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业宜居,开封和美乡村入画来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美好乡村生活的愿望和憧憬,也是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蓝图。文章对开封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扎实推进开封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出建议,希望能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样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封市同样重视乡村振兴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础还不太稳固,同时,不同乡村发展阶段差异性还比较明显。为扎实推进开封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文章对开封市乡村建设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为开封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出建议。
开封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现状
乡村大地开启“美颜模式”
“美丽乡村人人夸,农村不比城里差”是开封市现阶段农村的现状。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重视乡村环境,要保证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开封市重视乡村环境的改善,重点把改善乡村环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向,向后推行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分类活动、污水处理行动等措施,乡村的整体样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村容村貌整洁不少。特别是一些示范村、精品村,进到村庄内看到的是一幅美丽的特色乡村画卷。“道路打绿伞,路肩绿地毯;街道有路灯,村内有游园;垃圾分类收,村村都有保洁员;村村通宽带,自来水安全;走上致富路,农民笑开颜。”这是在外地的开封人回到家乡后对环境变化的共同感受。
开封全市的农村垃圾运收系统基本已经覆盖所有的行政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垃圾资源利用效率也显著提升。兰考县和尉氏县提供开展公厕建设和后续保洁完善工作,垃圾治理体系、监督考核评价体系逐渐完善,保证管理工作人员和市容经费按时发放,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乡村环境逐渐改善。
产业兴旺绘就乡村好“丰”景
乡村要振兴,产业先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开封市以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为了发展乡村产业,开封市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促使政府、企业和群体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参与乡村产业建设发展,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同时,市委市政府对乡村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乡村发展的规划、定位和目标,在政策和资金上都给予大力支持。
开封市重视农业发展,开封市是全国小麦、玉米、大蒜、花生种植的重要产地,同时也是泡桐的主要出口基地。开封市盘活一二三产业的农村资源,创建了农村农业发展基地,更鼓励企业入驻乡村带动农村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激活乡村经济,盘活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更多模式以增加集体收入,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蓬勃田野劲吹文明风
开封市重视乡村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很多乡村都建设了乡村图书室和文体活动室。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开封市各村培养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谐家风,提升了村民精神面貌。同时,开封市抓住创办“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不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文明创建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确保乡村振兴与文明村创建深度融合,效果非常显著。开封市各县区乡镇志愿者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站覆盖率达100%。另外成立焦裕禄精神宣传队,深入开展乡村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利用乡村文化广场在周末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生活。开封市曾组织“文艺汇演送基层”30多场,政府组织的公益性表演200多场,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开封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存在的问题
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持续性不强
生态环境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更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现阶段开封市乡村环境已得到逐步改善,但是基础还不太稳固,原因在于虽然开封市近些年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环境保护措施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持续性不强,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就需要增强村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
近些年,开封市重视乡村产业发展,充分认识到乡村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乡村产业的发展对比之前也有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创新性不高的问题。开封市部分乡村在乡村集体经济以及产业发展上走在了前列,但是仍有大部分村庄没有发展起合适的产业,也缺少村集体经济。这些问题导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支撑力薄弱,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开封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现代化发展滞后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重要举措。开封市在农村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有所欠缺。现阶段开封乡村人口流失严重,虽然有部分村民回村工作和生活,但大部分村民依旧觉得乡村生活不便,更愿意在外打工生活,乡村引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问题依旧存在,这与乡村现代化发展落后的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现阶段开封市加快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开封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路径
坚持乡村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强调生产生活方式要向绿色化转变,节约资源,促进循环发展。开封市要想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就必须促进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融合发展。首先就是要加强村民对绿色发展的认识,采用短视频、报刊等宣传方式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将绿色发展的观念贯穿到村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次,坚持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加快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加快农业农村生产技术改革,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同时,鼓励村民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践行。最后,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任务,巩固“厕所改革”成效,继续解决农村垃圾堆积和污水无序排放问题,确保乡村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是一个村、几个村的目标,而是开封市所有乡村的共同目标。现阶段,开封市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有很多做得很好的村庄,已经成为市级、省级示范村。同时,还有很多体量比较小或者资源稀缺的村庄需要突破发展桎梏。所以要想实现开封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目标,就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组团联动。对于发展比较缓慢的村庄可以采取组团联动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村与村之间联合发展、村企联动发展等形式,打破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壁垒,对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进行整合规划,规范试运营,形成集聚片区共享模式,打造示范区域。在组团联动中要注意村与村之间的合作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两个村或几个村之间在资源上能实现共通共融、在区域上可以相互依托、在资源上可以互相补充、产业链上优势互补等。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领头羊”带动形式。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状况比较好、资源比较充足的村庄要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积极尝试做好示范,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摸清村庄发展短板,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确定好帮扶形式。开封市有很多面积、体量都很大的村庄,但资源稀少,经济实力比较弱,对于这类村庄,我们要做好打长期仗的准备,在建设宜业宜居和美乡村的过程中,合理规划建设的先后顺序,分类推动。根据村庄所在区域、村庄土地状况、资源禀赋条件,积极主动向政府寻求政策帮助和资金扶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不是批量化建设,也不是齐步走,每个乡村的发展状况、经济水平、人口状况、土地面积都大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生搬硬套相同的模式,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地方特色和乡村特点。比如,传统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应该保护乡村的精神风貌,风土人情。针对不同的乡村定位,传统村落的保护应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部分村落也可以考虑结合城镇和乡村特点,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在保留村庄空间形态和风貌特色的同时,激发更大的经济活力。
大力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就要关注乡村科技的发展。现阶段,开封市乡村科技发展比较缓慢,为了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开封市可以利用数字网络化提升公共服务覆盖度,加快打通村与村、户与户的“最后一公里”。着力建设全覆盖、城乡一体化的网络体系。通过数字化加快乡村产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的效率,促进产业发展。要推行乡村数字化,就要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提升乡村数字化整体水平。完善乡村服务管理体系,利用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实现网格化管理,为村民提供更方便的服务,让村民少上门就可以多办事,提升乡村基础服务综合效能。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现代化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开封市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就要加快推进乡村现代化进程,推出便民利民的现代化项目,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为此,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完善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建设”是重点,“持续”是难点。开封市重视乡村建设发展,建成了示范村、精品村等,但在持续和巩固方面还比较薄弱,所以要完善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同时重视村民的主观能动性,还要注重村民的精神世界,开展多元化文化娱乐活动,鼓励村民积极参加,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封市作为文化古都,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文明的结合,更有利于构建长效可持续机制。
要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资金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资金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政府的支持,另一个是村集体积累,但是乡村建设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投入,不能有“等靠要”思想,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开封市在乡村建设发展方面投资不少,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多种机制,比如以政府投入资金为主,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增加乡村发展投入,还可以根据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项目整合资金。同时可以促进政府、社会力量和企业的合作,多措并举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中,完善乡村发展的金融支持,推进乡村授信、村民易贷等措施。最后,乡村应健全乡村产权交易制度,将农村产权市场化,比如将村中闲置的宅基地通过产权交易或者流转交易的方式流转,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吸引更多的金融“活水”。
开封市很多乡村之间发展状况、经济水平发展目标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进程中,应根据乡村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分层次开展试点工作。要按照不同乡村发展水平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试点,充分借鉴同类型同阶段乡村的成功经验,形成多形式、多样化、易复制、易推广的借鉴模式。比如政府可以出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示范标准,提高示范村的规范和科学水平。同时加强政府对示范村的领导,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形成连片区域并向外扩展。
开封市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绿色发展、产业协调发展、数字化发展、村民生活品质提升和长效机制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挖掘和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拓宽合作渠道,借鉴成功经验,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村委主任》杂志 李惠琴摄
编校:肖慧敏
网络:柳绣华
监审:原琳娜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