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蝶变贯家庄 振兴展热望——记山西省岚县普明镇贯家庄村

时间:2025-07-02 14:34:34来源:本刊编辑部 文字:和羽楠

  踏入贯家庄村村口,一方石碑巍然矗立,其上“贯家庄村”几个朱红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目光稍移,石碑上的雕塑格外吸睛,雕刻的小羊石像栩栩如生,它们脚踏青草,似在发出“咩咩”叫声,旁边雕刻的番茄饱满圆润,在光影的交织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这一羊一果的立体雕塑,帮助来客明晰了村庄发展的主要方向。

  沿着村道继续往前走,牌楼上白底绿字“茅龙山景区欢迎您”几个大字赫然入目,“景区+乡村”这一独特的组合刷新着来客对乡村固有的想象。贯家庄村别出心裁地打造红色文化,推出红色党建之旅,成为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红色+旅游”,磨砺党建定心锤

  沿着村道一路前行,贯家庄村靓丽的乡村面貌越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该村构建了一条以村主干道辐射整个乡村的文旅格局,呈现出众多乡村振兴成果。这有赖于贯家庄村努力整合自身资源禀赋,为乡村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贯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

  贯家庄村精心打造了党建主题广场,广场位于村主干道的右侧,从入口进去,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参观、游览,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贯家庄村的发展变迁。了解后才发现,这个隐匿在大山里的小山村竟然有着如此深厚的红色文化传统。

  在过去,为了助力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贯家庄村村民作出了重大牺牲,当地涌现出众多英雄故事,如在战争年代,杜富全便毅然决然选择参军;杜贵兴在三大战役、渡江作战中英勇作战;杜培义身负重伤以身报国,誓死捍卫国家的尊严;杜刘保成、郭志忠、杜永珍、杜艮栋、杜二女则等,他们用生命与敌人血战,只为国家、人民早日摆脱桎梏;杜满栋、杜培禄、杜培信、杜元明、杜元林等勇毅赴朝,用血肉之躯捍卫祖国的和平与尊严,而在他们的背后有一个统一的身份——贯家庄村村民。烈士们用鲜血铸就了伟大的长城,为祖国万里江业增添加了绚丽的光彩。


贯家庄村打造的农家乐

  庙湾伏击战、日机轰炸贯家庄、抗日英雄郭志忠、邓排长养伤等红色文化故事激荡着我们的心灵,许多爱国典范是值得后人学习的。这些文字记载让后人有机会回溯贯家庄村的乡村记忆与革命进程,而后人应自觉接收红色文化的熏陶,永远铭记那些为了家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在党建主题广场上,革命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矗立在广场中央。贯家庄村拥有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每年会有许多游客和学生来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他们肃立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默哀致敬,在精神上与英雄们的同频共振,感悟信仰的力量。

  廉政文化广场也是红色党建之旅的一抹亮色,贯家庄村精心培植廉政文化,与革命先辈纯粹、无畏的革命精神形成呼应,共同唱响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歌谣。


贯家庄村特色宣传角

  贯家庄村打造红色党建之旅,贴心地站在游客的角度考虑,将村落的红色文化记忆用文字呈现出来,有效化解了本地村民与外地游客因乡音造成的交流阻滞,也为专家、学者了解乡村文化、乡村记忆提供了便利,不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也让更多人自觉守护乡村宝贵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为贯家庄村的乡村旅游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让乡村旅游更具内涵和意义。

  贯家庄村还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为游客的出行与游览提供便利,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承载力。通过红色党建之旅,贯家庄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也将迎来全新的增长机遇,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开办农家乐,既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也为岚县特色乡村美食打开了展示的窗口,引来游客的一致好评。

  一位游客分享道:“我们是从周边县市来的,主要是带孩子来感受村里的红色文化,参观革命英雄纪念碑等,孩子收获了很多。这里吃的东西非常有特色,炮疙瘩、蛇燕燕、糜子粉等,这在以前连听都没听过,回程我们计划去村里的采摘园里摘些绿色蔬菜。总之,这趟旅程下来非常惬意满足,以后有机会还会带朋友来的!”

“农业+旅游”,生态果蔬大棚采摘忙

  沿着蜿蜒的坡道爬上山,坡顶土地平坦,一座座生态果蔬大棚拔地而起。据村民讲,每到蔬菜采摘季,生态果蔬采摘园里便热闹非凡。


贯家庄村党建主题广场

  走进大棚,目之所及,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现在是西葫芦成熟的时节,翠绿的藤蔓上挂满了鲜嫩的西葫芦,一对老夫妻正在大棚里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民边摘西葫芦,边感慨道:“以前,我们家主要就靠那几亩地过日子,生活过得很辛苦,每天都为柴米油盐发愁。如今,种大棚菜让我们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贯家庄村的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蔬菜种植,几年前,蔬菜大棚的种植体系并未系统化确立起来,村民们仅依靠传统的经验进行种植,对于种植方法、土质保护、产量等领域操作容易有失当行为,因此屡有亏损。

  2018年,贯家庄村的蔬菜大棚产业正式步入正轨。吕梁市总工会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大力扶持,山西省农科院也出谋划策,为贯家庄村蔬菜大棚的发展献计献策。一时之间,贯家庄村的旱垣温室大棚拔地而起,成为村民们致富的重要法宝,至今仍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贯家庄村革命英雄纪念碑

  现在,在专家的指导下,贯家庄村的大棚已完成升级改造,采用了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村民们可以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系统还能自动调节通风、遮阳和灌溉系统,为蔬菜生长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环境,大大解放了村民们的双手。“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得感谢山西省农科院的专家,他们帮了我们很多。”一位村民坦言。

  为了提高蔬菜大棚的产量和品质,村里还定期组织蔬菜种植培训,及时为村民解决种植过程中可预见的问题,为其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通过培训,村民们学会了科学的种植方法,较以往相比,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村民们的收益也大幅上涨。看着大棚里的蔬菜茁壮成长,村民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贯家庄村采摘园践行绿色、生态理念,采用有机种植方式,严格遵循有机标准,杜绝使用化肥和农药,从源头保障果蔬的品质和安全。除了西葫芦,采摘园大棚内还种植着西红柿、黄瓜等多种水果和蔬菜,确保四季皆有果蔬可采。这些作物品质优良、色泽鲜艳、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不仅广受好评,更吸引了周边县市的游客慕名前来采摘,成为带动乡村经济的新亮点。


贯家庄村村民正在大棚内采摘西葫芦

  在这里,游客可以放心品尝新鲜的果蔬、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节假日,这里仿佛成了孩童们玩耍的天堂,到处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身影。大人带着孩子来到乡村,体验亲子采摘,丰富孩童们的童年记忆。通过劳动获取食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但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还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孩子对农田、土壤的亲切感和对于劳动的热爱。大棚成了孩子们的天然学习课堂,丰富了孩子们对世界的感知。

  如今,蔬菜大棚已经成了贯家庄村的“绿色银行”,采摘园的发展,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既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提升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贯家庄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乡村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景区+乡村”,书写文旅新篇章

  贯家庄村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景观,擘画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蓝图,不仅依托周边的优势文旅资源,充分利用景区辐射效应,还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有效释放了乡村经济活力。

  贯家庄村北与秀容古城毗连,背靠茅龙山,南邻马连山。两山山势险峻挺拔,远望气势磅礴,植被覆盖率高,遍山青翠,一到雨季,鲜菇遍野,山上空气清新凉爽,伏天登山,馨气怡人,是消暑避温的理想去处。

  依托茅龙山景区的地理优势,贯家庄村发展起了旅游经济,茅龙山景区的游客多为周边县市的居民,因此,贯家庄村积极调整发展定位,牢牢将“一日游”经济掌握在手中,为贯家庄村乡村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新道路。


贯家庄村积极打造廉政文化墙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长效发展,贯家庄村也作出了许多努力:完善基础设施,整修道路,粉刷墙壁,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吸引游客的到来。同时,鼓励村民开设农家乐,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据村民讲,茅龙山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当时,元贵族占据贯家庄后,大肆砍山伐木。神奇的是,当费尽周折终于砍倒茅龙山上的那棵巨树时,树窝里忽得飞出一条青龙。此龙浑身银鳞闪烁,绕山三匝直飞东海,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后来,附近的村民得知后,常来树前跪拜祈求吉祥好运。有位老者说,那条龙是茅龙,在此地守护当地百姓,因此,当地百姓便将山命名为“茅龙山”。

  民间故事充满了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但能了解到这段故事,还有赖于贯家庄村对民间故事进行精心整理,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也让小乡村吃上了“文化经济”这碗饭。

  在贯家庄村的后村,至今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石窑洞。过去,贯家庄村村民居住在那里。如今石窑洞早已被新式民居所代替,但是其承载着深厚的乡村记忆,是了解过去贯家庄村村民日常生活的窗口。


茅龙山景区

  这些石窑洞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走进石窑洞,窑洞内冬暖夏凉,墙壁上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壁画和文字,记录着村民们曾经生活过的点点滴滴。为了发展乡村旅游,贯家庄村对石窑洞进行了保护和修缮,将其打造成了一个独特的观光景点,供游客们参观游览。石窑洞观光项目的开展,也丰富了贯家庄村乡村旅游的层次,为村民们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古老的石窑洞并非陈旧无用的废旧弃物,而是通过开发利用让这些旧物件焕发新生。

  在贯家庄村,还有一个为垂钓爱好者专门打造的垂钓园,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有许多垂钓爱好者前来垂钓。“贯家庄村乡村景色好,远离闹市,平时闲暇了就喜欢寻找一些僻静之处钓钓鱼,吹吹风,很舒服,所以经常来这里。而且这里吃饭、住宿等基本的需求也可以满足。”一位正在垂钓的游客说。

  为了发展乡村经济,贯家庄村还从村“两委”班子入手,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产业带头人,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贯家庄村的蝶变,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贯家庄村将红色文化、生态果蔬采摘园、茅龙山景区串联起来,充分挖掘乡村经济发展的潜力,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未来,贯家庄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续写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如洁

  编校:王文娟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