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东方木刻之美 ——记山西省临汾市传统美术平阳木版年画

时间:2024-06-25 18:33:09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刘凤果

  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因位于平水之北而得名,古时将“山南水北”称之“阳”。《中国版画史》称“版画之头,平阳启之。”平阳木版年画是木版年画的“始祖”,是我国最古老的年画之一。平阳木版年画起源于古代山西河东路的平阳府,是我国北方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一。

  平阳木版年画始于宋金,盛于元代,完善于明清,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宋代,毕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后,我国的雕版印刷事业迎来了繁荣之象。北宋灭亡后,金人将汴梁的刻工和书版都迁至了平阳,使得平阳成了北方重要的雕版中心。到了元代,平阳木版年画再次进入全盛时期。但在明清两代平阳木版年画才真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平阳木版年画的品种和生产规模上都达到了顶峰,同时还出现了多家专门印刷木版年画的店铺和作坊。

  经过发展和演变,平阳木版年画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了我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平阳木版年画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太平广记》记载,有邻邦进献重明鸟,国人以为是吉祥之物,于是“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这是最早关于木版年画的记载。至今,每到新年,在临汾,人们还会在门上刻画重明鸟以此纳福。

  据文献记载,清宣统元年(1909),一支由俄罗斯考古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在甘肃黑城镇一带发现了西夏国黑水城遗址,在清理这片遗址的时候,找到了一座残破的佛塔。随即,考古学家便进入了佛塔内部,沿着梯子向上爬。佛塔已经十分的破旧,内部也都充满了灰尘,就在考古学家快要爬到顶部的时候,在一个佛龛下面,竟意外地打开了一处极其隐蔽的暗格。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将暗格打开后,看到里面竟然装满了西夏文写成的佛经,另外,他们还在古塔中发现了一本金代平阳刻印的《刘知远诸宫调》唱本和两幅大型版画,一幅为平阳姬家雕印的《四美图》,一幅为平阳府徐家印的《关羽图》。《四美图》是现今发现保存最早且是宋元时期的平阳木版年画,更被称为“中国雕版年画的始祖”,如今,《四美图》被收藏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国立艾尔塔什博物馆。在画面中,上方通栏刻有“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字样,重点凸显出四大美人班姬、赵飞燕、王昭君以及绿珠,若细细看来,在《四美图》上还印有“平阳姬家雕印”。


《四美图》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平阳木版年画根植于黄河流域,它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民俗价值。


平阳木版年画

  流传至今,平阳木版年画的作品种类愈发丰富,有中堂画、门画、影壁画、门头画、窗画、条屏画、灶龛画等,这些作品不仅用于装饰,还承载着祈福和教育的功能。在题材方面,平阳木版年画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戏曲人物、花鸟虫鱼、山水风景和历史人物等,既有祈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寓意,也有反映民间生活、寓教于乐的作用;在色彩方面,平阳木版年画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以红、黄、绿、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加之分版套色印和手绘晕染的结合,红黄绿蓝各色在黑色主板上恣意绽放,呈现出自然和谐之状,例如,《门神》色彩运用得当,不仅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还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在线条的运用上,平阳木版年画的线条流畅、刚劲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既体现了木版年画的刀刻特点,又展示了画家的高超技艺;构图方面,突出与简化要相得益彰,其构图主要分三类,一是三角形构图凸显主要方面,给人以沉稳之美,如《增福财神》。二是中心构图主次分明,给人以和谐之美,如《老鼠娶亲》。三是排列式构图则层次分明,给人以秩序之感,如《全家之主》。


清代《武士门神》套印刻板

  除此,平阳木版年画还以造型夸张、形象生动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而著称。通过对人物、动物等形象的细节和特点予以夸张的表现手法,在描绘对象结构、形体以及比例等方面凸显其特点,使平阳木版年画作品极具艺术表现力与张力,整个作品画面也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民间气息。例如,《火攻图》这类戏剧故事类题材的年画作品,对人物的刻画通常遵循“画女要削肩,画将无脖颈”“美人要修长,文人似颗钉”的夸张手法,将人物的形象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花鸟木版画

  凭借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内容和精湛优美的工艺技巧,平阳木版年画在我国山西非遗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人人只称木板年画之精美,无人知晓匠人背后之艰辛。一张完整的平阳木版年画,需要经历三大工序,即刻制木板、染色套色、印刷,在这个过程中,会经过匠人无数次的精心修改。在临汾,人们多数用枣木做刻板,用麻纸印刷。


染色套色木板


平阳木版年画刻印工具

  临近过年时候,人们都会买一张平阳木版年画,只为图一个好的兆头,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再如专门供人观赏的中堂画《四季美人图》《吉庆有余》等,可见,平阳木版年画早已深深融入到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了。


线稿创作

  平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是赵国琦,赵国琦自幼受到家族艺术氛围的熏陶,跟随爷爷赵大勇学习木板年画,并对平阳木版年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爷爷赵大勇的时代下,平阳木版年画后期逐渐呈现出凋敝之势。面对此状,赵国琦的爷爷毅然决然扛起了振兴平阳木版年画元气的重任,成了平阳木版年画在当时唯一的救星。然而,这一传承之路,爷爷赵大勇走了六十年。“爷爷虽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仍用年轻人的热情和心态来教我学习木板年画,但他当时已经是七十多岁了。所以说,爷爷对我的影响很大。”成年后,赵国琦在高等艺术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继续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木版年画的艺术造诣。他的作品包括《新福字》《年画水浒全集》《新十二生肖》《三晋明贤图》等。作为平阳木版年画的国家级传承人,赵国琦的作品以及对平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2006年开始,赵国琦创作的《新版武门神》《新版文门神》和《春节财神》等系列平阳木版年画连连获奖,广受好评。


刻刀刻印木版画

  赵国琦深耕平阳木版年画艺术,他用手下的刻刀与线条表达了他的无限热爱。如今,赵国琦是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的负责人,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年画专委会会员、山西省三晋英才、工艺美术大师。众多的头衔,赵国琦并没有迷失在名利之中,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极力收集旧的平阳木版年画,为平阳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完整线稿画

  一张年画,刻印着岁月的痕迹。一把刻刀,雕琢着千年的文化。在一刻一画中,平阳木版年画承载了太多人对当下以及未来的美好期愿。如此,平阳木版年画也不仅仅只是一个装饰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印记,是一种承载着山西民间艺术文化之美的艺术品。正如赵国琦所言,“人们把对自然、对生活的愿景刻在了平阳木版年画之中,在这里面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每一张年画都倾注了匠人无数的心血,赵国琦亦是如此。未来,会有更多人了解平阳木版年画,传承平阳木版年画。相信平阳木版年画可以在新时代再次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网络:柳绣华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