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法点心——北魏茶食
大同,这座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誉的城市,是九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座城市历经千年的历史洗礼,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人们来到一座城市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它的美景,可能是它的奇特,也可能是它的古韵。但是,真正能深深抓住人心的,往往是美食。美食有一种魔力,它能让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留恋一个地方。
茶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品味还是鉴赏,总能在其中找到一种独特的味道。北魏不仅有丰富的美食文化,而且这种美食文化并不仅仅只有刀削面。在历史的长河中,北魏的美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中原文化的儒雅之风与鲜卑文化的粗犷之风交融结合,造就了如今的北魏美食文化,也让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研究北魏的美食文化,可以从局部深入挖掘整个时代的历史。让大同的美食再次出圈,让游客重新认识大同,依靠的绝对不仅仅是已有的特色美食,同时也需要挖掘传统,创新传承。
大同的“小南唐”北魏茶食文化企业创始人南霁玲就在做着这样的一件事。她致力于挖掘和传承北魏的茶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美食文化。
总的来说,大同的美食文化是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品味和研究。同时,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人来大同,品尝这里的美食,感受这里的文化。
小南唐北魏茶食牌匾
挖掘古法技艺,传承非遗美食
美在文脉传承,美在天然纯真。它是大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全国独家根植于北魏平城深厚美食文化的文创性品牌,被网友誉为“甜品中的爱马仕”,它就是小南唐北魏茶食。小南唐北魏茶食以云冈文化为起点,点入现代元素,致力于传承古法古味,弘扬北魏平城文化。
非遗传承人南霁玲是个“90后”姑娘,被游客亲切地喊为“南姑娘”,但她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同姑娘。北魏茶食“小南唐”的点心与饮品与普通的饮品和点心不同,其主打的就是传承古法点心技艺。其店内有20余种古法点心,有苦荞茶花饼、糖茶、北魏羊羹、古早酥、佛台酥、莲台酥等。南霁玲不仅再现北魏羊羹,更是恢复了北魏髓饼、醴酪、截饼、菓子等一系列茶食。为了让大众接受并喜爱,她特意考察过澳门的杏仁饼以及厦门的凤梨酥。南霁玲还从佛门点心六度茶食的角度出发,做出了小南唐云冈北魏茶食中的“六度茶食”系列。
在景区内,小南唐店里的游人络绎不绝,游客们品尝着源自北魏平城风味的茶点,自在地欣赏着黄昏下的大佛,沐浴在佛光下,感叹着古人的智慧,也算是雅事一桩。南霁玲就是要以美食为媒介,将这古都的千年之味融入大同当地的美食中。让游客通过味蕾与北魏对话,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自发地去探索北魏的历史,深入了解平城,将北魏历史和平城美食文化带向更远的地方。
精致的茶食点心
北魏茶食与云冈文化的碰撞
南霁玲自幼耳濡目染,对家族传承的古法点心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地道的大同人,她对大同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自然熟悉至极。大同悠久的古韵历史文化宛如宝藏,静待着“寻宝者”在北魏的土地上发掘。在这个世界中,创新从不缺席,缺少的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游客走流程的旅游模式,也让其不得不向内寻求创新,开辟出一条全新的、有特色的路。
在南霁玲的脑海中,几个关键词——“北魏”“平城”“美食”和“云冈石窟中的大佛”——不断闪现并相互碰撞融合。这些词汇的交汇激发了她的一个新想法。了解到“羊羹”的历史背景,南霁玲更加坚定地选择了传承和弘扬传统古法点心技艺,并且决心深入探索北魏时期的美食文化。
小南唐北魏茶食伴手礼盒
小南唐北魏茶食
溯源羊羹历史
北魏的点心,鲜卑的茶。羊羹是一款纯素食的甜点,有1500年历史,南霁玲通过查阅《二十四史》《齐民要术》等史书,了解到羊羹是以云冈第十八窟大佛为原型的北魏拓跋焘皇帝最心爱的一道点心。而羊羹这道美食的诞生更源于著名的“美食将军”毛脩之。毛脩之因为会做羊羹,所以才能够亲近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他被受封为将军,并长期留在太官主掌御膳,而羊羹也因此成为了皇室御食。后因其便于携带,随鲜卑民族的马蹄远播四海,皇室御食也最终成为佛门供品、禅道茶点。
为了还原历史上的名点心——羊羹,南霁玲确实费了一番心思,拜师学艺、查阅古籍、反复试验。2016年,南霁玲毅然辞去在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大同创业。
游客就餐区
小南唐茶食点心羊羹
返乡创业
创业之路是艰难的,但创业的决心是异常坚定的。初心是让中国的美食回归家乡,让北魏平城的美食文化走出大同,走出山西,走向世界各地的游客。
“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半年没有吃过午饭,没有休息日,整日研究点心的样式与味道等。”她表示这些与自己想要弘扬北魏美食文化以及传承非遗的伟大信仰相比,都算不上什么。她一遍遍考察,亲力亲为,每一个细节都要自己亲自确定,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要放弃吗?”这个念头会出现在每个创业人的脑海中,南霁玲也想过这个问题,但信念让她一次次打消了这个念头。在这条创业的路上,南霁玲无疑是孤独的。成功的背后是默默地付出和精心细致地打磨,老天不会辜负一个渴望成功、心怀梦想的人。终于,在2017年,她的茶食品牌“小南唐”成立 ,她做到了,一心只为美食品牌回归,一心只为弘扬非遗美食。
“创新往往是最难的。在文化产品的领域,无论多么敏锐的目光和远见,都不及脚踏实地去发掘更为重要。我的目标是经营好这家小店,制作最有特色、独一无二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引领时尚潮流。南霁玲为了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美食文化,也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她认识到,大同正在向旅游型城市转型,并且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新增了从大同直达云冈石窟的旅游专线,这使得游客一出火车站就能直接乘坐前往云冈石窟的旅游巴士。
制作茶食点心
南霁玲的北魏茶食店就开在云冈石窟的景区内,目前已经开有两家店铺。一家设在云冈石窟博物馆,一家设在第七洞窟的对面,店内陈设精致典雅,韵味十足,还专门设置了羊羹体验区。游客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这也恰恰契合了南霁玲想要将北魏茶食推向国际舞台的心愿。
在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的今天,吸引游客的不仅限于各式各样的文创工艺品,文创美食同样成为了一种特色。南霁玲希望使云冈石窟成为游客们的必游之地,让北魏茶食变为他们的必尝美食。她渴望每一位光临店铺的游客都能对北魏和平城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了解到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霁玲表示:“我的心愿和梦想是,当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欣赏云冈石窟的宏伟艺术时,也能品味到以第18窟大佛为原型的、北魏皇帝曾经钟爱的美食。我要让他们知道,北魏文化不仅包含了粗犷豪放,还蕴含了精致优雅。”
为此,南霁玲还将茶食点心进行精美包装,使之成为绝佳的伴手礼。这样,游客不仅可以将美食带回家享用,还可以作为赠送亲朋好友的礼物。南霁玲与她的团队还引入了电子商务平台,允许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网上就能购买到来自北魏平城的美味。
北魏茶食点心不仅是云冈文化的代言人,也成了大同的名片。所有品尝过北魏茶食点心的游客,都将铭记北魏,铭记大同,以及云冈石窟的独特魅力。
羊羹体验区
小南唐店内装饰
美食文化走向国际视野
这家位于云冈石窟的宝藏小店“小南唐北魏茶食”,因其非遗美食身份,好评如潮,线上线下均俘获了大量粉丝。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得到了大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代表大同市参加了第三届和第四届山西省文博会以及全国博览会。在文博会现场,以传统古法制作工艺展示的“小南唐北魏茶食”吸引了众多观众。2017年10月21日,法国前总统蓬皮杜之子阿兰·蓬皮杜携夫人访问大同,参观了云冈石窟并品尝了北魏茶食古法点心羊羹。他们对羊羹的味道赞不绝口,并在了解到羊羹的历史和制作技艺后,阿兰·蓬皮杜对南霁玲表示:“祝贺你不仅挖掘了优秀的中国文化,还成功地进行了创新。羊羹非常好吃。”晚宴上,阿兰·蓬皮杜进一步表达了他的欣赏之情:“我比我父亲更幸运,因为我尝到了南霁玲亲手制作的、连我父亲都未曾品尝过的源自1600年前的北魏古法羊羹。”这份来自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和鼓励,令南霁玲深感自豪和鼓舞。阿兰·蓬皮杜还邀请南霁玲将“小南唐北魏茶食”品牌带到巴黎,入驻蓬皮杜国际学院,标志着“小南唐北魏茶食”迈向国际舞台的第一步。2019年,南霁玲成功承办了“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云冈国际论坛”中的三场高规格大型茶歇,赢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同年,她受邀参加“北魏文化高峰论坛”,在茶点展示与品尝环节中,同样获得了全国各界史学专家的一致认可。
如今,“小南唐北魏茶食”已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北魏古法茶食品牌。随着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南霁玲致力于将“小南唐”品牌做大做强,努力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她怀揣更大的抱负,展望全球,致力于推广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这正是“小南唐北魏茶食”作为“非遗”文创美食的最大意义所在。
网络:柳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