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秋风习习,轻舞河东风筝——记山西省运城市河东风筝

时间:2024-12-26 09:53:26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郭欢

  “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雁柱虚连势,鸾歌且坠空。”唐代诗人鲍溶在《风筝》这首诗中描写了风筝高挂在天空中,五彩的线如琴如瑟,不需手指触动,却能随风发出声音。景与声相互呼应,构成了风筝飞在高空时有声有色的画面。随着丰收时节的到来,运城市风筝的放飞让诗人笔下的生动场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河东风筝的历史渊源

  运城的古称为河东,在这块水土丰饶之地,很早就孕育出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随着农事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河东人在农业耕作中发明了风筝,来守护自己辛勤耕作的农作物,有时还用放飞风筝的方式来祈求、庆祝丰收。据河东史料《安邑县志》记载的“昔舜制风鹞,以恐田雀”说法来看,河东地区的先民们利用风筝来守护农作物,与舜帝有直接关系。千百年来,“风鹞”的内涵逐渐丰富,“风”不再仅仅指天体中大气流动的一种自然现象,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河东人把“风”与“丰”的谐音意喻联系起来,“风鹞”演化为“要丰”之意,更加符合先民们的美好期盼,“风鹞”便在河东大地世代流传了下来。

河东风筝的制作过程

  匠心结筝骨,东风扬纸鸢。在扎纸鸢的过程中,人们概括了一套制作方法,即风筝四艺“扎糊绘放”。制作风筝的过程,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风筝“四艺”背后匠人的一双巧手和匠心发挥的作用。

  风筝要想快速升空且平稳飞行,制作工艺是关键。最早河东风筝手工艺人做风筝时,用的是当地比较柔软的藤条做骨架,将皮麻之类的面料糊在骨架上。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匠人们采用比较结实、轻便的竹子做骨架,将纸、无纺布、丝质产品等贵重一点的面料糊在骨架上。做不同大小的风筝运用到的技艺也不同,大而华美的风筝制作起来工序复杂,好在骨架大易操作;小而精致的微型风筝则需要手艺人心思灵巧。燕子是最常见的风筝造型,也最能体现出传统河东风筝的制作技艺。制作燕子风筝时,先把做燕子翅膀用的竹条用蜡烛烤一下。因为风筝需要平衡,所以做燕子翅膀时必须是把两只翅膀放到一块用火烤成造型后,再把它分开,这样风筝扎好后才能平稳的飞起来。竹条、黑色无纺布是制作河东家燕的主要材料,竹子必须是陈年竹子,因为当年的竹子比较嫩,韧性、弹力都不够。在制作风筝骨架时,手工艺人在挑选竹子时需特别注意。因为河东家燕风筝的翅膀容易折,在劈竹、刮竹、清竹的阶段,匠人需运用娴熟的手艺将翅膀后面的吃力点,刮得粗一点,而竹片的后半部分则特意刮得薄一点,这样风筝飞起来时竹片有弹性,能兜得住风。

  做微型风筝时,河东风筝手工艺人则是在设计好图形后,先做出微型风筝的模具,然后在模具上画出图形的基本轮廓,最后根据风筝飞行的画面需要来构思上色问题。虽然微型风筝的观赏性大于实用性,但对于有多年经验的风筝手工匠人来说,制作风筝的每一步都不可缺少。在制作微型风筝时,河东风筝手工艺人依然要根据风筝放飞原理的需求调整微型风筝,使其保持风筝飞行时的稳定平衡。制作微型风筝时选用极细的竹丝,比头发丝稍微粗一点,这样做出来的微型风筝更轻盈也更结实。在制作微型风筝时,选用极细的竹丝非常考验手工艺人的耐心,需要手工艺人不停地调试竹丝的粗细度使其可以将花边扶起来,同时竹丝还要和画面的大小保持一致,可谓是细节之处见匠心。

  此外,河东风筝手工艺人的绘画功底也是一绝,较好的绘画功底可以让他们制作的风筝出神入化。据说,有一次河东风筝手工艺人李汝珍带着自己制作的盘旋鹰风筝在野外放飞时,当风筝升到三百米高空时,真老鹰都围了过来,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而这主要是因为李汝珍绘制的雄鹰羽毛十分逼真,增强了风筝的感染力。河东风筝充满了匠人的智慧,技艺的传承更是延续了生活的美好。

  多年来,李汝珍一直醉心于手工风筝制作,用一双巧手向世人展示河东风筝的魅力。李汝珍是盐湖区文化馆的退休员工,是风筝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在他的印象中,爷爷和姑姑总在家里忙着做风筝,小时候常蹲在长辈的身旁帮他们绑扎和固定。受祖辈纸扎技艺的影响,李汝珍从小就特别喜爱扎风筝。在1976年从事群众文化美术辅导工作后,李汝珍与诸多风筝老艺人有了深入的接触,深刻体会到了民间风筝艺术的精妙。由于不希望看到这门技艺走向消亡,以及出于本职工作的需求和历史的责任感,李汝珍在1981年初便致力于挖掘、整理和研究河东风筝的相关资料。同时,他也在坚持传承承载着千百年来河东百姓美好愿望的河东风筝,并期望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河东风筝能飞得更高更远。

  编校:牛勇雯

  网络:吴飞飞

  监审:张春兰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