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看农业合作组织促农经之法

时间:2025-01-25 14:11:59来源:扬州大学 文字:方 帅

  农村合作组织是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组织,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物资统一管理和采购,根据农副产品市场需求,制定农业生产和种植计划,可有效推动农业经济模式转型,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村合作组织主要以集体化生产管理为主,成员可以根据农业生产需求,筹资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加快农业机械化生产进程,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和种植品质。通过集中采购农业生产物资和器具的方式,可提升市场议价权,使农业生产器具价格得到有效控制,从根源上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

农村合作组织的基本概述

  农村合作组织主要是在农村地区由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主要是以集体经营、管理与合作的方式,从而转变现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收入。农村合作组织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优势。首先,具有较强的自愿性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发生重大转变,而农村合作组织是遵循农民个人意愿,自发加入农村合作组织,本着相互合作与共同经营的理念,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成本,实现农业生产利益最大化。在选择加入农村合作组织前,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收益,选择是否加入农村合作组织。其次,集体经营特点。农村合作组织主要是集中农业生产和经营资源,将成员的土地、劳动力和生产物资实现统一管理和使用,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利用生产物资集中采购方式,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农村合作组织取得的经济效益,也将会按照农民持股数量,公平分配给成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再次,民主管理特点。农村合作组织具有农民自发性特点,其日常生产和管理模式,也是由广大合作社成员选举产生,成员对农村合作组织具有重大事项决议和监督的管理职能,切实保护广大成员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民主集中制管理特点。最后,具有相同的利益追求。农村合作组织的组建和管理目标就是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使成员可以从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农村合作组织可以通过集中生产经营和资源共享方式,为农业产品销售提供更多渠道,最终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农村合作组织管理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扩大市场影响力,提升农民经济收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农产品销售也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但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影响,农产品市场渠道相对单一。农村合作组织则可以实现农产品统一销售,还能充分发挥出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得到有效提升。农民在加入农村合作组织的同时,可以按照农村合作组织制定的种植和生产计划,根据市场农产品需求,种植相对应的农作物,这样可有效提升成员的经济收入。农村合作组织还可以根据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需求,对接农产品生产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以农产品种植、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农村合作组织还可以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劳动服务,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使农民可以在全产业链条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农村合作组织还可以收集更多市场信息,构建农产品品牌,加大农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农村合作组织具有集中管理的优势,可以集中农业生产经营物资,使农村合作组织能积极参与到农产品市场经营活动中,不断扩大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带动当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为农民提供物资保障

  在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势必需要大量的农业生产物资和设备,个体农户因为生产物资采购分散,无法占据生产物资采购的议价主导权,使农业生产物资采购价格偏高,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而农村合作组织则可以通过集中采购方式,批量采购农业生产物资。例如,种子、肥料与农药等。集中采购意味着采购量较大,农村合作组织的议价权也同步提升,这样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物资的采购单价,成本的降低会提升农业生产收入,农村合作组织则可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物资需求,采用市场协商或招标的方式,获得更低的市场采购价格。生产成本的降低,还能有效提升农民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在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年份,可避免农民出现经济收入下降的问题。同时,农村合作组织也可以根据农产品市场需求,给农民提供种植和销售指导,推广种植新技术和理念,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使农产品生产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农民则可以通过技术指导和培训,了解农业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当地降雨明显低于正常年份,农村合作组织就可以组织农民做好抗旱工作,针对旱季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也可以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给农民提供必要的技术和风险防范知识,可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民也可以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了解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情况,提前规划好种植品种,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团队力量,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解决农业生产矛盾

  农村合作组织可以持续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物资和劳动力集中使用,通过成员共同投资、经营和分红的模式,集中农村所有生产力量,加快农业规模化种植和生产模式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相对于传统散户生产经营模式而言,一旦农产品市场价格发生重大变化,将直接导致农民经济收入锐减,使农民的生活水平降低。而农村合作组织则可以实现专业化与精细化的生产经营管理,可以按照成员的种植能力和水平,合理安排对应工作,使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得到有效提升。农村合作组织还能减少组织成员的内部矛盾,这主要是因为规模化生产方式的优势,为成员提供更好的技术和生产保障需求,使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充分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社会和经济得到稳定发展。

农村合作组织管理应用策略

构建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想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势必要加强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改革,使农村合作组织能够发挥出更好的管理成效。首先,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随着农业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农村合作组织也要加快引入信息化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争取上级主管单位支持,构建区域性统一的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将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物流和农产品价格信息,实现内部共享。农村合作组织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信息,提前做好市场风险防范工作。调整农产品生产合作社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面积,开发和种植更多农作物,避免单一农产品种植和生产的经营风险。其次,优化物流管理体系。农村合作组织还要根据主要农产品种植和生产的运输需求,加大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力度,针对需要冷藏的农副产品,应通过社会合作方式,构建相关的冷藏产业链,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再次,加强供应链体系的灵活性。农村合作组织应按照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要求,构建完善的极端天气和市场价格波动的防范机制,采用灵活的生产经营管理措施,加大与农产品运输、库存和农业保险企业的合作力度,构建多元化农业风险防范机制,降低极端天气和市场风险对合作组织的影响。最后,鼓励合作组织建立协调机制。推动区域合作组织协同发展,是提升区域农业生产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可以实现区域农业生产资源的有效互补,以实现不同农村合作组织共同富裕的目标。例如,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和加工合作组织构建长期的供销合同,农村合作组织按照农产品生产需求,制定统一的农产品种植标准,构建稳定的合作机制,联合开发农产品市场销售推广工作,整合区域农业资源,提升区域农业市场竞争力。

明确管理责任,优化组织架构

  农村合作组织管理想要持续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势必要明确组织成员的管理责任,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首先,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管理人员是农村合作组织能否收获预期效果的关键要素,需要结合市场和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定期开展管理人员专项培训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的现代农业管理、市场营销和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农村合作组织各项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构建出现代化的市场分析和财务管理体系。其次,优化内部决策流程。农村合作组织主要是由农民自愿加入,针对农村合作组织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也应当采用民主集中制度。但在日常决策时,则应当成立农村合作组织代表制度,由组织成员投票决定人选,要让成员及时了解合作组织的管理和生产经营情况,提升农村合作组织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再次,优化组织架构。农村合作组织应当根据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明确划分不同的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的主要权力和责任。例如,因市场价格波动对合作组织经济收入有较大影响,农村合作组织应构建市场分析部门,重点负责市场价格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财务部门则应当做好资金监管与会计核算工作。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可有效提升合作组织的管理效率,发挥出合作组织的优势。最后,鼓励成员参与日常运营与决策。农村合作组织主要是为成员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升农业经济价值,组织成员就是合作组织的主人,农村合作组织需要倾听成员关于农业发展的建议,吸纳更多成员的优秀经验,推动成员有序交流,不断提升农村合作组织内部的凝聚力。

立足发展规划,构建协同管理平台

  针对农村合作组织内部信息沟通不健全情况,需要构建统一的内部管理平台,上级主管单位也要根据当地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积极推动农村合作组织间开展交流活动。首先,搭建数字化平台。平台可以集中合作组织各项生产经营信息,农村合作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需求,发布相关的需求与合作信息,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资源管理优势,推动数据的有效交流。例如,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调整农作物种植计划,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制定出完善的生产经营规划。其次,推动农村合作组织交流活动。农村合作组织不仅要加大内部经营管理力度,还要结合当地农业特色产品的品牌宣传情况,重点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重大农业项目合作力度,开发和推广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理念,实现区域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目标。再次,构建农业数据资源库。地方政府应根据农村合作组织生产经营需求,加快大数据技术应用力度,实现农业数据统一管理,将收集到的市场数据实行内部共享机制,减少农村合作组织市场数据收集成本,提升农村合作组织市场风险防范能力。最后,构建组织协调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的农村合作组织间出现的合作矛盾,地方政府应构建完善的组织协调管理机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调解和咨询服务,整体性提升区域合作组织的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农村合作组织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让组织成员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统一管理,使有限的农业生产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农村合作组织还可以加快农业新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推广,提升成员的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更多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高附加值农作物。农村合作组织还能加快农业生产信息流通,收集市场主要农副产品的价格,合理规划农业种植和生产方式,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矛盾,统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持续推动农业经济高速增长,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编校:张春兰

  网络:吴飞飞

  监审:陈绪绚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