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西南地区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时间:2024-10-12 10:09:31来源: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文字:廖兴贵

  党中央及国务院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全面提升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文章根据2021年西南地区72个地级市(州)的数据,选取包括5个领域30项具体指标,通过熵权法对各地级行政区进行定量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西南地区72个地级行政区的乡村振兴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诱因。基于实证结果,提出西南地区应当建立一套常态化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监测体系,加大对部分落后地区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补足自身短板的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同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下,我国虽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相对落后的状况并未得到完全改变,还需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了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为全面综合治理我国农村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促进经济要素流动、提升公民幸福感等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着眼于全国视野,通过分析全国各省份的乡村振兴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其结论具有一定的笼统性。为了更好地提升研究的精确性,文章将研究口径限制在地级行政区层面。此外,我国西南地区农村地域辽阔,但经济发展较落后于东南沿海等地区。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国家战略重心逐渐向处于地理弱势的西南地区偏移。因此,文章将基于西南地区实际情况,探讨乡村振兴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以期能够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文章所构建的西南地区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旨在衡量西南地区乡村振兴整体水平。由于其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等诸多特点,在进行设定时除了参考党和国家所提出的原则性概念以及范围界定之外,还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综合性原则。乡村振兴是个多维复杂概念,需要能够以一个综合性的角度反应。二是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当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各指标来源需要有所依据。三是特殊性原则。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当结合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四是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构建后能够很好地实现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及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纵向比较。

数据来源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

  1.数据来源

  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中的所有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地方政府部门或官方协会发布的统计年鉴,二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常用的数据库。其中,官方统计年鉴主要包括《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统计年鉴等;权威数据库主要是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及万得数据库。文章所有数据的处理分析均使用Excel与Stata16统计软件完成。

  2.指标体系构建

  当前,许多研究已经对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讨论,文章结合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数据可获得性、对指标的反映程度等方面,参考现有研究提出相应的代理指标。具体而言,在产业兴旺方面,参阅并借鉴毛锦凰、徐雪和王永瑜等人研究成果,以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来反映产业兴旺的不同侧面。在生态宜居方面,参考闫周府和吴方卫、贾晋等人研究成果,用对生活污水或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占比、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药、化肥施用量、卫生厕所普及率来反映环境治理水平,用农村绿化率来反映生态保护力度。在乡风文明方面,借鉴陈国生、鲁邦克等研究成果,选用乡村文化站数量、农村居民教娱支出占比、农村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比重、有线电视覆盖率。在治理有效方面,参考贾晋、杨阿维等人的研究,选用村主任、书记“一肩挑”比例,已编制村庄规划或已开展村庄整治的行政村占比。在生活富裕方面,借鉴现有研究,用农民人均纯收入或收入增长率、城乡收入比和农村贫困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村庄道路硬化率和人均道路面积和农村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来综合反映生活富裕程度。最终,文章在遵循综合性、科学性、特殊性、可比性等构建原则,参考党中央与国务院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选取现有研究的分析指标,构建了包含5个子系统、30个具体指标的西南地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西南地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熵权法是基于客观数据对特定对象进行评价的方法。前文所建立的西南地区乡村振兴整体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相应指标可以通过各类官方统计年鉴或权威数据库获得。相较于层次分析法等依赖于专家主观判断的方法,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计算具有很好的客观性,但由于各个指标之间差异较大,第一步要通过标准化处理的方法统一各个指标的量纲和计量单位。将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假设有n个评价指标,m个被评价对象所构成的数据预处理后形成的评价矩阵为公式1所示。

(公式1)

  正向数据计算公式:

(公式2)

  逆向数据计算公式:

(公式3)

  第二步,求取信息熵。运用熵权法计算信息熵,计算方法为公式4。

(公式4)

  式中:,若,则

  第三步,计算各指标熵权。计算方法为公式5:

(公式5)

  第四步,计算各个地级市(州)的综合得分。

(公式6)

  西南地区5个省份72个地级行政区乡村振兴指数值及其排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21年西南地区72个地级行政区乡村振兴指数测算值

  根据各项数据,铜仁市的乡村振兴指数排名第一,楚雄彝族自治州排名最后。西南地区各地级行政区乡村振兴水平整体差异较大,其中偏远、人口稀少、地域面积大且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乡村振兴指数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如日喀则市、林芝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而省会城市或川渝经济中心周边地区,一般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如贵阳市、渝中区、万州区等。总体而言,西南地区各地级行政区的乡村振兴指数相差较大,如重庆市作为直辖市,其下辖区县总体排名都位于前30名内;四川省具备一定工业与生产基础,多数城市能够兼顾乡村地区发展,因此排名较为居中;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且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各地级行政区乡村振兴指数排名较多位于末尾30名内。

乡村振兴指数变异系数计算

  为了更好的量化各地区之间乡村振兴指数的差距,引入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来衡量各观测值的变异程度。一般而言,变异系数如果大于0.15则说明各观测值之间的变异程度较高。从表2可以看出,西南地区72个地级行政区的乡村振兴指数的变异系数为0.49,说明即便在西南地区内部,各地区之间的乡村振兴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进一步观察,可以看到产业兴旺(0.47)、生态宜居(0.41)、乡风文明(0.34)、治理有效(0.66)、生活富裕(0.50),五个一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同样都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在五个细分领域各地区同样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说明该两项是造成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诱因。

表2 西南地区乡村振兴指数及其一级指标变异系数

结论与建议

  文章遵循综合性、科学性、特殊性和可比性的原则,为西南地区72个地级行政区构建了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30个具体指标的乡村振兴指标测度体系,并创新性地通过多种官方和权威机构数据的交叉比对及融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72个地级行政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重庆市各地级行政区排名相对较高,四川省各地级行政区排名相对居中,而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各地级行政区的排名较为靠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造成各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差异的主要诱因。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是建立一套常态化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监测体系,以便各地级行政区可以及时知晓自身与其他行政区的情况,完善改善措施。二是加大对部分落后地区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人口相对较多但排名相对靠后的地区需要给予重点关注。三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补齐自身短板,通过强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领域中相对较弱的领域来快速提升乡村振兴综合治理水平。


《村委主任》杂志 雷鸣浩摄

  编校:肖慧敏

  网络:柳绣华

  监审:郭欢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