,推动无形服务的持续优化,不断提升社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夯实队伍基础,强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保障
高素质的社区思政干部是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在社区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思想觉悟,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做宣传工作。要能做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居民办实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主流思想。要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社区思政工作人员培养机制,结合地方发展需要,通过组织各类学习培训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社区思政工作者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全面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特别是要针对社区干部的实际情况和承担的具体任务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强化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实践经验方面,包括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心理疏导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要引导他们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公仆意识,做到勤政廉洁、公正无私、乐于奉献、知礼守礼,时刻在锻造自身优良的道德品质上下功夫、见成效,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养过硬、业务素养较高、群众基础较好的专业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
小社区,大社会。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新时代社区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加大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提高全体居民的思想觉悟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发动全社会力量,实行多部门联动,多政策协同,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方能有好的效果。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如洁
编校:罗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