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乡村振兴要做好“生态旅游”文章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生态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正在成为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是一个拥有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正逐步探索和实践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文章旨在通过对林州市生态旅游资源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生态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与发展。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下,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生态旅游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还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林州市,作为河南省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推动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概述
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概念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是兼具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旅游形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环保行动。
1.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旅游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倡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了解自然环境的保护价值。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旅游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通过生态旅游,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的保护价值,增强环保意识,有利于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乡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
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致力于提升乡村的文化魅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乡村的历史建筑、传统文化的保护,从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态旅游体验。生态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是有效促进文旅、社会、生态、治理和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林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林州全市辖16个镇4个街道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2个行政村、34个居民委员会,1747个自然村,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在文化旅游、生态建设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林州市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荣誉称号。目前,林州市依托太行生态资源打造的“中国画谷”“林虑山蓝天滑翔基地”“淇淅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观光度假。据统计,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林州市共接待游客138.52万人,综合收入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83%和103.44%。
乡村振兴战略下林州市生态旅游发展优势
1.地理区位优越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它地处晋、冀、豫三省的交界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林州市的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红旗渠机场的建成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融合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2.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生态旅游应重点展示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民风民俗等,将自然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中,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优势为林州市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这里是“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有著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截至2023年,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5处,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2处以及多家生态休闲旅游景点和乡村振兴传统示范村落。
2020年,林州市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依托乡村的自然环境、乡土文化、民俗特色,选定出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庄开展试点建设。高标准打造了临淇社书、横水新庄等发展产业试点,打造了黄华镇魏家庄、石板岩镇高家台、姚村镇下里街等乡村旅游试点,能够满足游客康养、娱乐、放松、求知等多样化需求,文化和生态两者相互融合促进,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2021年,林州市把生态创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生态村”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持续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有效促进了林州市的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助力林州市走上生态致富的道路。
3.政府的大力扶持
林州市政府积极探索和创新旅游业态,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如乡村振兴示范点、农家乐、精品民宿等,大力扶持生态旅游的发展。2020年,林州市高标准打造了临淇社书、石板岩镇、黄华镇魏家庄等一批乡村旅游试点和陵阳镇柳林、申家坡等乡村文化试点。并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帮助游客近距离欣赏到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民间艺术表演,亲身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了民俗文化。
林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挑战
经过20年的奋力打造,林州市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旅游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经营机制不够灵活,带动效应弱
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目前存在市场主体引进和培育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虽然文旅集团在投资规模和精力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覆盖范围有限,难以深入到各个乡镇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本土其他文化旅游企业普遍实力欠缺,市场竞争力较弱,运作项目能力较差,缺乏规模化、品牌化的知名文化旅游企业。另一方面,红旗渠核心旅游资源的引擎作用未得到充分释放,核心景区之间及与周边景区的互动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没有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性的核心引爆点,使得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等景区的旅游发展受限,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区域联动性差,难以形成合力
林州市在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挑战和难题。首先,林州市的旅游业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各景区和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导致资源利用率低,没能形成强大的旅游吸引力,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林州市在挖掘、整合和提升特色、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还有待加强,一些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受空间距离、行政区划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景区之间的线路缺乏联动性,旅游产品组合也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无法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旅游体验,需要进一步加强整合和优化。
同质化严重,创新发展亟待加强
林州市的生态旅游目前面临同质化严重,创新发展不足问题,不仅会影响游客的观光体验,也会制约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林州市大多数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主要以观光和住宿为主,缺乏对游客的引导和带动。趣味性、体验性的休闲项目较少,游客旅游体验不够多样化,导致游客黏性不足,游客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地游览一番,不能深入体验乡村文化的魅力和生态环境的独特之处。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缺乏创新思维和差异化策略,未能将殷商文化、甲骨文化、周易文化、《诗经》文化、建安文化、红旗渠精神等特色文化内涵充分转化为生态旅游的体验产品,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易脱颖而出。
乡村振兴战略下林州市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整体规划协调,深入整合优质资源
建议深入挖掘并整合林州市独特且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梳理和研究其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以及民俗风情,提炼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元素,进行整体布局。一是进一步完善景区之间的线路联动性。通过优化交通布局,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将各景区有机串联起来,提高景区之间的可达性和便利性,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体验。二是加强旅游产品组合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根据市场需求和游客偏好,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套餐。通过优化产品组合,提升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和忠诚度。三是进一步明确开发重点,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核心旅游资源的引擎作用,加强核心景区之间及与周边村庄的互动效应,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性的核心引爆点。
创新特色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等独特资源,是开发独具魅力旅游产品的关键。林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乡村建筑风貌。通过深入挖掘这些资源,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如历史文化之旅、民俗体验之旅等,继续深入打造研学游、户外房车营地、写生画谷等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到乡村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加大对旅游产品参与性和互动性研发的重视程度,增加休闲项目的趣味性和体验性,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因游客常常并不满足于观光游览,可着重打造具有趣味性和体验性的休闲项目,如农耕体验、手工艺制作、乡村美食制作等,让游客亲身参与、积极互动。也可举办乡村音乐节、民俗表演、农产品展销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乡村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热闹和活力,从而增强游客的黏性和忠诚度。只有在深入研究独特资源的基础上,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加休闲项目的趣味性和体验性,同时加强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与联动,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升级配套服务,提升“吃住行游”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于旅游品质的追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必须全方位地优化旅游服务设施,并聚焦于“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四大支柱来提升服务品质。
林州作为美食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应发挥其独特优势。一是强化餐饮服务的监管。确保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置身于安全卫生的环境之中。二是深入挖掘林州市的特色美食。打造金牌小吃,让游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领略到林州的文化底蕴。三是宣传美食文化。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塑造林州特色餐饮品牌。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林州特色的餐饮老字号和知名特色菜品饭店,策划系列美食节庆活动,对当地的品牌菜系、菜品进行包装和推广,打造一系列美食品牌节事活动,丰富游客的餐饮选择。
住宿质量直接关系游客的出行体验,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推出具有林州特色的民宿,持续打造“红旗渠人家”品牌民宿,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帮助游客在休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林州人民的淳朴热情。
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打造及时响应、实时反馈、限时办结的涉旅投诉管理体系。通过多个部门协同合作的联动处置机制,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市场治理水平和游客满意度,为游客带来更加安心、舒心的旅游体验。
进一步明确政府机构监管治理的主要内容,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证照要求,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推进便民措施,如“一次办”“网上办”“电子证照应用”“秒批”等,让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文旅产业政策,将生态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各镇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工作取得成效。一是明确产业招商的方向。以建设国际知名的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文化旅游为目标,科学规划,依托本地资源,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生态旅游品牌。二是完善产业链条。通过招商引资,对生态旅游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修复和完善,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引导具有投资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参与到本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中,共同推动产业链发展和升级,积极寻求与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鼓励企业对现有的生态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创新。通过深度挖掘本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延伸产业链产品,拓展企业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生态旅游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四是倡导以商引商理念。发挥龙头企业品牌、资产、营销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运用专业化招商策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本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中,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本地生态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推进生态旅游村落集群化发展。
林州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林州市应继续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业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推动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发展。同时,也需要积极应对挑战,采取有效对策,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编校:牛勇雯
网络:柳绣华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