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 勤耕振兴田——记山西省孝义市高阳镇临水村
临水村,这个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凤凰村”的地方,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华丽蜕变,仿佛凤凰涅槃,重获新生。临水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西部的高阳镇,距离城区仅7千米,占地面积广阔,约为6.5平方千米。它南邻国家4A级金龙山景区,北接国家农业园区高阳园区,东望孝河湿地公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临水村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更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村内古迹遍布,民居建筑多以清代为主,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此外,当地还有新石器时期的“临水遗址”,另有五道庙、千年古树柏抱槐、传统民居72处……共同构成了临水村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临水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以来,临水村更是屡获殊荣,2022年被评为“吕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2023年更是荣膺“吕梁市乡村旅游示范村”与“孝义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称号。
党建引领
近年来,临水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临水村党支部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充分彰显了“因村制宜”的智慧,牵头组建了村级乡村振兴委员会。委员会通过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入户了解民生问题,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将群众的智慧实实在在地落地于乡村建设中,并努力帮助村民解决他们的所想所盼,充分体现了对村民的尊重。“想为村里做点事,想为村民做点实事,必须对民心心存敬畏。”村里的干部诚恳地说道。
此外,经过精心策划与集体讨论,临水村确定了“一带三片、一区三轴”的乡村振兴发展思路,村党支部的高瞻远瞩,为村庄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临水村积极主动谋作为,努力拓宽对外合作渠道,乘着当地“百企带百村”政策的东风,成功与山西一果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金龙山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等当地知名企业签订了共建协议,打开了村企合作共赢的崭新局面,为临水村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此基础上,临水村还聘请了专业的第三方规划公司,精心编制了《临水村古建筑改造提升工程规划》《临水古村文旅项目总体规划》《临水村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规划》《临水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方案,这些规划细细描笔,为临水村的未来发展勾勒出了清晰而美好的轮廓。
提笔振气,此规划更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也鼓舞着每一位临水村村民的心田,全村百姓怀揣着梦想与希望,携手并进,助力临水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基础设施建设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临水村深谙“筑基方能致远”之道,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激活乡村活力的重要引擎。近年来,该村秉持砥砺前行、踔厉奋发的信心与勇气,汇聚多方智慧与资源,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全新升级。从错综复杂的管网系统优化升级,到蜿蜒村道的焕然一新,再到独具匠心的农耕文化墙成为乡村新地标……如今,乡村面貌早已焕然一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临水村还投资了1.67亿元,专门用于河道治理、田园综合体构建、民宿业态产品创新设计以及多元旅游体验提升等工作,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打造出了一张张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名片。河流清澈见底,田园风光旖旎,民宿特色鲜明,每一处都散发着诱人的文旅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的纷至沓来,体验那份远离世俗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临水村的这一系列举措,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我们村修了路,刷了墙,又通电通水通暖气,还能开民宿,增就业,谁人知道了不夸好。”村民谈到村里发生的变化,都很满足。
发展乡村文旅
为了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游客在村体验感,临水村做足了准备。临水村着力于深耕民宿产业,用心做特色化民宿,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利器。值得一提的是,在保留村落原有格局的基础上,临水村不搞大拆大建,而是精心修缮有保护价值的传统院落,将其改造成民宿,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这些民宿不仅外观古朴,内部更是按照五星级酒店的标准进行配置,为游客提供了舒适而独特的住宿体验。通过修缮有保护价值的传统院落、加强垃圾和污水治理等措施,整个临水古村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不失现代之美,展现了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临水村如今已经打造完成了多处民宿,其中,34号院尤为耀眼,成为民宿样板间的典范。这座院落原为明末清初建筑,由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人所建,充满了浓厚的历史韵味。整个院落坐西朝东,呈二进院布局,经改造后,巧妙地将传统古建筑的精髓与现代居住体验相结合。
一进院是精心设计的庭院花园,修缮后更添雅致。新增的水景喷泉平日潺潺流水,诗意盎然,石磨圆桌则与休闲茶台相映成趣,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在匆忙的旅途中放松小憩的静谧空间。随之步入二进院,南北厢房错落有致,居中的茶室便成了游客共享的茶香之地,这里不仅是品茗交流的场所,更是感受临水村文化底蕴的窗口。
而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院落内部按照五星级酒店标准配备的现代化设施。房间里中央空调、地暖新风系统、全屋智能系统等一应俱全,让游客在享受古朴环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舒适与便捷。尤其是院落二层楼阁上的玻璃房设计,更是将自然美景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成为团建聚会、赏景休憩的绝佳去处。
此外,34号院还融入了民俗非遗活化展厅的理念,游客在住宿之余,还能近距离感受并体验丰富的民俗文化,使得旅行不仅仅是一次身体上的迁徙,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深度游历。这种将五星级民宿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不仅为临水村的乡村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也为民宿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然而,这一切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投入与匠心独运的修缮技艺。每一个废弃院落的华丽转身,无疑都经过了古建修复公司的精心加固与现代化改造。经了解,这些具有特色的院落首先会进行水电暖改造,在完成基础性建设之后,才会进入下一环节,即由专业的运营团队进行精装修。特别之处在于其设计理念,院落全部按照五星级标准与民俗非遗相融合的标准进行重新改造,因此,打造出来的效果有目共睹。
一位临水村在外工作的青年说道:“我虽然生在临水,长在临水,但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这次回来大为震惊,没有想到我们村建设得这么好。虽然早听家里人讲了,但是百闻不如一见,尤其是民宿,十分具有特色,这次也有带朋友回来一块玩,她的体验感非常好,希望未来自己也能有机会参与家乡的建设。”
诚然,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布满了艰辛与挑战,文旅项目的推进同样是一场充满变数的征途。临水村在这场文旅转型浪潮中,必须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必须考虑好村民的切身利益与情感,尽可能获得村民的支持。
那些斑驳的老宅旧院,不仅是砖瓦堆砌的居所,更是村民们世代相传的记忆宝库。当这些承载着厚重情感的建筑面临拆迁整改时,村民们心中的不舍与疑虑如同潮水般涌来,工作一时之间陷入了僵局。
面对挑战,临水村非但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念——秉持着“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无畏锐气与昂扬勇气,他们勇往直前,势必要打破这局势。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交流与耐心倾听,村“两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渐打开了村民心扉。
“我们的旧房子放那闲着也是闲着,平时工作不管不问,慢慢也就坍塌了,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变好了,我们只需要把房子提供出来,党支持给修好,这些老屋经过改造之后,甚至可以开民宿、办旅游,我们自己也能赚钱。”随着信息的逐渐明朗,村民们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他们开始理解并认同村“两委”的远见卓识,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与赞同,这些都离不开临水村村“两委”在背后作出的努力。
临水村还展现出了前瞻性的规划视野,他们将旧学校等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将这些场所改造成青年旅舍和研学基地,与收回的民居共同打造成了一个集“住、游、购、乐”于一体的旅游景点。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更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此外,临水村的院落资源丰富,从长远看这些院落经过改造,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住宿与餐饮的服务,还可以进行相关文创产品的创作开发、展示与销售,合理规划,单个院落便能撬动近百人的就业链条,为村民提供多元的就业机会。
临水古村的发展策略,恍若一幅精心布局的画卷,步步为营,处处生花。从样板院落34号院的打造,到网络流量的迅速累积与关注度的飙升;从优质服务吸引周边城市游客的纷至沓来,到借助平遥古城品牌影响力,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域外市场。这一系列高瞻远瞩的举措,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成为一个值得广泛借鉴与学习的成功范例。
除此之外,为了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临水村还对南门楼、古戏台等古建筑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并将其串联起来形成旅游路线,让游客在漫步中便可以真切地感受独属于凤凰古村的韵味。此外,临水村还精心安排了戏曲表演、打铁花等传统文化活动,让游客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临水村还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本村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临水村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游园体验感,还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鼓励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地摊经济等特色产业,让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此外,临水村还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旅融合项目,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油菜花种植+旅游观光”等业态。其中,临水田园综合体项目更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据悉,这一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高达2200万元,精心规划了高标准智能联动温室大棚、传统日光温室以及融合农业与创意的景观区三大板块。其核心部分——占地8 553平方米的高标准智能联动温室大棚,凭借先进的科技手段,预计实现年产值超2000万元,年利润可达200万元,直接为当地创造了超过50个就业机会。
该项目不仅聚焦于设施蔬菜种植的现代化转型,还创新性地将油菜花种植与旅游观光相结合。该项目不仅带动了本村乡村蔬菜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更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经济繁荣,吸引了周边乡村的村民参与其中,实现共同富裕。
在此过程中,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巧妙策划并推动了合作社的土地流转机制,面向村内缺乏劳动力或生产技术的农户,集中租赁其土地用于规模化种植番茄、柿子、核桃等高效益农产品,这一举措不仅激活了土地资源,更为村民开辟了多元化的增收路径。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临水番茄”这一品牌已声名远播,成为孝义乃至周边地区消费者心中的金字招牌。当地的番茄品质上乘,番茄红素含量高达11%,远超市面普通番茄的4倍。这一卓越品质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为临水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与品牌优势,引领着乡村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方向迈进。
展望未来,临水村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2024年,该村将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续建、古院落民宿修缮、未来乡村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等一系列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升村庄的整体面貌和旅游吸引力。同时,临水村还将继续深化与周边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临水村这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将飞得更高、更远,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典范。
编校:陈亚丽
网络:吴飞飞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