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靖远县蹚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时间:2024-10-15 15:38:07来源:中共靖远县委党校 文字:欧迎红

  文章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当前靖远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及不足。当前,靖远县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主要存在乡村产业发展有效资源不足、农业产业融合推动无力且可持续性差、乡村之间集体经济发展悬殊较大、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人才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靖远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文章提出完善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创新思路增强发展主动性、明确发展定位完善发展机制、以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队伍建设的发展路径,以期为靖远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围绕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导。为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以城市带动乡村发展为纽带,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助力乡村人才、文化、生态、产业均衡发展,根据现有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聚集全部力量,切实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政治方向,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助力乡村经济增长。因此,文章讨论了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以期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以靖远县为例

  靖远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东南与白银市会宁县毗邻,西南与兰州市榆中县、白银市白银区接壤,西北与白银市景泰县相连,北与白银市平川区交界,飞地南为平川区,西为景泰县,北、东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海原县,总面积达580940hm2。截至2022年10月,靖远县下辖13个镇、5个乡。截至2022年末,靖远县常住人口总数为36.88万人。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之一,靖远县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乡村产业发展有效资源不足

  重组资源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基础,靖远县因历史遗留、区域限制等诸多问题,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难以达到村民预期。从本质上说,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大量社会资源的利用。目前,靖远县技术、资金、人才、信息、渠道、市场等方面均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加之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村民意识相对落后,存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心理,如东湾镇滋泥水村和靖远电厂毗邻,大部分年轻力壮的村民都在电厂从事卸煤工作,这种工作不需要掌握任何技术而且工资发放快,所以大家都满足于现状,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简单机械的工作无法满足村民学习的需求,降低了村民掌握劳动技术的热情,不利于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

农业产业融合推动无力,可持续性差

  农业产业融合推动无力及可持续性较差的根本原因在于靖远县缺少产业融合人才。目前,靖远县农业生产主要以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为主,但从具体情况来看,靖远县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导致农业创新能力不强。农业产业整合过程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农业产业融合并非农业创新与第三产业的结合,其根本在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如农业产业一体化下,农业处于被动状态,势必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受限,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求。此外,在“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趋势下,靖远县农产品与电商尚未充分融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流通成本和流通模式。

乡村间集体经济发展悬殊

  乡村间集体经济发展差异过大是当前靖远县发展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地区产业带动模式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差异。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靖远县县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位于黄河沿岸、交通便利的乡村,可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物流和建材等行业,为当地居民拓宽增收渠道。而部分地处偏僻的乡村,大多依赖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导致靖远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失衡。

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人才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依托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带动发展模式,以此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但从靖远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因缺少配套措施,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专业人才,靖远县无法形成良好的带动效应。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靖远县诸多乡村存在“空心化”现象,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入城市,靖远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引领。同时,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有限,这成为靖远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靖远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针对上述问题,对靖远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完善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

  积极发挥政策规划引领作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引导各村发展。从本质上说,乡村经济发展模式不一,在村集体发展规划上应预留一定空间,在充分综合乡村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实行“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县级政府部门应联动地方乡镇政府共同制定发展战略,解决当前乡村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靖远县政府应科学实施产业驱动规划发展,实现乡村由“弱”变“强”,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加大土地整合力度,积极建立农村土地“银行”,整合现有村集体建设用地,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以此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因部分乡村存在发展劣势,作为欠发达县域,靖远县应积极推动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土地整合,落实投资拉动政策,探索乡村发展方向,推动乡村产业总体布局结构优化,制定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定期检测并分析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此外,靖远县还应适当降低集体公共服务、公共福利及各类基础建设财产税、行政审批费用等,针对经济基础差、发展后劲不足的乡村,可适当降低乡村以及公共设施项目配套资金要求门槛。靖远县应聚焦破解当前资源匮乏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难点、痛点,明确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统筹规划资金等要素,持续提高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一方面,靖远县应依托扶持资金促进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聚焦经济薄弱村,依托“5+1”包联帮扶工作优势,扶持并优化现有规划、人才、资金和信息,将“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作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靖远县应立足于长远发展,开展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富民产业项目,如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促进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发展,为村集体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另一方面,靖远县应围绕乡村启动资金少、发展成本高、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积极运用众筹模式提高落后乡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靖远县应充分利用沉淀资金、扶持资金,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项目,以此提高经济落后乡村村集体经济的收入。

创新思路,增强发展主动性

  创新发展思路是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靖远县应巩固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基础,通过统一管理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办法,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两级管理体系。建立以集体服务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生产到分配环节,充分发挥乡村的集体优势。积极解决乡村发展现有难题,从城乡结合视角促进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拉动外资,促进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

  靖远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积极采用企业化管理机制,构建“三资”管理公司,以“硬抽人”“抽硬人”的方式组织专业经理人,依托专业管理队伍与市场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竞争合作机制,如实行公司经营、农户承包等村企联合模式。靖远县政府应树立创新发展思维,建立村集体收入增长机制,乡村“三资”作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应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破解因村集体土地公平值限制而存在的传统难题,对于提高土地交易率及形成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通过积极创新管理思路,靖远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可摆脱单一化、局限化的发展思维,以此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明确发展定位,完善发展机制

  通过对乡村区域位置、产业基础、交通等要素分析,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基础,以此才能确定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此,靖远县应科学合理规划乡村资产,确保制定方案符合乡村经济发展方向。一方面,靖远县应释放乡村经济活力,盘活“沉睡资源”,发展“固定财源”,充分挖掘受村集体经济限制、使用频率低的土地资源,采取招标出租、股份合作等方式,将现有产业基础的村集体资源从粗放型管理方式向集约化、市场化方向转变,积极拓展深加工产业,促进村集体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实现村集体资源保值、增值。另一方面,靖远县应挖掘“产业资源”,拓宽“增收来源”。靖远县应聚焦县域产业特色,依托靖远羊羔肉、石门大枣等一批特色品牌优势,鼓励村集体积极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合作,将靖远县“特点”打造成产业发展“卖点”,形成“订单式”农业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多元增收、稳定增长。此外,靖远县应立足自身“项目资源”优势,鼓励村集体为项目实施、企业经营提供配套服务与设施。

  针对资源丰富、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可以旅游经济为基础,大力扶持旅游产业,形成以旅游经济为主,农业、休闲为辅的经济发展模式。此外,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靖远县应根据乡村实际情况,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特色发展模式,加强集体经济,促进村民收入增长。为进一步促进靖远县乡村产业高质量增长,靖远县政府应制定产业振兴计划,根据发展方向、目标规划,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增长,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制定并落实各项部署政策。此外,根据品牌发展模式,政府应鼓励地方企业树立品牌发展理念,积极打造自主品牌,聘请专业人才规划现有品牌,明确未来战略,以此为地方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为靖远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党建引领发展村集体经济

  靖远县应树立科学发展思维,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责任,加快建立村集体经济增长收入机制,高效促进靖远县村集体经济增长。首先,靖远县应制定并完善存档组织工作规章制度,明晰界定村党组织书记发展村集体经济责任,要求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靖远县应出台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完善“抓乡促村”的发展模式,鼓励村党组织通过实施“清零”“倍增”工程、强化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等方式,为村集体经济增长注入活力,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准”“发展思路清”“发展措施实”。靖远县可借鉴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行行业发展和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双轨模式”,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自身引领作用,助力村集体经济建设与发展。其次,扣实责任链条。优化现有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明晰村集体经济工作小组任务,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同时,可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作为乡镇政府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硬性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工作实绩、评先树优、干部选拔相挂钩,层层压实各级领导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责任,倒逼基层党组织重视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与责任意识。再次,抓牢“关键少数”。靖远县在党建引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模式下,应积极实施“头雁工程”,旗帜鲜明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及时调整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举措及人才队伍,以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动能。最后,靖远县应立足自身实践,加强业务培训和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管理能力强、具有服务精神的青年干部队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从根本上破除落后思维惯性,积极引导广大基层群众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形成合力,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靖远县政府应积极革新村集体经济发展理念,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加强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靖远县应统筹推进各村经济建设,使其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基础,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良好基础。

  编校:肖慧敏

  网络:柳绣华

  监审:郭欢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