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振兴的进程可测度可评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一级指标,采用熵值法对2012—2022年河南省十八个地级市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同时构建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其乡村振兴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振兴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乡村治理是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障碍度最大的因子,农业机械化是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的又一主要障碍因子。
研究综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为推进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目前,学界对于乡村振兴水平测度、分析空间差异、乡村振兴路径探究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从现有乡村振兴研究来看,大多是从全国层面评价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深入省域内部的研究较少;在分析综合得分和区域差异后直接得出结论及建议的较多,缺乏对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障碍因素做进一步的探究。因此,文章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22年的样本数据,运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从5个指标出发,构建乡村振兴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河南省乡村振兴水平,并进行障碍因子分析,为推动河南省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
研究方法
指标构建
文章依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分别从16个维度,共3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研究方法
1.熵值法
熵值法能够深刻反映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有效排除主观因素干扰,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信息。若某项指标的指标变异程度越大,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其权重也应越大;反之,某项指标的指标变异程度越小,熵越大,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小,其权重也越小。
表1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1)归一化处理
为排除不同数据的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对所选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其中,为第i个地区第j项指标的实际评价值,max和min分别为第i个地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i=1,2...n,j=1,2...m
(2)确定第j项的熵值
Ej是第j项指标的熵值,Yij是第j个样本所占比重,n表示样本数。
(3)确定指标权重
Wij表示第j项指标的权重,m代表指标个数。
(4)计算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
2.障碍度模型
在综合评价后,计算得到指标层的分别权重之后,为了找到“主要障碍因子”,使用“障碍度模型”进一步研究。障碍度可以有效分析各指标,识别河南省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因子。
(1)确定因子贡献度Fi
Wi是一级指标权重,wij是二级指标权重
(2)计算Iij
Xij是量化后的数值
(3)计算障碍度Oij
结果与分析
熵值法
如表2所示,通过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12—2022年11年间的30项具体指标的熵值法的分析,得出河南省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及各项一级指标得分。
表2 河南省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及各项一级指标得分
图 2012~2022年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的变化趋势(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从综合得分来看:第一,河南省乡村振兴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由2012年的0.062增长至2022年的0.940。2018年综合得分增长率为51.656%,原因在于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二,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折线呈现“W”型,2012~2016年,2017~2019年和2020~2022年稳定上升,在2016~2017年及2019~2020年均有所下降。原因在于2017年“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农业经济处在转型关键期,农业发展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存在不少有利条件,又面临很多困难挑战。2020年初,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乡村传统产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从5个一级指标的测算结果来看:五个一级指标得分均有所上涨;其中生态宜居年平均得分最大,意味着河南省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方面逐渐提升;治理有效年平均得分最小,这说明河南省在健全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方面有待改进。
障碍度模型
以2022年河南省十八个地级市的数据为依据,将河南省十八个地级市分为豫东、豫西、豫南、豫北、豫中地区。构建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索分析影响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的障碍因子。根据障碍度计算,得出河南省不同地区乡村振兴发展障碍因子排序。由于指标较多,文章按照障碍度大小排列出排在前五位的因子,结果见表3。
表3 河南省不同地区乡村振兴发展障碍因子出现频数
由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乡村治理是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障碍度最大的因子
已开展村庄整治的行政村占比,村主任、书记“一肩挑”比例,已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是治理有效的三个二级指标,它们都出现了4次,说明乡村治理水平、治理能力是制约乡村振兴最大的障碍因素。
2.农业机械化程度是阻碍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因素
结论表明,河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受季节性限制等问题,这对于农业大省的河南省来说,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巨大阻碍。
政策建议
立足河南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河南省山林草湖等资源丰富,但各市、县间差异巨大,下辖村镇的基础条件和特点特色也各不相同。因此,乡村振兴不能搞“一刀切”,不能走“一条路”,各级政府应深入研究分析各地区发展规律与发展特点,以各地区地理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为依托,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地构建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改善治理理念,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从经济基础上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开展基层党建“达标创优行动”,推进基层整顿,规范提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强化人才力量支撑,优化乡村人才结构,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政府增加对农机培训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培训农机人才,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及农机服务组织,加大力度提高农业种植和收割的机械化水平;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使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数字化有机结合,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河南省乡村振兴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乡村治理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制约河南省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因地制宜,通过改善治理理念,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等途径有效推进河南省乡村振兴。
编校:牛勇雯
网络:柳绣华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