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居家养老让老人尽享“夕阳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问题在新时期有新的表现形式,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是创新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突破口。为促进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智慧服务发展,文章从老年群体服务需求视角出发,通过访谈和调查研究,针对不同养老需求提出了注重专业化人才培养,针对性提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配置智慧养老服务项目、提升老年人智能水平,实现“第二次青春”、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措施,从而整合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助力乡村振兴。
互联网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为老年群体的养老方式提供了新途径、新可能。智慧居家养老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智慧居家养老是新近流行的养老概念,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最早提出。该养老模式能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束缚,在家中享受高质量生活。
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既是保障群众健康福祉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文章分析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老年人对智慧居家服务的需求,整合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提高他们晚年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
智慧居家养老的必要性
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形势严峻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末,我国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以上人口约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0%。在贵州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593.14万人。贵州省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呈现出增长趋势,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互联网+”时代到来,智慧养老产业兴起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养老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多。首先,传统产业之间的联系在大数据的运用下更加紧密。其次,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启发下,智慧居家养老应运而生。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基础上,作为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实时智慧居家产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捷。
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前景可期
通过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服务体系,构建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国家连续出台的政策文件支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发展鼓励政策。预计到2025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日益凸显,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完善,老年“数字鸿沟”逐步缩小。
第二,监督管理政策。2022年9月,民政部发布《民政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加快汇聚形成全口径、全量的老年人和养老服务机构信息资源,为养老服务机构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鼓励补贴政策。在2016年12月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职业培训和促进就业的主要内容是培训养老护理员。除此以外,对于优秀的培训合格者发放一定的培训补贴。
第四,技术水平研发政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老年人因受教育程度不高,越来越跟不上数字时代发展的步伐,出现“落伍”情况。智慧养老服务应当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新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针对老年人需求提供智慧服务,实现供需平衡。
智慧居家养老探索的理论基础
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五个方面。生理需求是人维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安全需求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社交需求渴望自身有爱人的能力也有被他人爱的能力,在生理和安全需求获得后得到;尊重需求指无论在什么时候希望自己充满信心和实力,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能力被外界认可;自我实现需求是基于前者需求获得一定程度满足后产生,能力发挥最大,理想得以实现。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老年人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来自于各个方面,且更具个性化、专业化。
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人从出生、成长、衰老、生病到死亡的漫长过程。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到达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年龄增大,身体机能有所退化,自制力减弱,这时候需要外界的援助才能确保老年生活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阐释了老年人在年轻时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社会就需要在其退休后满足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瓮安县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6606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962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55%,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老年人如何更好地享受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瓮安县积极响应国家及省级层面关于智慧养老的政策导向,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优化空间规划布局,按照“1+5+N”的模式,即一个县级养老服务中心、五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多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的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瓮安县通过引入智慧养老平台,如百度五福人工智能助老项目等,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这些平台不仅能够提供养老生活服务、接收社区活动消息推送等基础性服务,还能够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运动健身指导、心理舒缓等专业化服务。此外,瓮安县通过“民政直管+乡镇协管+公司运营+社工服务”的方式,确保服务的高质量和高效性。
在瓮安县,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瓮安县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瓮安县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存主要问题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人员不足
贵州省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计划培养37000名养老专业人才,其中包括护理人员、医生和养老护理专业毕业生。截至2020年底,贵州省已有128家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人员12475人。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缺口极大。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一大显著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智能化、定制化服务,该服务融合信息技术、医疗护理等多个专业领域。这要求服务提供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以确保服务的高质量和高效性。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智慧居家养老不仅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还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因此,专业素养对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人员来说,不仅是基本要求,更是确保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居家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
在智慧化浪潮的推动下,老年人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与舒适。然而,当前智慧养老服务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方面仍显不足,存在显著的供需脱节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医疗健康服务和日常生活帮助上。老年人期望通过养老服务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人也开始追求文娱、代办、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以满足精神慰藉和知识提升的需求。瓮安县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的运用通常是以“供给推动”,而不是“需求拉动”,提供的智慧居家服务不是老年人的刚性需求资源,服务资源容易造成堆积和浪费等问题。
老年人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认知不高
通过走访调查,部分老年人对智慧居家养老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由于老年人接受智能化的水平较低,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接纳与应用方面存在困难,错失提升生活品质、增强安全感与幸福感的机会,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不仅体现在“助老”,还体现在“用老”。埃里克森在生命周期理论中提出,当老年人进入到成熟期以后,只有自我调整大于绝望时,老年人才能以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死亡。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层面,体现为老年人只有学会使用现代化技能,实现逆向社会化,再次利用年轻时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老年人的“第二次青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不仅是技术普及的挑战,更是社会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打破老年人与智慧居家养老之间的“数字鸿沟”,才能让科技真正惠及每一位老年人。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有待整合
在智慧养老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构建强大的数据库平台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成为智慧养老不可或缺的基石。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医院、护理服务、信息系统等多个产业的协同配合。当前,由于管理体系的差异和保密需求,数据往往难以得到全面整合,导致平台信息无法流畅共享,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烦琐且重复的环节。数据的碎片化不仅限制了现有智慧养老系统资源的有效利用,还阻碍了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向统一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要加强各产业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构建高效、统一、规范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完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注重专业化人才培养,针对性提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
针对养老需求特殊化、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要注重培养专业化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供给服务。首先,依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化课程与辅导机构,培养在基本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服务以及心理关怀等多领域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其次,各大高校可以通过与社会机构合作,定向培养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义工服务组织,加入智慧养老行业。最后,政府应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人才激励政策,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确保养老服务业能够拥有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配置智慧养老服务项目
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应深刻理解并紧密围绕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规划与布局。这不仅是服务质量的基石,更是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意味着政府或社会机构不能仅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盲目追求高科技,而应当始终将老年人的生活体验与福祉置于首位,将他们的声音和需求作为服务设计与优化的核心驱动力,进而推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持续优化与发展。
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通过面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等多种方式,细致入微地了解老年人在养老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与困境。全面了解老年人的迫切需求,才能精准定位服务的重点与方向。其次,基于需求调查的结果,设计定制化与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不仅要开发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与认知能力的智能设备,还应注重服务的情感关怀与人文关怀。在日常生活方面,建立环境质量检测系统,为不同阶段以及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提供对应且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在精神慰藉方面,以老年人的内心需求为导向提供关心关爱。通过大数据分析老年人内心实际需求,开展相关文化娱乐活动,满足老年人的心灵慰藉需求。通过定期回访、心理咨询、兴趣小组等形式,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在健康管理方面,通过随身智能设备,在大数据健康平台的基础上,提供远程健康服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随身智能设备及时发送求救信息,避免老年人错失最佳就医时间。最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持续优化与发展是动态过程,需要建立长效的反馈与评估机制。通过收集老年人的使用体验与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改进,确保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期望。同时,还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与技术创新趋势,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方法,以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提升老年人智能水平,实现“第二次青春”
老年人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缺少互联网相关知识和对现代技术的了解。这就需要政府以及各种社会机构在宣传的过程中,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宣传,提高老年人对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认知,提升智慧居家养老的社会普及率。积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的智慧居家养老宣传和设备使用的培训活动,从而从老年人角度主动改变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观念,在积极老龄化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实现“第二次青春”。
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与传统的养老模式相比,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是通过大数据能有效对接信息,促进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应充分发挥自身大数据试验区优势,将大数据技术和养老资源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让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更加“智慧”。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15分钟养老服务圈,互通出行、就医、娱乐、消费等方面信息,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通过调查和研究,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瓮安县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处于发展阶段,相较其他模式仍存在不足。在后期发展中,应当针对问题加以解决,例如,注重专业化人才培养、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配置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等。促进瓮安县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拥有一个安详的晚年。
编校:肖慧敏
网络:柳绣华
监审:郭欢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