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兴乡野 才富田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前乡村人力资源存在人才流失、素质不高、结构失衡等问题。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出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优化激励机制和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等针对性策略,以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为相关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人力资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乡村振兴涵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每一方面的实现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吸引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促进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研究目和方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和梳理关于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发展案例进行剖析,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
人力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推动产业发展
人力资源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传统农业往往以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为主,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而现代农业则强调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需要大量具备先进农业知识、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引入和运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化农业装备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人力资源还能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多种产业的潜力。通过引入旅游专业人才,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景点,举办各类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可以带动当地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村电商人才则帮助农民将优质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高素质人才回流,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还带来了新的治理理念,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回流人才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知识、文化教育等内容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开阔视野,提升技能水平。一些农业专业的大学生返乡后,组织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回流人才还积极传播现代文明理念,引导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
在乡村治理中,具备管理经验和创新思维的人才,能够为乡村治理注入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他们参与乡村规划、决策制定等工作,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他们还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乡村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如建立乡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村务公开、在线办事等功能,方便村民生活,提高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人才在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人才在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扮演着文化挖掘者的角色。他们深入乡村,探寻乡村的历史遗迹、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式,梳理乡村文化的脉络,挖掘其独特的价值和内涵。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文化研究学者深入其中,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歌舞、传统节日等文化元素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整理,记录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乡村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二是人才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他们通过言传身教、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将乡村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许多乡村的民间艺人,如剪纸艺人、木雕艺人等,收徒授艺,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一些乡村还成立了文化传承工作室,邀请专业人才和民间艺人共同参与,开展传统技艺培训、文化讲座等活动,培养乡村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三是在创新文化形式方面,人才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将现代科技、艺术创意与乡村文化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以云南省元阳县为例,当地充分挖掘哈尼梯田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将其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参观哈尼梯田,欣赏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农耕文化景观;参与哈尼族的传统民俗活动,如长街宴、祭寨神等,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还可以购买哈尼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哈尼刺绣、竹编等,这些手工艺品经过现代设计的改良,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通过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哈尼梯田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
人才流失严重
小农经济无法为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和发展空间,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导致农村人才严重流失。据统计,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流规模持续扩大,农村留守人口以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为主。人才流失使得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人力支持,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农村发展活力不足。同时,人才流失也造成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下降,乡村振兴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
人力资源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一方面,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不高,导致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完善,农民缺乏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难以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人才结构失衡
农村人才结构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在产业分布上,农村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业生产领域,而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及新兴产业人才严重短缺。在专业结构上,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此外,农村人才的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年轻人才占比较低,缺乏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是提升乡村人力资源素质的关键举措,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农村学校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为乡村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方式,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增强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进修学习,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为农村学校补充新鲜血液,充实教师队伍。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在人才引进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破解乡村人才短缺难题。在物质激励方面,应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设立乡村人才专项补贴,根据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工作岗位,给予相应的补贴,以提高乡村工作岗位的经济吸引力;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建设人才公寓或提供住房补贴,解决人才的居住问题;在医疗方面,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确保人才能够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
在人才培养方面,培育本土人才,挖掘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一是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本土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组织农业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电商运营技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建立乡村人才培养基地,为本土人才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本土人才。
优化人才激励机制
第一,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基础。在薪酬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乡村工作的特点和人才的价值,确保薪酬具有竞争力。对于农业科技人才,其专业技能和知识对农业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应根据其专业水平和工作成果,给予相应的薪酬待遇。可以参考同行业城市岗位的薪酬水平,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使人才在乡村工作能够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收益。除了基本工资,还应设立绩效奖金,根据人才的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励人才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二,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机会,是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关键。在职业晋升方面,应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晋升机制,让有能力、有业绩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对于在乡村创业的人才,提供创业扶持,如创业贷款、税收优惠、场地支持等,帮助他们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鼓励人才参与乡村的规划、决策等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创新思维,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三,给予人才表彰奖励,是对人才工作的认可和肯定,能够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设立乡村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对在乡村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奖励可以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通过表彰奖励,树立榜样,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
改善乡村人才发展环境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生活便利性,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基础。其一,在交通设施方面,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建设的投入,修建和拓宽乡村公路,提高道路的通达性和质量。实现村村通公路,且公路的宽度和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农产品运输和居民出行的需求。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畅通性。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增加农村公交线路和班次,方便居民出行。在一些乡村地区,开通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不仅方便了居民的日常出行,也为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二,在水电通信设施建设上,保障农村水电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力度,提高供电能力和质量,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修缮和新建灌溉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农田灌溉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用水。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加快5G网络在农村的建设和普及,提高农村互联网接入速度和稳定性。通过加强通信设施建设,农村地区能够实现高速网络全覆盖,居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开展电商业务等,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改善。
第二,营造良好氛围,增强人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留住乡村人才的重要保障。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营造和谐、文明的乡村环境。还可以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居民的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服务机制,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成立乡村人才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技术指导等服务。加强与人才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建立人才反馈机制,对人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处理和回复,增强人才的满意度和归属感。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人才在乡村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从而更加愿意留在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对乡村产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乡村人力资源面临着人才流失、素质不高、结构失衡等问题,通过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优化激励机制和改善发展环境等策略,能够有效开发和管理乡村人力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探索,不断完善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乡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终审:魏文源
监审:赵彩瑞
编校:董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