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山西长治道地药材——党参

时间:2024-07-02 15:43:33来源:村委主任杂志社 文字:和羽楠

  山西省长治市,古称上党、潞州、潞安等,地处晋东南,晋冀豫三省交界,位于上党盆地中,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今上党区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南缘。东靠壶关县,西连长子县,北与长治市潞州区接壤,南和高平市、陵川县相邻。

  上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华夏始祖炎帝就曾在此“尝百草、识五谷、教农耕”,由此开创了华夏的农耕文明。殷商时期,古黎国在此建都,其子民被称为“黎民”,“黎民百姓”一词即源于此。

  此外,上党还以“天下之脊”而著称,“俯瞰中州,肘臂河东、并州,则谓晋国咽喉也”,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中原”之说。因此,上党凭借其军事战略上的特殊地位而闻名。炎黄上古时期,炎帝与蚩尤大战此地。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秦赵“长平之战”后,上党属秦,始置上党郡。

  十三世纪时,草原游牧民族的领袖、蒙古族酋长孛儿只斤·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率军南下,并向西扩展疆域,统一了蒙古各部并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据说在率军南下过程中,每逢大战,必吃涮羊肉。将士食后锐不可当,所向披靡。这不禁让人疑惑,涮羊肉难道还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后来才得知,原是在涮羊肉的配料中放了一种叫党参的进补中药。


党参

  党参最早记载于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在解“参”字时说:“参,人参,草药,出上党。”党参之名首载于吴仪洛所著的《本草从新》,该书刊行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按古本草云:“参须上党者佳。今真党参久已难得,肆中所卖党参,种类甚多,皆不堪用。惟防风党参,性味和平足贵。根有狮子盘头者真,硬纹者伪也。”此处所说的“真党参”就是指产于山西上党(今山西长治)的五加科人参。

  传说吕洞宾和铁拐李二位神仙从中原来太行山云游时,看见四周犹如仙境一般,二仙赞叹不已。当他们走到平顺地界时,忽然远远地看见了一头山猪,那头山猪在山坡上的土里一直拱动,二仙童心未泯,走近想看个究竟,发现山猪拱过的地方,黑土疏松,油光发亮,土里还长着一种形似豆秧的东西。后来,铁拐李把这个形似豆秧的东西摘下来放在口中,边嚼边跟吕洞宾赶路。走过了一程,吕洞宾已经气喘吁吁,但回头再看铁拐李,铁拐李竟然神情如常,还是一步不落地紧紧跟随。后途中他们遇见一樵夫,樵夫指出铁拐李口中嚼的是本地的一种神草,二仙遂问其名,樵夫答曰“党参”。

  又传古时上党郡有户人家,每晚都能隐约听到人的呼叫声,但每次出门看望,始终不见其人身影。在一个深夜,主人随声寻觅,在离家一里多远的地方,竟发现了一株长得和人形一样的植物,因出自上党郡,所以将其称为“党参”。


党参是补气类中药

  据考证,太行山系和长白山系是人参的发源地,这一点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有所记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上党就是今山西省长治市和黎城县的一部分,属太行山系,这项发现揭示了山西与人参之间的早期联系。

  其实党参与人参同属于补气类中药,且党参与人参的功效相似,且药性平和,不燥不湿,不寒不热,较人参而言,中老年人用党参更为有益。党参虽可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使用,但从植物学分类上讲两者还是有着较大的差异。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而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的干燥根,因而两者虽相似,但不可同一而论。

  当然,和人参媲美,党参的药用效果也十分显著。此参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效,多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等症状。


晒干的党参

  乾隆三十五年(1770)编修了《潞安府志》,在从“物产卷”部分列到“党参”时,特别注明“古有人参……今所出惟党参”,并说“党参甘平,补中益气,止渴生津”,党参含糖多,味醇质优,因特有补中益气的药用价值而闻名于世。清代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曰:“翁有良辨误云:党参功用,可代人参,皮色黄而横纹,有类乎防风,故名防党……味甚甜美,胜如枣肉。”

  上党人参由于药效奇佳,在唐宋时期被大量采掘,如《唐新修本草》中曾述:“今潞州、平州、泽州……并出人参,盖其山皆与太行连亘相接故也。”从历史记录来看,上党地区的人参一直被高度重视,如清代汪仁巷在撰写《增补本草备要》中提到“人参向以上党为贵”。虽然直到清代仍有上党人参被发现,但由于几千年来的不断采掘,到了清代晚期,上党人参的资源已经大幅减少,接近枯竭。后人遂用其他形态类似人参的植物伪充之,并沿用了“上党人参”的名称。


准备打包的中药材

  清代医家已清楚地认识到伪充品与真正人参的功用是不尽相同的,于是逐渐将形似防风、根有狮子盘头的一类独立出来作为新的药材品种处理,定名为“党参”。关于这种党参的形态,《植物名实图考》有详尽的记载:“党参,山西多产。长根至二三尺,蔓生,叶不对,节大如手指,野生者根有白汁,秋开花如沙参,花色青白,土人种之为利。”结合其附图,原植物与今所用党参一致。

  长治市如今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之乡,党参品种很多,分布在平顺、壶关、长子、潞城、黎城、武乡等县,这里的党参不仅在国内销量很大,在亚洲各国也享有很高的声誉。长治的中药材不仅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和蕴藏量也十分丰富。除了上党参,还有连翘、苦参、黄芪、黄芩、柴胡、板蓝根、白芍、知母、金银花、菊花、山茱萸、桑叶、蒲公英等药材,光是有文字记载的野生中药材就达600多种,是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认定的“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长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0万亩以上,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党参、苦参占到全国的20%。上党党参不仅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价值达14亿元,还入选了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党参是全国首个以地区命名的中药材。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中,山西长治党参栽培系统(平顺县、壶关县)成功入选。

  中草药作为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它们如同一座宝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治疗之道。我们必须深切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遗产,用心呵护并传承下去,让这些绿色宝藏继续惠及子孙后代,照亮人类健康的未来。


切成小段的党参

  网络:柳绣华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