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探索乡村振兴下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时间:2024-10-28 15:47:03来源: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与金融管理学院 文字:张慧芳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及时革新自身工作理念,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结合岗位工作内容与时代发展趋势要求,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文章将进一步对乡村振兴下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农村财务管理创新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地区建设发展的核心战略,为了该项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工作。各地区政府要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优化改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注重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并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以及数字化发展。

乡村振兴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意义

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深度发展

  在现代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中,财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创新实践工作,制定实施专业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能够为新农村推进发展明确指引正确方向,更好满足和适应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和环境。在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实施背景下,政府制定颁布了各项惠农扶农政策,并将其切实落实到各地区农业生产环节中,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参与农业创新生产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动力。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监督财务管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切实维护和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努力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深度发展。

提升农村基层综合治理水平

  在农村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基层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坚决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科学高效把控好各项现有资金、资产等资源,加强对资金资产的优化配置利用,确保能够发挥其实际性作用,帮助农村提升综合治理水平,使农民拥有更多稳定可靠的经济收入。农村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着重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意识与能力,根据时代发展趋势要求与岗位工作内容,优化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合理引进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不断优化改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切实提升农村财务的透明度。例如,严格按照管理规章制度,及时对外公开农村财务收支情况、年度财务计划等内容,赢得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带动他们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活动,并主动行使民主监督管理权力,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从而为农村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解决农村经济民生发展矛盾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工作,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民生发展矛盾问题,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农民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健康的发展,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处理好集体利益与农民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关系,避免民生矛盾问题的发生,影响农村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各地区政府要切实提升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工作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居民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助力实现农村集体与农民个人之间利益均衡发展的目标。农村财务管理改革是维护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农村居民合法权益的关键途径。相关部门要科学有序推进农村事务管理工作,着重增强农民的民主监督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拉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更加高效地解决各类民生矛盾问题,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乡村振兴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缺乏先进完善的农村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当前,我国农村实行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监督,一方面是内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指的是来自社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外界监督。单从社会监督角度来看,能够履行监督职责的主体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社会民众等,然而它们都难以在农村财务监督管理环节中发挥实际性作用,会影响最终的监督效果。在当前我国乡村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实践中,相关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关部门制定颁布了乡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但是财会人员在实操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操作,从而导致各项财务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出其实质性作用。乡村财务的监督管理工作模式更多是表现为内部自我相互监督,其他相关利益主体难以真正参与其中,切实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造成乡村各项资源缺乏有力监督和约束管理,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和谐健康的发展。

  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不够科学健全,未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制定实施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不按时登记台账、不对账目定期检查等问题。农村供集体支配的资金、资产等资源缺乏完善的监管工作机制,存在着一些非法分子为了谋取不良利益选择铤而走险,在财会岗位工作中利用手中的权力弄虚作假,不仅使国家利益受损,还影响到政府单位的声誉形象。此外,在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中,还存在着一人担任多岗职位的情况,造成乡村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做到相互有力制衡。

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落后

  在乡村振兴发展环境下,各地区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工作,全面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会计信息化程度偏低,财务管理改革工作未能有效实现转型升级,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财会人员还在沿用传统手工核算记账的方式,降低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该部分农村地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大,未能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与岗位工作,应合理引进应用先进的专业会计软件和自动化处理工具,否则财会人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对各项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储存分析,并且难以保障各项工作的准确性,容易出现人工操作失误问题。还有一些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系统性和规范性不足,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与素质偏低,未能熟练掌握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知识与技能,难以保障财务规划与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专业性,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甚至是出现资金、资产等资源配置利用不当的问题,严重时还损害到社会集体与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阻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非市场化财务模式与村民自治存在冲突

  在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工作中,非市场化财务模式与村民自治存在着相互冲突问题。非市场化财务模式通常表现为对资金、资产等资源分配使用缺乏市场机制的科学指导。大多数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决策的制定实施,并不是出自对市场发展需求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考量,而是在一定程度受限于有关部门行政指令,容易导致农村社会资源出现分配不够合理的情况出现,还会与村民自治存在冲突,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谐健康的发展和充分发挥村民的监督管理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村民自治是一项重要工作,是指通过引导村民以民主方式参与和管理农村各项事务,涵盖农村财务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在最佳管理发展情况下,村民自治是要科学结合农村经济实际发展需求和广大村民共同意愿,科学规划配置应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等资源。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非市场化模式的制约,有关部门和村级干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村民的意愿和市场发展趋势要求,这样不仅会降低村民参与农村财务管理与监督的积极性和热情,还会导致社会资源无法得到最佳化配置应用。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优化改进措施

完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机制,推动农村财务管理专业化

  为了推动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发展,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各方主体的监督管理作用。首先,有关部门要构建一个先进完善的农村财务信息公开系统,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定期更新并公布当地农村的资金使用情况、财务预算安排以及财务报告,促使社会群众能够实时掌握了解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财务数据信息,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有利于赢得更多村民的支持和认可。其次,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在财务管理改革实践工作中,合理引入社会第三方审计和监督,由专业机构审计人员进行监督审计工作,以此保障农村财务管理活动的合规性与公正性。同时,帮助农村地区财务部门及时纠正潜在的问题。农村财务管理部门也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邀请广大村民积极参与财务监督、管理决策讨论等活动,鼓励他们敢于发表意见,并根据他们的反馈意见优化改进本村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与形式。最后,要不断强化农村财务责任追究机制。村级财务管理部门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责任追究管理制度。例如,村级财务管理部门的财会人员主要负责日常账目审核登记与整理存储,财务部门管理领导负责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各岗位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履行职责,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应当定时、不定时抽查村级财务情况,及时发现并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再向村民公布相关情况,以此维护村民的知情权,调动起他们参与农村财务监督的积极性。

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管理信息质量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各地政府必须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改革的科学指导工作,着重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结合实际要求与岗位工作内容,合理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有效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发展。首先,相关政府部门要发挥出自身市场规范指导作用,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加强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指导农村有序开展财务信息化管理活动,将数字化技术贯穿于各个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加强对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以及传递共享等,最大程度发挥财务管理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作用。其次,农村地区政府要打破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化财务管理决策。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与到专业化的培训教育活动中,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促使他们履行好自身岗位职责,合理规范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为财务管理领导作出最佳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实现对农村资金、资产等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利用。财务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创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以该项技术快速准确识别出日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控制措施,降低农村财务管理风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最后,在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实践工作中,还可以积极推广应用移动支付和数字化财务工具,这样不仅能够给财务工作带来更多便利,还可以提高农村财务活动的透明度。财会人员通过合理规范操作使用预算管理软件、电子账本等,可以实现高效的财务记录和管理,切实保障农村财务管理效果。

科学实施村民自治,优化配置利用农村财务资源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要想有效解决非市场化财务模式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的冲突矛盾问题,就必须科学实施村民自治,持续优化配置利用农村现有的财务资源,实现各项社会集体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首先,农村地区可以组建起财务委员会,或者通过定期组织召开村民会议,邀请广大村民参与本村财务管理决策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决策的民主性,还可以发挥各方主体的智慧力量,结合村民有价值的意见优化配置利用农村资金、资产等资源。其次,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合理引入市场机制原则指导财务资源的配置,综合考虑当前我国经济市场发展需求与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实现成本效益与资源的最佳配置。例如,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工作,明确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发展中最为迫切的需求,或是使用成本效益分析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回报率。最后,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要坚决执行财务报告和公开审查制度,向村民公开发布一系列财务报告内容,具体涵盖农村财务资金使用情况、预算成本、收入支出等信息内容。同时,还需要引导村民对这些财务报告内容进行审查分析和讨论,发挥他们的自治与监督权力,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决策水平的提升,增加村民对当地财务管理工作的信任。村级财务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邀请村民参与自治和财务监督管理,这样能够提升农村财务监督管理质量和效率。例如,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在线投票系统,并为村民提供实时评价交流功能,方便他们远程参与财务管理决策,表达自身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实践工作尤为重要。各地区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号召,加强农村地区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工作,着重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构建先进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切实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

  编校:侯欣怡

  网络:柳绣华

  监审:董亚泥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