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乡村经济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时间:2024-10-28 15:09:09来源: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文字:高嘉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乡村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鉴于此,文章就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经济发展展开探讨,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经济发展进行了简要论述,其次就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优化升级乡村产业结构,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乡村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经济发展的策略极具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在保持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绿色生态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总体布局、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政府通过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只有实现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经济发展策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乡村纷纷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等,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繁荣注入强大活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但是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乡村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完善通达的基础设施,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为此,需要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承载力和吸引力。具体来讲,应着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对农村道路的投入力度,确保道路的建设和养护工作得以有效实施,实现农村道路的全面覆盖和高效运行,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质量;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用安全、便利的饮用水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构建农村电网,扩大电网的覆盖面,提高服务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为农业生产和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宽带下乡”,将高速互联网引入农村,加速农村信息化进程,使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到便捷的信息服务,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电子商务发展和远程教育普及,从而全面提升农村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农产品外销,促使城市资源向乡村流动,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吉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满足农民美好出行、服务农业农村生产生活为根本出发点,构建“三个体系”、实施“三大工程”、落实“三项举措”,稳步有序地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十年时间里,吉林省农村交通条件和出行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6万千米;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达到100%;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98.6%;96%的乡镇和94.6%的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滑雪场通三级以上公路;完成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1161条等,实现了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全面优化,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建设具有吉林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经济稳健持续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优化升级乡村产业结构,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背景下,盘活农村资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但是我国部分乡村在开发和发展产业的过程中,由于经营理念落后、技术水平不高等,出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缺乏特色产业、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造成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既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经济需求,也无法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精心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不断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完善的产业体系,为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第一,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业。我国地大物博,各地自然条件、人文背景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因此,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地乡村应充分了解和把握当地特色优势,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确定核心特色产业,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山区的村民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山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种植柑橘、苹果、猕猴桃等水果;同时,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引入先进的栽培技术、建立现代化果园等方式,提高果品品质和产量。此外,山区的村民还可以依托当地优美且极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农事体验、民宿服务等,吸引城市游客,形成农旅融合产业链,助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沿海地区的村民则可以利用海域发展海水养殖,大力养殖对虾、贝类、海参等海鲜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还可以发展鱼片、海鲜干、鱼丸等海产品加工产业。这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还能拓宽市场销路,实现从捕捞到餐桌的全链条增值,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推动乡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与时俱进推动产业升级。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乡村产业应积极谋求创新和升级,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此过程中,各地乡村应合理预测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乡村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首先,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应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扩大无土栽培、有机农业等的应用范围,提高农产品品质。例如,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牢记嘱托,不断探索创新,勇当保护性耕作的“领头羊”,深入实施并持续完善“梨树模式”,创建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不仅在全国首创以4种方式(秸秆覆盖免耕种植、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秸秆覆盖垄作种植、高留茬垄侧栽培种植)为主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模式,还将秸秆科学离田和粪肥堆沤还田、粪肥菌酶协同生态还田等融入“梨树模式”,探索出了节本增效的“4+X”新模式,为黑土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更在优化和升级黑土地农业结构方面走在了全国乃至国际前列,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其次,科学发展新兴产业。乡村振兴背景下,科学发展乡村新兴产业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科技创新是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农村地区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如发展农村新能源,推广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发展农村生物科技,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业产量。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新兴产业的竞争力,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第三,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链对于乡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应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产品顺畅流通。与此同时,通过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产业链集群,实现产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协同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产业新业态,形成集观光、体验、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乡村产业整体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乡村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赋能乡村经济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农村电商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还可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各地乡村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一,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充足的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前提,也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首先,确保宽带网络全村覆盖。对于农村居民而言,足够的网络带宽和稳定的互联网连接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当地政府应协同通信运营商,共同支持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建设与升级,扩大4G、5G网络覆盖范围,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接入速度和稳定性,保障农村电商信息传输的流畅性与实时性。其次,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完善的物流体系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先决条件。政府和当地企业应着力通过完善快递站点布局、设立乡村配送中心、创建“村邮站”以及“快递驿站”等方式,建设全面覆盖乡村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农产品和其他商品能够快速、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最后,加强人才培养。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所以,需要重视并强化对农村电商人才的系统化、集中化培养,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电商意识和技能。在实践中,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联合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商平台操作、网络营销、电商法律法规等,以帮助农村居民掌握不同电商平台的运营规则,增加电商运营的知识与技巧技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农村电商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实施农村电商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电商,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创新电商模式。发展农村电商的目的在于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乡村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采用电商营销模式,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探寻更新颖、更有效的电商营销模式,使农产品销量范围更广。首先,通过在电商平台创建店铺的方式进行产品营销。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均是我国知名的大型电商平台,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完善的电商服务体系,能够为农产品营销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农产品生产者可以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开设店铺,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购买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有条件的农企也可以在亚马逊、eBay等国际电商平台开设店铺、销售产品,使中国农产品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扩大市场份额。其次,实施社区团购模式。社区团购是一种面向社区居民进行推广和销售的新型营销模式,农产品生产者可以通过建立社群的方式,直接向社区居民销售农产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收益。最后,采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农产品生产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短视频展现农产品的特色和品质,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还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直接展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地环境等,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销量和知名度。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三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时代下,各地乡村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经济发展这两个重要方面,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农村电商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编校:乔星琦

  网络:柳绣华

  监审:肖慧敏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