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土豆村”里说丰年——记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界河口镇吴家沟村第一书记杜秉鹏

时间:2024-12-10 11:22:22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李霞

  杜秉鹏是山西汾阳人,2023年5月,凭借入职以来的卓越表现,杜秉鹏被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派驻至岚县界河口镇吴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驻村以来,这位群众的“贴心人”,始终急民所急、为民所想,积极破解发展难题、踏实做实事、热心办好事,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成员勠力同心,致力于做大做强吴家沟村的特色产业——马铃薯种植,获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吴家沟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地处野鸡山下、慰汾河上游,G337国道从村前经过,区域面积为15.18km2。该村距岚县政府驻地28km,属界河口镇管辖,包含前吴家沟、后吴家沟、黑龙沟、毛沟洼、毛窝5个自然村,因黑龙沟、毛沟洼两村已完成整村移民,目前实际管理的自然村为3个。在农业资源方面,吴家沟村耕地面积达3727亩(2.48km2);全村总计261户825人,长期居住在村中的家庭为88户150人。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包括马铃薯、玉米、杂粮等的种植与大牲畜——牛的饲养。

  近年来,吴家沟村积极响应发展庭院经济的号召,不断完善项目奖补标准的实施细则。在奖补政策的激励下,村民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目前有27户村民投身于庭院养殖,13户村民从事庭院种植,村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走访摸排,解民所困

  自驻村以来,杜秉鹏始终在思考如何能有效地帮助吴家沟村的村民解决难题、稳定增加村民收入以及推动村庄发展,并为这个村庄注入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他将“促发展、稳增收”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致力于为村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杜秉鹏与村民亲切交谈

  为了深入了解吴家沟村的村情村况,杜秉鹏带领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他们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收入来源以及面临的困难,并向他们宣讲最新的交通补贴与就业等政策。

  在整理和完善村中弱势群体详细数据的过程中,杜秉鹏发现了一些此前被忽视的问题。例如,一些农户家庭因突发性疾病导致收入微薄,生活陷入困境,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杜秉鹏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为这些家庭争取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援助。同时,杜秉鹏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结合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成功识别并纳入了13户需要特别关注的家庭作为监测对象。针对这些家庭的不同情况,专门制订出了个性化的帮扶方案,确保每一户都能得到精准有效的帮助。

  此外,杜秉鹏与村“两委”也积极推进“雨露计划”,该计划旨在为村中成功考取并正在就读职高或大专的青年学子提供经济支持。每年,这些学子都能获得3000元的奖补资金,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也能激励学子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2023年10月,在了解到村中的郭姓村民年事已高,且居住的房屋没有通电,保温性能不佳,冬天会受冻的问题后,杜秉鹏积极沟通各方,在村中为老人找到了一处温暖、安全的居所供老人暂住。同时,他与村“两委”协调,根据界河口镇2024年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将郭老的原住所纳入危房改造范围,为老人申请、新建了一处明亮整洁的新居。郭老搬入新居后,杜秉鹏与驻村工作队成员时常会上门看望老人,细心了解老人的居住情况。

  现在,每月遍访一次村中的监测户;三个月遍访一轮村中的农户,了解他们的实际所需,并对村民的住房、饮水、就业等问题进行排查,已成为杜秉鹏的工作常态。谈及自己的驻村工作,杜秉鹏深情地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只有切实解决好村民的问题和困难,才能扎实提高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建强基层党组织

  杜秉鹏深知,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以确保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为了建强基层党组织,杜秉鹏来到吴家沟村开展驻村工作后,始终紧抓基层党建。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确保每一次会议、每一堂党课都能成为党员学习提升、思想碰撞的平台。此外,杜秉鹏还创新性地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纪学习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如红色故事会、党员风采展示等。这些活动既提升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又激发了大家的奋斗精神。

  面对山西省政府“重点引进九类人才”的战略部署,杜秉鹏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优化吴家沟村人才结构、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机遇。因此,他与村“两委”成员紧密合作,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村内年轻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积极吸纳有志于乡村振兴的年轻党员加入党组织。

  在此基础上,经过严格筛选和综合评价,他们向县级部门推选了6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人才储备库成员,为吴家沟村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在驻村工作中,杜秉鹏始终以身作则,无论是指导村民在田间地头的劳作,还是调解村民家中的矛盾,他都亲力亲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的先锋模范作用,深深感染了周围的党员和群众,不仅增强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和支持,还进一步增进了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使得党群关系在共同奋斗中更加紧密和谐。


组织党纪教育集中学习

立足村情,做强产业

  除关注基层党建外,杜秉鹏还非常注重村庄的长远发展。他深知,只有村民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真正实现吴家沟村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他积极与村“两委”沟通、探讨,共同探索适合吴家沟村的发展道路。

  经过多次调研和讨论后,他们决定依托村党支部书记牛兴堂于2011年牵头成立的岚县福众薯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吴家沟村地处山区,海拔在1500m以上,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具备马铃薯种植的地理、气候优势。

  为实现标准化服务全覆盖和马铃薯产业的提质升级,杜秉鹏与村“两委”成员立足市场需求和产业趋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统一供种、插种、施肥、田间管理、订单回收、储存的全流程“统一服务”,切实帮助农户降低了马铃薯的种植成本。同时,结合种植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不断开辟新的优质种源,提升了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让“吴家沟”土豆走出山区、走向全国。


村中的福众薯业种薯基地

  在杜秉鹏与牛兴堂的带领下,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福众薯业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日益壮大,现有社员128户,配备各类农机12台,建有14眼薯窖及12个微型薯防蚜网,并修建了800m3的冷链储存库和标准化农贸交易市场,形成了一条“种、采、收、储、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2023年,杜秉鹏从派出单位了解到示范社的申办流程,经过他与村“两委”的合力推荐、申报,福众薯业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谈及未来规划,杜秉鹏目光坚毅地说:“2025年,我们将继续扩大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实施马铃薯原种一级种薯繁育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村民实现增收致富,过上更好的生活!”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吴家沟村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书写着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崭新篇章。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监审:茹志威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