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国土规划织就景村新韵

时间:2025-09-29 10:06:01来源:湖北省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中心 文字:郭志涛

  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对国土空间资源和布局进行的长远谋划和统筹安排,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的核心工具。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应将国土空间规划理念融入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中,实现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提升乡村景区建设水平。现结合九寨沟等案例,系统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有机融合的意义,深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策略,以期为新时代乡村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近年来,虽然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空间管控框架基本形成。但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仍然面临一些困境。例如,实用性景区规划常因空间边界模糊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旅游项目开发与功能布局缺乏协调等。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现实用性景区规划与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融合的意义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一方面,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可以充分利用乡村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可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乡村旅游和消费,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可以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城乡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城乡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景区竞争力

  景区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是衡量一个景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乡村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的景区;另一方面,可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服务,进一步提升景区竞争力。

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会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另一方面,会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弘扬地方文化,为后代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典型案例分析

九寨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九寨沟在2017年地震后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划定核心保护区禁止开发,利用5G技术实时监测地质风险,同时将部分旅游收入投入环境保护基金,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白云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文旅布局

  在《广州市白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基于国家级城市化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以“三区三线”为基础,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白云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作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支撑建设全市“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空间结构,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有机融合过程中的问题

理念融合不足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虽然都属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范畴,但二者在规划理念上存在差异。实用性景区规划更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追求经济效益和游客体验;而乡村规划则更注重乡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可持续性和民生福祉。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导致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在融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地方在规划景区时往往忽视了乡村的整体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导致景区开发和乡村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规划衔接不够紧密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紧密的衔接。其一,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编制时间和周期存在差异,导致二者在规划内容和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二,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实施中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其三,一些地方在规划时往往只考虑景区内部的发展需求,而忽视了与周边乡村的联动和协调发展,导致景区和乡村之间的割裂和分离。

资源整合不充分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在资源整合方面存在问题。一方面,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在资源整合利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用性景区规划往往只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乡村规划则往往只关注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忽视了其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另一方面,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在资源整合方面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一些地方在规划景区时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和需求,而忽视了与周边乡村的合作和共赢,这导致景区和乡村之间的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难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压力大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都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景区开发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如一些地方在规划景区时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导致景区开发和生态环境之间无法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乡村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一些地方在规划乡村时往往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规划错位

  传统景区规划多依赖美学设计,缺乏GIS、遥感等空间分析技术,导致规划方案与国土空间“一张图”难以衔接。现有景区规划多依赖《旅游规划通则》,与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的数据平台衔接不足。旅游专项规划在用地分类、指标量化等方面并未与国土空间形成规划统一标准,造成审批流程复杂化。同时,旅游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管控存在冲突,部分项目因用地审批受阻难以落地。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规划和景区规划融合策略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规划和实用性景区规划的有机融合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在发展农业资源时,要注重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明确保护目标和责任主体,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将景区生态保护与乡村环境整治结合。其次,要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最后,要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绿色发展模式,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如景区民宿采用光伏发电、村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等,促进乡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强化规划衔接,实现融合发展

  为实现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需要加强规划衔接。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确保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紧密衔接。其次,要加强规划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充分考虑景区和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和目标。再次,要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及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最后,还可以探索建立景区和乡村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促进二者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融合发展。

推动资源整合利用,促进协同发展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推动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融合需要注重资源整合利用。通过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资源整合利用的合作机制等方式,建立“县域统筹—镇域实施—村域落地”的三级传导机制,设立跨部门协调机构,统筹土地指标、资金投入和收益分配,保障村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分红权益,加强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促进景区和乡村之间的资源整合。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为实现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一方面,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和质量提升,提高景区和乡村之间的交通便利度和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景区和乡村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可以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接待体系、提升乡村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等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推动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融合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一方面,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村民议事会、规划师下乡等方式收集和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增强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同时,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加强舆论监督等方式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推动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需要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一方面,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方法体系,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规划理念和方法体系,注重规划的综合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规划编制的实施效率和质量水平。具体来说,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打造数字化平台,对接国土空间“一张图”系统,实现景区用地审批、生态监测的实时联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规划预测和决策,从而推动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性景区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生态优先、强化规划衔接、推动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以及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等方面的策略,实现“景区带村、村景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同时,还需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配合,从而推动乡村规划和实用性景区规划的有机融合,使乡村景区建设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保燕

  编校:罗学茹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主办: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  《村委主任》杂志社      投稿邮箱:cwzrtg@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7099359、3128819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