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治理新样本
美丽乡村视域下农村治理现状分析
以漳县为例,根据漳县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漳县经济发展披露数据信息,漳县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处于相对不高,农村增收渠道有限造成农村人均收入较低,如图1所示。从纵向角度来看,漳县在过去五年内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趋势,从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827元增长至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7元。但从横向对比来看,漳县存在收入差距过大,农村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图1 2019—2023年漳县黄龙县城乡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片来源于网络)
漳县通过发展新型集体性经济增长,通过整合农村公共资源促进农村资源配置协同发展,整体数值保持逐年递增的良好趋势。但从发展现状来看,特色农产品虽然有助于促进地方农产品发展,但“一村一品”的发展规模不协调,尚未形成地方品牌特色。
漳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趋势下,农民民主意识不断提升,农村治理主体的数量有了跨越式发展,但从漳县村民议事组织数量来看,因村民文化水平相对有限,导致政策难以有效执行。为保障漳县人民群众安全与法治参与,漳县政府通过进一步加大村民普法教育活动,普法微信集群数由2016年的34个增加至2020年的125个,如图2所示。
图2 漳县法律援助服务站数,普法微信集群数和民主法治示范村数(图片来源于网络)
漳县农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经济建设支撑力不强
县域经济在信息化、科技化时代下如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对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漳县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漳县围绕党中央部署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的内需使然。从漳县产业结构来看,漳县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农业,现阶段已成为漳县支柱型产业。但从经济结构来看,漳县经济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其中特色产业体系尚未健全,农产品深加工链条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乡风村纪的引领能力不够
农村经济跨越式增长的趋势下,农村对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随之增长。目前,漳县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农村综合文化服务站建设投入力度不足,存在覆盖范围低的问题,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明的内在需求。
美丽乡村视域下漳县农村治理路径
提高经济建设支撑能力
人才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健全与完善农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是实现新型管理型、专业技术型人才扎根农村的关键。漳县通过“三才施策”为基础,以科教兴县、创新发展为索引,不断开展人才振兴工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借助“万企兴万村”、专家团队进乡村的契机,广泛吸纳产业人才,把人才“引进来”,引到产业链、引到田间地头,培育人才、指导产业发展。通过公开招考、定向招聘、特殊人才引进等方式加大对紧缺型人才的引进力度。漳县政府通过制定有关激励措施,健全与完善人才认定标准、培养路径,加快引起优质企业先进管理措施,实施青年人才“生根计划”,配套建立年轻人才生活保证机制,为广大人才扎根农村提供良好基础。同时,漳县应制定“人才反哺农村”计划,定期、不定期安排本土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虹吸优秀人才,以此壮大乡村人才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生命力。
漳县应充分释放农村经济活力,通过围绕农村产业升级与文化,结合农村区域优势及地理位置,积极引进知名农产品加工工厂、新能源公司及专业合作社,通过搭建现代化产业平台,打造“一村一品”的发展规模,形成独特绿色产业品牌,以此助力乡村治理与发展。漳县应抓住被列入全省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蔬菜设施农业、食用菌发展重点县的机遇,按照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要求,发展“牛羊菜果薯药种”和蚕豆、食用菌、林果种苗等特色产业。目前,党参、当归、黄芪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30平方千米(20万亩)以上,建成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660万平方米(1万亩)以上,淫羊藿种子繁育基地27万平方米(410亩)以上,推广淫羊藿林下种植660万平方米(1万亩)以上,投资建设淫羊藿保健酒生产线1条,开发淫羊藿系列产品,投资253万元,建设淫羊藿产业研发与推广中心1个。
加强文化发展引领能力
漳县立足自身发展优势,明确地方发展特色的基础上重点规划,以此打造地方文化品牌。通过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深入发掘文化产业,开发盐川古镇文化产业园,打造传统文化特色品牌。在保护好历史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深入挖掘民间艺术、地方戏曲、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盐画、羊皮鼓舞不断发展。以“非遗过大年”社火秧歌文艺展演、线上展览《漳县博物馆美篇》、赠送书画作品、赠送图书杂志等方式,及举办贵清山、遮阳山文化体育旅游节、攀岩赛、山地自行车赛等大型节会,提升漳县旅游文化品牌优势和影响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百姓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切实做到每季有大型比赛、每月有文化展演、每周有群众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此外,为进一步传播漳县地方特色,漳县政府应积极利用网络媒介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的传播方式,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介为国民生活提供了诸多便捷,其中,以媒介为载体的交互方式为漳县发展旅游事业注入了活力。例如,2023年12月哈尔滨旅游产业通过抖音平台宣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漳县应积极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型媒介平台优势,通过加大宣传地方特色力度,以此挖掘漳县旅游潜力,为打造漳县乡风名片与突出漳县地方文化优势提供良好基础。
强化生态环保美治能力
漳县应将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推动漳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将大力发展优质生态资源作为“生命线”,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用水、饮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漳县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见缝插绿、见土植绿。调查显示,“十三五”以来,漳县累计完成三北、天保、退耕、森林植被恢复、造林补贴、森林抚育任务约150平方千米(22.66583万亩),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面积约316平方千米(47.5万亩)。特别是2019年以来,累计投资18899.5万元,完成秦岭生态保护修复、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项目、森林抚育、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约193平方千米(29.0829万亩)、林区道路51.4千米。
漳县应注重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这一伟大工程,积极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严格要求村民生产坚守生态红线,制定生态奖惩机制,实行问责制度,倒逼村民增强自身环境保护意识。此外,为进一步调动村民主观能动性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漳县可通过定期举办“最美乡村”评选活动,通过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与测定,选出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较高的乡村,县政府应加大奖励制度,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优化。
综上所述,农村治理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根据党中央围绕农村发展规律对农村发展战略部署调整的管理方式,涉及农村产业、人居、生态等领域,基于美丽乡村视角促进农村治理效能提升,有助于高效维护广大乡村村民切身利益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基于美丽乡村视域下的农村治理,是基于生态文明占领下对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与提升,美丽乡村的“美丽”不应局限于生态环境,应从社会生活、人文经济等方面出发,通过农村治理实现生态文明与新农村建设。
编校:苏子君
网络:吴飞飞
监审:张春兰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