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奋进千载,融情振兴——记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朱坑乡六合村

时间:2024-10-30 16:05:02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和羽楠

  在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腹地,坐落着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朱坑乡六合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六合村正悄然蜕变,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现在,请一同走进六合村,共同见证这片古老土地在新时代的华丽转身。

  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朱坑乡的广阔土地上,隐匿着一个名为六合村的世外桃源。在这片被大自然厚爱的土地上,六合村村“两委”干部迈着坚定的步伐奋进在乡村振兴一线,他们与村民并肩作战,以满腔的热情孕育出累累的发展硕果,闪烁着基层治理的智慧光芒。


俯瞰六合村

党建引领,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六合村基层党组织凝聚了多方参与乡村治理的合力,引领着六合村迈向繁荣富强的新局面。在六合村的党建工作中,党员“1+1”亮牌行动无疑是亮点,照亮了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在此基础上,六合村精心编织了一张张科学划分的网格,将党员干部紧紧团结在红色旗帜下。

  六合村还致力于拓宽村民自治的空间,在党群议事厅、议事长廊、议事亭里,大家热烈探讨、倾心交流,到处都洋溢着民主的气息,“民惑”得到解答,“民声”得以记录,“民智”在此汇聚。由此,民心渐趋渐稳,六合村绘成了一幅组织有力、群众参与的和谐画卷。

  六合村党支部匠心打造的党群活动中心,集教育、互动、展示于一体,成为锤炼党性的新阵地。同时,六合村还精心打造了一系列便民服务阵地,如党群服务驿站、老年活动中心等。这些中心的建立不仅可以为村民提供物质的帮助,难能可贵的是,它们还可以在精神层面为村民“松松骨”,成为村民重要的心灵慰藉。

  党建引领,还需要榜样的力量。六合村积极开展民主评议与优秀典型评选活动,巧妙运用“党建小红花认领机制”,让每一位村民的善行义举在得到记录的同时,也被给予认可。这种正向反馈机制的建立,使六合村各项事务的开展都事半功倍。

  六合村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引擎,不仅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更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中,绘制出一幅幅生动和谐的基层治理画卷,让党建之花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绚丽绽放,引领着六合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乡村治理提升,优化服务“惠民生”

  六合村村“两委”班子成员精诚合作,他们如同并蒂莲般紧密相依,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他们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村民心声的倾听者。

  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俊凯,更是以身作则。他用双脚丈量着这片土地,深入村里的每一个温馨角落;用真心倾听着每一个声音,校园里的琅琅书声、村民炕头的家长里短,这些声音无不扣动他的心弦。他直插一线,访民情、解民忧,将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一线,让党旗在六合村的每一个角落高高飘扬。

  为了更加精细地管理这片土地,六合村全力打造了网格治理体系,犹如一张细密的织网,将全体村民紧紧相连。六大微网格,细致地散落在这片土地上,每个微网格又由约二十户家庭组成,共筑起十一个温馨的小网格。微网格长由“两委”干部与在村骨干党员担任,他们如同纽带,将“两委”干部、网格员、信息员紧紧相连,共同编织着六合村的幸福篇章。

  治理不为治,管理不为管,这是六合村乡村治理蹚出来的好法子。“站在村民角度多想想,勤做事,问题自然会浮于表面,解决起来也有了门路。摆架子只会和村民的心越来越远,这是顺其自然的事,也是我们村干部必须竭力避免的情况。”郭俊凯分享道。

生态宜居,守护绿水青山

  在六合村,一场基础设施的华丽蜕变正悄然上演,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得益于村“两委”带领村民,以愚公移山之志,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整治。

  主干道街巷总长2.2千米,村主干道路焕然一新。饮水问题在六合村也得到了解决,4 200米的水管更换完成,全新安装了160个排水阀,260户家庭的水表完成安装等。如今,六合村彻底告别了过去陈旧的水管系统,供水压力充沛。此外,中心广场的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的温馨、停车场的井然有序、公厕的洁净明亮、景观小景的巧妙点缀,这一切都蕴涵着六合村百姓对宜居乡村梦想的执着追求。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六合村勇立潮头,成为乡村治理的“排头兵”。郭俊凯身先士卒,村“两委”携手并进,成立工作专班,将全村细分为六个小片区,清扫队伍与清运人员并肩作战,网格化管理,包片包户,责任到人。220余次的清运、110余人次的参与,在这些数字背后,是六合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与不懈追求。

  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宜居成为六合村最亮丽的名片。六合村的实践一次次证明,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还看“领头羊”。


六合村自然风光旖旎

乡风文明,绽放新时代风采

  在六合村的广袤天地间,一场关于“农村新容颜”与“农村新风尚”的深度融合正悄然绽放,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不仅是一场从环境美化到全面发展的华丽转身,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绽放的绚烂篇章。

  在这里,乡村不再只是泥土与稻香的代名词,反而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发展的沃土。六河村在村落的文化转型升级中绽放出了璀璨光芒。2024年7月31日,六合村第三届文化旅游节盛装启幕,这不仅仅是一场节日的庆典,更是乡村特色文化的一次华丽展示。

  通过举办各项活动,广大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多角度、全方位地领略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累累硕果,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同时,也激发了六合村乡村旅游的蓬勃生机。

  在六合村,乡风文明不再是单一的口号,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融入每一个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六合村正以乡风文明为帆,助力乡村振兴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农文旅融合,助力多元产业“入佳境”

  六合村正以其独特的“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模式,逐步揭开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绚烂篇章。

  六合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守护自己的文化根脉。他们精心雕琢着每一处景点,让古老的村落焕发新的生机。村内保存着丰富的传统农耕生产工具和历史文化遗产,如中共县委县政府、公安局、看守所等旧址。在六合村村“两委”成员的努力推进下,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建筑,如今已成为游客探寻红色记忆、感受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六合村的努力并未止步于此,它在保护古村落原貌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态开发,修建了充满智慧与趣味的八卦迷宫、高耸入云的瞭望塔,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文明的魅力。此外,六合村还积极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建设展览馆等方式,让红色基因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让六合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更加自信、更加坚定。

  乡村旅游的兴起,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拂着六合村的每一个角落。“未来,我们还计划举办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集中展示我们六合村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为集体经济的增收注入新的活力。村民们也可以发挥他们的才智,通过多种途径打开致富之旅,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郭俊凯向我们介绍道。

  六合村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自然优势条件,六合村大力发展种植与加工产业。六合村种植的苹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当地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等因素赋予了苹果丰富的糖分和独特的口感,使“烟台果”的美誉名扬四海。家家户户的果园里,苹果挂满枝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而“晋谷21号”谷子和“鸡不啄”商标的成功打造,更是六合村农业品质提升、品牌塑造的又一力作。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更提升了六合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村集体通过整合散户资源,发展特色加工产业,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笨鸡蛋、香油、蜂蜜等高营养价值农产品远销四方,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未来,花椒、酸枣、药材等经济作物也将在六合村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成为六合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六合村还具备敢为人先的魄力,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时代,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优质产品有机会走出乡村,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为六合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六合村的故事,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懈的努力,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和美乡村的崭新面貌。未来,六合村将继续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持续探索乡村发展策略,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编校:牛勇雯

  网络:柳绣华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