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红色文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引领思想的关键性作用,基于此,文章以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致力于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打造出具有品牌效应的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乡村振兴实践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04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7 文章标识码:A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受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重要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1]。因此,研究红色文化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对于挖掘乡村发展潜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红色文化概述
1.1红色文化的概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能够激发基层群众的奋斗意识、奋斗情感和奋斗精神。因此,乡村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力量和历史底气。
1.2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
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大推动作用。其不仅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而且凝聚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和崇高理想。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红色文化的当代意义
在当代中国,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现实的动力。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于激发全民族爱国热情、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与未来、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意义
首先,通过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依托红色文化促进乡村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研发上下游产品、延长红色产业链、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等方式,走出一条乡村后发赶超、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其次,以红色文化为主线,通过将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产品,打造乡村红色旅游龙头产业品牌,增强红色文化的核心辐射力,进而吸引更多游客,推动乡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传承红色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培养乡村新时代新型人才,加强区域间人才流转及交流合作。红色文化在助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群众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还能解决乡村红色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缺乏专业人才的难题。
3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3.1红色文化+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促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式发展,延长农村产业链。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充分考察当地的优势产业,并将其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衔接,促进产业升级。
3.1.1红色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乡村旅游要想取得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通过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产生“1+1>2”的融合效应,促进旅游产业链全面升级,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
3.1.1.1要建立健全红、旅融合发展管理机制
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分属不同部门,由于性质不同,其管理理念、工作内容等都存在差异,且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难度较大。因此,红、旅融合式发展必须在政府的领导和部署下,制定统一的规划和实施措施,加强各部门联动,共同开发、宣传和管理,促进融合局面的形成。另外,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已建成的乡村红色景区配套服务不够齐全,住宿、购物等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导致游客驻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此外,部分红色景区交通不够便利。因此,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完善道路修建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以便真正实现融合。
3.1.1.2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红色旅游应重视品牌效应,要讲好乡村红色故事,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打造乡村红色旅游品牌时,要抓住重点和特色,使红色旅游成为提升乡村知名度的名片[2]。这就需要地方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之路。通过将红色文化与生态、乡村、研学、工业等相结合,形成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项目,打造一条完整的红色产业链。同时,各地红色旅游还应注重与技术、演艺的结合,为游客提供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活动[3],从而让红色旅游能“看得到”,更能“记得住”。
3.1.2红色文化促进乡村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红色文化与农业产业结合可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副产品增值。
3.1.2.1转变农民思想,弘扬红色农耕文化
红色农耕文化是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有机结合,其既是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又是对中国几千年来农耕文明中农民智慧和劳动精神的延续。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红色农耕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继承农业发展传统固然重要,但也要加强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鼓励农民在红色革命精神的引领下,学习科学种植方法,勇于拼搏,力求开拓创新。因此,要转变农民思想,培育新型农民,构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3.1.2.2打造红色农业品牌,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
红色文化为乡村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围绕红色情怀,可以打造红色农业品牌。各地区根据自身农业发展优势建立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群,并通过统一的品牌名称进行发布和授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该区域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商标设计、统一包装、保持质量稳定,使品牌形象得到固化和加强。这种品牌发展模式对乡村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高农副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红色文化+乡村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但是在现实中,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瓶颈。因此,要想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
3.2.1乡村人才资源现状
由于传统思想观念偏差、农业产业效益偏低、农村环境相对落后等,乡村大量年轻人向城市流入,而城市人才进入乡村的意愿较低,形成乡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社会现象,导致乡村人才匮乏。另外,目前已有农村人才结构相对单一,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部分领域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故步自封,发展缓慢。同时,农村地区大都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这些因素共同造成农村地区人才短缺的困境,制约了乡村振兴。
3.2.2在红色文化引领下的乡村人才培养方向
在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缺乏三类人才:一类是红色文化人才,一类是创新型人才,一类是实用型人才。其中,红色文化人才水平关系到乡村红色文化搜集和资源整合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创新型人才水平关系到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而实用型人才水平则关系到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以及产业的顺利转型升级。这三类人才来源可以是本土人才培养,也可以是人才返乡和人才下乡。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将其融入乡村人才培养中,使青年一代不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自觉投身于乡村建设。通过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可以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人才返乡创业。
3.3红色文化+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红色文化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力。
3.3.1乡村红色文化开发及利用现状
受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民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地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4]。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出资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对本地区的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挖掘和整理;同时,科学地记录和保护传统历史故事和文化遗迹,并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丰富其文化内涵,从而使其为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另外,部分地区对于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足,对红色文化宣教研学、体验游历等活动重视程度不够。例如,有些红色文化资源尚未设立标识,未能得到开发利用;而部分已经得到开发的革命纪念场所利用率不高,只有在一些特殊节日或者纪念日才会被利用起来。因此,从总体上来看,乡村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成效较低。
3.3.2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可以有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首先,可以加强乡村红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村红色文化长廊、红色雕塑、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红色文化美术作品陈列馆等。其次,可以加强红色文化的理论宣传。例如,成立面向群众的红色文化宣讲团,有计划、分阶段地对红色文化进行解读。再如,在村委会设置红色文化书籍阅读角,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对于红色文化的整体认知。最后,还要充分调动当地村民宣传红色文化的热情。支持和鼓励村民传承创新红色文化,并对作出重要贡献的村民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调动村民弘扬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推动红色精神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3.4红色文化+乡村技术振兴
技术支持是红色文化可视化、活化的必要条件[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乡村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3.4.1乡村红色文化推广现状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方式仍然以传统媒体为主,例如报纸、公示栏、电视等,未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宣传,导致乡村红色文化宣传效果不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于内而言,村民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以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制约了村民振兴乡村的意识和动力。于外而言,传统的宣传方式无法引起外界对该村红色文化的关注和兴趣,导致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诸多策略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3.4.2借助红色文化宣传,实现技术创新
只有对红色文化进行广泛宣传,才能扩大其受众范围,吸引更多消费群体,助推乡村经济发展。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方式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相关部门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将红色文化遗迹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继而在这种红色精神的感召之下,走进乡村,走入红色文化遗址。另外,还可以利用图像处理等技术还原记录红色文化的老照片、书籍等的真实样貌,利用VR技术开展沉浸式红色文化演出。建立技术创新促进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宣传赋能技术创新的先进互动机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思想引领的关键作用。乡村地区的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能。依托红色文化,能够激发农民改造乡村的奋斗意识,增强农民为乡村振兴奉献自身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还能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和技术升级转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此外,乡村振兴也能进一步繁荣红色文化。基于红色文化的乡村振兴实践,能够引起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关注,加大人们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力度。同时,红色文化相关产业的开发也能使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实现传承方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洋.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探讨[J].南方农业,2022,16(06):173-175.
[2]白永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旅游与摄影,2023(24):89-91.
[3]罗琛.红色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性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21(12):28-30.
[4]李欢溶,吴宇珈.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分析[J].活力,2023,41(08):172-174.
[5]巴茜.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河北农业,2023(09):45-47.
编校:郭俊燕
网络:柳绣华
监审:孙香凝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