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在乡村振兴一线砥砺前行——记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义门镇团结村第一书记李建伟

时间:2024-11-27 09:51:58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王一舒

  对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义门镇团结村第一书记李建伟来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是他最大的奋斗目标,也是他走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动力源泉。2018年年底,李建伟以入职以来的优秀表现,被忻州市交通运输局选派驻繁峙县平型关镇东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之后,李建伟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担任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豆塔村第一书记,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担任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义门镇庙峁村“旅游示范村专家工作组”成员。2023年5月,李建伟来到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义门镇团结村,担任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至今。六年的坚守执着、栉风沐雨,李建伟用他的智慧和能力,让一个个小山村焕然一新,走上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团结村位于保德县义门镇南6千米,距县城约75千米,东与河曲县社梁乡相接,南与腰庄乡相邻,西、北与陕西省府谷县隔黄河相望。村落坐北朝南,呈大雁形。全村共有耕地面积0.6平方千米,分为机修水平梯田和沟坝地,林地面积0.2平方千米。全村共有农户181户493人,其中常住人口57户126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外出务工、特色种植及家庭养殖场。受地理位置影响,团结村发展动力不足,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如今,经过村“两委”、帮扶工作队的共同努力,团结村发展态势转好,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条件。

实地走访,了解当地情况

  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李建伟认为,调研当地情况,实地考察走访,与村民们建立感情是首要工作。正如李建伟在《小写扶贫》一诗中所写:“小巷足印,炕头笑声,咱把政策送进门。勤调研,多走访,社情民意心中装。”工作伊始,李建伟带领驻村工作队,走遍全村每一户人家,快速掌握村情民情,对村子的基本情况做到了然于胸,为之后驻村工作队精准制订帮扶方案、帮扶计划,执行帮扶措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村一字典”是李建伟曾经在繁峙县东庄村工作时,立足当地情况,成功实践的一项工程,即规范村户信息资料,做到发展工作全程留痕。他积极借鉴成功经验,倡导团结村村民积极配合驻村工作队入户采集各类信息,并与驻村工作队成员共同规范村民资料,做好“村级字典”的编撰。“一村一字典”在团结村的成功实施,为村“两委”及时准确了解、上报各类信息资料提供了坚实保障。

  扎根基层,心系于民。在较短时间内,李建伟和他带领的驻村工作队迅速与村“两委”和村民们建立良好关系,实现同频共振。


李建伟实地考察团结村

党建引领,落实责任与政策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李建伟认为,抓党建,促振兴,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意义深远。李建伟作为第一书记,认真履行职责,同村“两委”一起,在推动落实党建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落实学习例会制度,做到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内容涵盖时政学习、业务知识培训、上级文件精神传达、前期工作总结以及后期工作安排等。同时,建立了“三账一本”工作台账。“三帐”指的是政治监督台账、线索处置台账、重要工作台账,确保工作精准化、高效化、长效化推进;“一本”指的是工作记事本,其是个人工作回复和总结的重要依据。通过实施学习例会制度以及“三账一本”工作台账,团结村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和有效落实提供了保障。

  落实“三会一课”,即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目前,团结村已开展“学党史、践初心”“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讲好英雄革命故事、诵读红色革命家书”等主题党课,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开展红色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力求打造党建元素鲜明的“三会一课”,成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红旗村”典范。

  此外,在进行民主决策时,李建伟多次强调,一定要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四议”即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这一制度旨在确保村内各项决策得到党员充分商议,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

体察民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打造美丽乡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也是驻村工作队的重要任务。

  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李建伟积极争取上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在全面加强全村水、路、电、房、网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有序开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整治工作,极大改善了团结村的人居环境,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截至2023年底,李建伟带领驻村工作队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提升村庄信息化水平;完成硬化团结村至铁匠铺线和团结村至郭家峁村段共1.8千米的通村道路,让村民出行更便捷。此外,李建伟还运用自己在忻州市交通运输局工作时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村“两委”成员分享关于乡村客运的规划和管理经验,以更好地满足村民的出行需求。

  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团结村共投资60万元,由李建伟带领驻村工作队参与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及配套公共设施,实现团结村“旧貌换新颜”。

  此外,李建伟还积极开展卫生整治工作,组织村“两委”召开村内卫生整治会议,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村内卫生整治活动。集中力量整治村庄道路、村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利用村内大喇叭播放宣传口号,调动村民参与卫生整治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卫生整治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团结村切实改善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脏乱差”现象,村庄整体形象显著提升。

技能培训,开展就业产业帮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建伟任职至今,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积极组织开展就业产业帮扶活动。


李建伟和村民一起干农活

  大力发展种植产业,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团结村地处山区、村内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效能低,导致庄稼减产,为帮助村民解决这一难题,李建伟基于团结村实际情况,积极谋划增收出路、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截至2023年底,团结村已将0.45平方千米的农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2024年春,团结村共投资110万元,将0.27平方千米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高效节水喷灌农田,同时完成配电变电设施配置。

  发展光伏产业,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李建伟带领的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了团结村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光伏+农业”,将光伏板安装在农田上方,形成“农光互补”,做到既能发电,又不影响农作物生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2023年,村集体光伏电站收益12万元,光伏产业致富之路已初见成效。

  李建伟还提出发展信贷产业与消费帮扶。在信贷产业方面,主要利用微信平台、传单发放、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向村民宣传乡村振兴贴息贷款等金融帮扶政策。目前,参与小额信贷的村民有8位,贷款金额共计40万元,无逾期现象。在消费帮扶方面,李建伟以驻村工作队为纽带,积极发动干部职工购买富余农产品,促进村民增收。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消费帮扶、人人支持消费帮扶、人人宣传消费帮扶”的良好氛围。

  李建伟和驻村工作队以“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为载体,根据村民自身条件和文化水平建档立卡,定期在村内开展实用技能培训,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村民技能本领,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此外,李建伟还积极号召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外出务工,切实增加村民收入。据统计,今年团结村外出务工人数共38人,务工收入达120万余元。

  如今,团结村全村上下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为将团结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李建伟表示,作为团结村第一书记及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他将继续攻坚克难,抓好乡村振兴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提升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效,结合村庄实际情况,继续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事业再立新功。

  编校:乔星琦

  网络:吴飞飞

  监审:肖慧敏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