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名片
乡村振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产品地理标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了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关键作用。云南省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存在发展内驱力不足、面临潜在的法律风险、未打造完整产业品牌等问题,处于“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尴尬困境。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根据地理标志的特殊法益与经济促进作用,提出法律与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建议。
农产品地理标志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党的第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还关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保证脱贫农民不返贫的关键依托。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到我国国家发展、人民富强目标中的关键一环。
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影响
地理标志与传统的农贸经济、品牌经济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我国,地理标志权是与“三农”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知识产权。农产品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领域与农业发展领域的“连接桥”,对特定区域农产品的生产条件、特定质量与特殊商誉进行了规定。那么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乡村振兴战略能否产生影响?若产生影响,产生的是正面影响抑或负面影响?
相关数据证明,截至2021年底,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共有3454个(含871个双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以GDP排名相近与地理环境相似的山东省与河南省为例进行对比,山东省共有农产品地理标志351件,河南省共有农产品地理标志160件。山东省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295.32亿元,第一产业结构比7.6%;河南省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817.78亿元,第一产业结构比9.5%。在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小于河南省但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遥遥领先的情况下,山东省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绝对额领先于河南。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可以说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于第一产业的经济发展是呈正向促进作用的。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是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猕猴桃种植发展领域,使用地理标志会同时增加猕猴桃种植户的生产成本、产值和纯收入,但收入指标的增长幅度更大,能够对猕猴桃种植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有学者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湖北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良性互动的发展关系的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较为清晰准确的结论,即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品牌效应有效地提高当地的农业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提供独特的农业发展机会。
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现状及问题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境,在众多水系的灌溉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产生了极为优越的自然环境,被称为“动植物之国”。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云南省共有86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见图1),而各州市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布情况相差较大,其中曲靖市以12件农产品地理标志位居全省第一(见图2)。
图1 云南省各地州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布数量(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图2 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时间(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尴尬处境
根据云南省统计局数据,2021年曲靖市第一产业结构比为15.7%,低于昭通市的16.8%,更远低于普洱市的25.1%。在农产品地理标志远高于昭通、普洱两市且三市产业结构类似的前提下,曲靖市第一产业结构比并无明显优势。根据2020年—2022年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的数据来看,云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只有昭通天麻、宣威火腿、普洱茶以及保山小粒咖啡和蒙自甜石榴5个。自从2018年身为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马龙苹果登上榜单后,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再无上榜。更为令人诧异的是全国知名的“三大火腿”之一的宣威火腿只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为地理标志产品,并未在农业农村部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这在某一方面上显示出了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目前处于“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尴尬境地。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缺乏动力
根据2018年—2021年的中央文件来看,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的保护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指引。在财政部划拨专项资金补贴的情况下,农业农村部2022年遴选支持200个获得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证书农产品。2020年,云南省安排项目资金1890万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由此可见,中央与地方为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与强劲的财政支持。然而,根据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时间(图2)可见,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时间集中于2011年—2014年,最后一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时间为2015年。虽然农业农村部已于2022年3月停止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工作,但在2015年—2022年这七年时间中曲靖市未注册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这表明了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主体对主动申请注册、主动运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优势认识不足,缺乏内驱力,对曲靖市众多的优质自然资源缺乏探索动力。
潜在的法律风险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并非我国原创,其来源于TRIPS协议。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关于地理标志的保护曾产生“两种权利模式,三种并行制度”,即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登记注册的地理标志产品与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登记注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但在实践过程中,三种并行制度往往会被混淆为同一种保护制度,权利人只会注册某一种保护制度,不利于地理标志的保护。于是在保留农业农村部管理的农产品地理标志(AGI)的前提下,2019年10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了“统一地理标志认定”的原则,同时废止了原相关“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确定了新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GI)。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农业农村部的数据,笔者针对曲靖市地理标志登记情况进行了统计(见下表)。根据曲靖市地理标志登记现状,笔者发现,曲靖市共有20个地理标志产品,但进行AGI与GI双注册的产品只有富源魔芋、乐业辣椒与富源大河乌猪3个品牌,其余产品只注册GI或AGI。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若同一地理标志被不同主体分别注册地理标志专用商标与农产品地理标志时该如何处理?正如乐业辣椒,根据笔者查询,会泽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是“乐业辣椒”这一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持有者,而会泽县优质辣椒产销协会是“乐业辣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持有者。同一地理标志产品,同样在政府机关进行注册,却有着两个毫无关联的法人主体,让人不禁产生疑惑:这样真的能有效推广、保护乐业辣椒这一地理标志产品吗?
曲靖市地理标志产品登记现状表
缺乏商标使用意识
曲靖市虽有全省数量最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但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深度挖掘方面仍有不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特定人文自然环境、特殊商誉等特点,然而曲靖市一些农产品地理标志在进行注册后仍按照传统商品的销售思路,在包装、营销方式上投入资金较少,没有进一步追求地理标志品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而曲靖市多数农产品地理标志只是进行简单的生产销售,没有讲好“曲靖故事”,没有针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进行深加工,从而形成完整的农业生产链。以上两点导致整个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行业持续开发力度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未充分挖掘产品价值。
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综上所述,针对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应以法律保障为依托,结合政府管理与行业协会运营,充分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证明功能、探索其可持续发展路径与价值增值功能,使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行业形成完整的农业生产链,促进相关从业人员收入提高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学习技术以做强,保证质量以做精
面对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行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局面,有以下两点方案。
第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真实性的法益,同时也具有特定质量、特殊人文自然环境与特定声誉三大特殊法益。曲靖市政府可以发挥统筹作用,投入专项资金扶持农民生产合作社、农产品生产企业等生产单位做大做强;组织村委会、行业协会与农业技术指导站等单位集中学习先进农作物培育技术,再向一线种植人员传授生产、种植经验。想要做强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行业,首先要打造有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然后完善营销体系,让有需求的顾客能方便、快捷、放心地购买产品,最后是促进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体系化建设。
第二,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供质量安全保障,围绕农产品地理标志“特定质量”这一核心要素,即在商品的感官特征、量化指标等方面形成的特定品质和特征明显区别于同类商品,以生产标准化为落脚点,狠抓产品特定质量以保证产品品质。要想做精,除了保证产品质量,还要建设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以点促面,带动整个行业蓬勃发展。
提升经济效益,提升自我内驱力
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缺乏动力,其根本原因在于从业人员没有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带来的经济效益产生正确的认知。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享有“特殊权利”的产业品牌在溢出效应、显示效应以及示范效应上的发挥上,更有助于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提高农业土壤质量、加快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等,进而提高农业竞争力水平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天生的优势,是天然而成的“驰名商标”,更是地域形象的镀金名片。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理解农产品地理标志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内驱力从而实现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的良性发展。
除了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政府机关也可深入探索该地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主动挖掘具有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潜力的农产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地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
互补注册以规避风险
不同体系下不同主体注册和使用的同一地理标志现象,至今并未协调建立起对产品标识使用和品质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不同的保护模式各有利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强调保障产品质量并以技术手段辅助监管;农产品地理标志侧重于产品来源;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侧重于产品生产量与标识使用量。在现有情况下,地理标志持有人可以进行互补注册,保障地理标志产品注册主体一致,规避相关法律风险。除此之外,相关行业协会也可构建本地信息库,即时更新和共享信息,避免地理标志误注情况的发生。已被不同主体注册的同一地理标志产品需要政府或行业协会的组织调解,实现同一地理标志在不同体系中的注册者为同一法人。
建设农产品品牌,提高竞争水平
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竞争水平,建设农产品品牌首先要提升农产品品牌运营主体的能力。目前,国内地理标志品牌针对运营主体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模式,各地均在探索之中。首先,曲靖市政府、行业协会、农民生产合作社乃至农产品从业人员个人都可以积极探索农产品运营模式,选择适合曲靖本地的运营道路。其次,要借助融媒体平台进行品牌传播,可以与MCN机构进行合作,提升大众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最后,就是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过硬的质量才是品牌的最大底气。对假冒曲靖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打击也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方法,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法律培训以便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者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编校:侯欣怡
网络:柳绣华
监审:董亚泥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