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并举规范强村公司 打造村级经济增长极
文章全面、深入地剖析了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强村公司二十余载的结构、发展历程与现状,细致阐述了创新模式培育典型、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财务审计全面覆盖、专项行动提质提效、多轮驱动助力发展等规范发展强村公司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同时针对强村公司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议与对策。
强村公司是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载体,温岭市是最早受益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经济强市之一。在此背景下,强村公司应运而生,蓬勃发展,逐步成为温岭市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同时,强村公司在发展中也暴露出风控不足、制度缺失、监管不易等诸多问题,在浙江省全面完成村级“三资”数字化管理的今天,强村公司更易成为管理的暗区。温岭市强村公司发展时期较长、发展模式较多且持续进行制度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温岭样板,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可为各地强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浙江温岭市强村公司结构分析
强村公司是指村经济合作社全资、单村或多村控股的企业。目前,温岭市有634个村经济合作社。全市有强村公司81家,累计注册资金3.1687亿元,涉及128个村经济合作社,覆盖率20.18%,其中,14家因拆建、新组建尚未开展业务无经营收入,还有一部分项目在建未产生收入。2023年,温岭市强村公司累计产生利润收益6836.29万元,成为村级集体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从区域分布看,强村公司区域分布不均匀。有10家以上公司的是4个镇街道,分别为太平街道、箬横镇、石塘镇、温峤镇。太平街道位于市中心,有独特的市场优势;箬横镇为中心镇,城区建综合体,农区建农业类公司;石塘镇山、海、岛旅游资源丰富,山海旅游声名远播,旅游类公司多集中于此;温峤镇则利用专业市场优势组建强村公司。有5-9家公司的为城东街道、泽国镇、大溪镇、城南镇;其余8个镇街道有1-4家强村公司。
从组建方式看。强村公司单村独资59家,占72.84%;多村联建10家,占12.35%;整镇组团4家,占4.94%;县域统筹8家,占9.87%。单村独资是最主要组建方式。
从主营业务看。强村公司资产经营类52家,占64.2%;劳务服务类6家,占7.41%;工程承揽类3家,占3.7%;其他类20家,占24.69%。资产经营是强村公司的主营业务主流。
从资产规模看。强村公司资产规模100万元以下31家,占38.27%;100万-1000万元28家,占34.57%;1 000万-5 000万元14家,占17.28%;5000万-1亿元5家,占6.17%;1亿元以上3家,占3.7%。强村公司资产规模多在1000万元以下。
从经营状况看。强村公司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48家,占59.26%;50万-250万元17家,占20.99%;250万-500万元8家,占9.88%;500万-2 500万元8家,占9.88%。多数强村公司营业收入不高。
从盈亏情况看。强村公司利润10万以下33家,占40.74%;10万-50万元20家,占24.69%%;50万-100万元5家,占6.17%;100万-500万元21家,占25.93%;500万元以上2家,占2.47%。50万元利润以下的强村公司占主体 。剔除未开展经营与在建未产生收益因素,利润处于10万-50万元以及100万-500万元之间的强村公司为主体。
从负债情况看。强村公司零负债73家,占90.12%,存在债务的公司8家,占9.88%。其中,有负债且在100万元以下1家,占1.23%;100万-500万2家,占2.47%;500万-1 000万1家,占1.23%;1000万-5000万3家,占3.7%;5000万元以上1家,占1.23%。强村公司所有负债总额1.6296亿元。
整体看,温岭市强村公司主要是投资经营性固定资产产生租赁收益,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司较少,资金来源多为村集体自有资金和金融借款,经营稳健、风险可控,成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的有效增长极。
浙江温岭市强村公司发展历程
温岭市强村公司最早可以追溯到世纪之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温岭市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自然而然涌现出了对各类市场的需求,村集体也开始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参与其中。最早是1997年成立的温岭市泽国镇泽楚路停车场,2003年强村公司的数量开始爆发式增长,有33家强村公司成立,均为农贸市场等市场类强村公司。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对旅游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村集体开始利用自身旅游资源兴办旅游公司,推出旅游休闲线路和旅游点。例如,温岭市金沙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16年创办)、温岭金狮海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19年创办)等。与此同时,村集体自有资金的积累也产生了投资需求,开始投资建设商业综合体、标准厂房等。在这过程中,投资主体变得多元化,政府和国资开始参与村办公司的建设,如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国资的主导下实现了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温岭市半岛沙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由社发集体控股(占39%),海韵新村占37%、高岩村占24%。同时,不断创新公司项目与形式,如利用移民资金为主要资金实施工业地产飞地项目(温岭市协力投资有限公司);利用移民资金为主要资金实施“养老院”项目(温岭市景鸿投资有限公司);利用无人机飞防开展农业产业统防统治服务(温岭市汇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自2023年以来,温岭市新成立强村公司9家,经营范围不断拓展,经营模式不断创新。2022年,强村公司全面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2024年,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出台《温岭市强村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试行)》,标志着强村公司进入规范发展的新时期。
浙江温岭市强村公司的主要成就
创新模式培育典型
温岭市强村公司随着市场的变化、政策的优化、时代的发展衍生出多种组建方式和经营模式,主要有:一是移民资金+经营性物业。太湖库区、湖漫库区各村以多村联合的方式投资经营性物业,如温岭市太湖库区毛坦村等6个村于2016年成立温岭市协力投资有限公司,利用水库移民专项补助资金4000万元及自筹700多万元,建成11730平方米标准厂房,年租金约300万元。二是村集体(土地+资金)入股+市场。股份结构有全资、多村联合、国资参股等,有农贸等专业市场,也有商业综合体。例如,温峤镇前洋下村等6个村组建全资公司,以公司名义参股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2021年交易中心实现分红1108万元至6个村集体。三是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主要有殡葬服务、产业服务、供水、停车等,如箬横镇前九份村安排2名年轻村民培训试水,到今年成立村经济合作社全资的温岭市汇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开拓农用无人机开展飞播、飞防等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四是农旅开发。例如,石塘镇利用石塘丰富的山海旅游资源设立温岭市三蒜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强村公司既适用“三资”管理制度,又适用公司制度。在强力推进村级财务数字化、规范化管理后,强村公司更易成为“三资”管理的盲区。经多轮调研、现场查账、部门商研,综合分析强村公司问题症结,提炼优良管理经验,多次修订,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于2024年5月印发《温岭市强村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试行)》,弥补了强村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上的缺失。该规范性文件根据公司独资、合股、实控等性质分类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提出鼓励委托代理会计做账并建立在开户银行预留代理会计印鉴的源头管控机制。制度对强村公司的管理机构、民主决策、重大事项、会计机构、审批制度、干部报酬、人员聘用、融资担保、公司设立和终止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有章可循。
财务审计全面覆盖
2022年起,温岭市率先将强村公司纳入村经济合作社财务三年一轮审全覆盖交叉审计范畴。在纳入交叉审计的同时,跟进“问题”公司的重点审计工作,如温峤菜市场的财务审计;市委村社巡察时也同步跟进关联公司的巡察;部分镇街也委托第三方对“问题”公司进行审计。重点审计、委托审计、交叉审计、村社巡察构成对强村公司的立体监管网,两年来累计完成各类公司审计33家,移交市纪委问题线索2起,处理1人,追回违规列支招待费3.25万元。
专项行动提质提效
2023年12月,强村公司不规范问题被纳入村社巡察共性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开展集中整治;2024年5月,以“三清一促”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对强村公司规范化运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对全市强村公司账本进行抽查,将村干部名单与强村公司缴纳社保名单进行大数据比对分析等方式,发现14家公司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违规列支费用等问题,至2024年8月全面完成整改。紧盯村干部在强村公司违规领取报酬、补贴,违规缴纳社保等问题,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党纪政务处分3人,收回违规列支资金230.7万元。
多轮驱动助力发展
在2022年《推进强村公司规范发展工作方案(试行)》《关于2022年金融支持打造“三新”农村共富温岭样板 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计划》等政策基础上,推出多重政策,助推强村公司迭代升级。一是金融支持。全面降低村社、强村公司利率。2024年5月,《关于优化温岭市辖区内村集体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中对上年度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社贷款年利率最低下调至2.95%,其它村社最低利率也下调到3.7%以下。二是项目支持。市财政计划三年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对年经营性收入不足50万元的村集体(全资控股强村公司)投资工业厂房等经营性资产给予奖补。三是开通“绿色通道”。对强村公司承接政府一枝黄花等有害生物清理、河道保洁、绿化养护等30万元以下的公共服务项目可直接协商签约。
浙江温岭市强村公司存在的问题
税负难降
强村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特别是资产出租领域,面临的税收负担普遍较为显著,往往超过10%的比例,而在涉及物业购置等投资活动时,其税负水平则更为突出。
有效监管不易
2023年,温岭市实现所有村社财务章保管在镇街“三资”中心或“三资”中心代理会计印鉴预留在开户银行,同时通过“浙农经管”实现线上发起、审批与支付流程,村级“三资”管理日趋规范。但强村公司财务游离于村级财务管理之外,如有的村设立强村公司(只需在市场监管局注册即可)没有报备镇(街道),镇街及上级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有的强村公司财务委托给不熟悉公司管理运作机制和不熟悉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代理机构或人员,个别公司甚至没有进行财务核算,得不到有效的会计监督等,使强村公司易成为管理盲区。2024年,温岭市结合“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全面彻查强村公司财务,发现强村公司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问题,既有强村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缺失的原因,也受有村干部履职不到位的因素影响。
风控意识不足
部分强村公司投资数额巨大的建设类项目,预期收益往往根据现状去推算。例如,村级以强村公司名义建设商住楼,虽然按照低于开发时的市场价售卖给村民,但随着楼市市场下行,仍易出现村民弃购的现象而增加投资风险。
浙江温岭市强村公司发展对策
有力推进制度落实执行
温岭市强村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台,对强村公司从设立、运行到终止作出细化可操作的指导意见。要通过简易手册、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快提高制度知晓率。以问题整改为突破口,提高政策执行力,组织各强村公司对照制度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梳理运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点位,及时落实整改,如规范落实中短期公开招聘、社保随人走、财务公开制度等。
因地制宜纳入全面监管
以“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清理一批”为方向,加强对强村公司全方位的监管。一是全面纳入交叉审计和市委巡察范围,对问题突出的公司进行提级审计,对存在信访反映的公司进行重点审计。二是逐步降低强村公司由第三方外部会计做账的比重,最终全面形成纳入村账、“三资”中心做账、国企或政府专职做账的管理模式。例如,针对强村公司数量最多的太平街道,拟设专职会计,所有强村公司由街道“三资”中心做账。对于“三资中心”做账的强村公司要求银行账户预留会计人员的印章,从而起到事先监督的作用。三是发挥大数据监督作用,探索建立村干部参投保等预警模型,对异常信息及时预警核查。四是建立问题双向移送机制,职能部门检查并发现涉及违纪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跟进处置;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及时反馈给行业主管部门,推动开展治理工作,促进强村公司规范化运行。
多管齐下有效管控风险
严格执行建设与投资项目利润测算、风险评估与民主决策程序,实行项目融资镇街、主管部门“双把关”。实施贷款审批制,督促强村公司根据自身实力、项目前景决定建设投资规模,避免盲目求大,降低风险。
部门协同加大政策支持
在资金和地方税收扶持方面,适度调减强村公司尤其是中低收入村强村公司的税负;对强村公司投资经营性项目适当给予财政奖补。在产业政策上,将强村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纳入享受政策范围,如温岭市的统防统治、稻田养鱼、渔区捕捞特许等惠农补贴。
综上所述,强村公司是对接市场与产业、融合民资国资、壮大集体经济资产、促进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为确保强村公司成为新型经济的助推器,避免风控不足、经营不当、盲目举债而引发的经营风险,必须质量与数量、规范与发展协同,形成可操作的强村公司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从设立到注销、工程到合同、民主决策到财务收支进行全程监管,并且从政策、财政、金融、项目等多方位支持,用足用好用活政策,促使强村公司走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编校:侯欣怡
网络:柳绣华
监审:董亚泥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