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育”出乡村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这一过程中,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投入,也需要在思想、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因此,人才振兴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人才能够带动乡村各方面发展,只有通过系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策略,才能有效解决乡村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新发展理念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必要性
新发展理念是进入新时期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的行动指南。而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的重要战略,目的是推动农村全面发展,提高农村人口幸福感,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理念与乡村振兴是行动指南和战略的关系,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乡村振兴将会通过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在乡村振兴中,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作为乡村振兴中的五大模块之一,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人才不振兴,乡村难振兴。人才已经成为乡村最急迫的需求。而新发展理念对于乡村振兴具有行动指南的作用,因此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人才振兴,十分必要。首先,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指南,能够为人才振兴提供多元支持,通过指引人才振兴找准着力点,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与机制。其次,新发展理念能够为人才振兴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使人才振兴战略有路可循,有章可依。这一理念能够塑造新时代的人才结构。只有将新发展理念与人才振兴相结合,才能推动人才的回流和人才的培养,故以新发展理念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是必走之路。
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困境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必须强化人才支撑,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乡村人才振兴却面临多重困境。
人才流失严重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尤其以青壮年为主。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始终是人们关心的焦点,而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优于农村地区,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均占据极大优势,这些基础设施发挥着“虹吸”功能,吸引着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地区人才越来越少,乡村逐渐“空心化”。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就业环境差,难以吸引人才,导致人才流失。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落后,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于技术型、专业型人才需求较少,因此,相应的技术型岗位也较少,导致就业机会较少。且相同岗位在薪资、职业前景等方面,农村地区不如城市地区有竞争力,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前来就业。在这种就业环境下,农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就业或创业的人很少,导致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再者,随着自媒体如小红书、抖音等软件的兴起,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高品质的生活水准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而这样的生活水准在农村难以实现。且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加深,青壮年人才愈发重视生活质量,从而导致农村青年人才逐渐转移至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人才逐渐流失。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虽然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推行,但是乡村教育持续动力不足。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资水平较低,同城市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种差距最终体现在教育质量和升学等差距上,导致农村地区许多学生在义务教育结束后,无法顺利转入高中、中职等院校继续接受教育。总体来说,乡村地区的劳动力学历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农村缺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等,没有健全的体制,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各产业及农民个体及家庭的需要。且由于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政府和社会对于农村地区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器材配备、教师培养引进等方面捉襟见肘,导致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的资金保障和持续的投资。
农村地区学校的课程设置偏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课程设置较少,不利于学生多维度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农村地区的社会文化较为保守,可能对新兴职业和技术的认知不足。农村社区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发展方向。农村职业学校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方针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生产实践。且由于资金问题,农村学校缺少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创新创业环境欠缺
目前,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存在总量偏少、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领域和空间区域分布不平衡及企业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使得农业创新基础仍显薄弱。首先,缺少能落实的优秀的创业项目。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技术落后,缺乏专业人才,且信息流通较为滞后,导致无法较快获取行业信息,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多集中于大城市,返乡创业人员难以找到外援,导致无法开发优秀的项目。
其次,农村创业用地难以落实,发展用地面临难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农村土地主要是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用地指标较少,若想获得发展用地,则需要进行相关程序报批,而用地审批流程繁琐缓慢,且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并不可能一帆风顺,部分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并不愿意迁离,导致征地过程困难重重;二是农业用地与设施用地之间的畅通存在一定难度,集体建设用地与宅基地之间的转化也比较复杂,而经营性和公益性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则缺乏规范性标准。
最后,农村的创业风险较大,难以把控。由于返乡创业人员所创办的企业多以新兴产业为主,对于专业人才需求较大,而农村地区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难以为企业持续输入专业人才,导致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且由于创业人员缺少失业保险等保障,而政府的相关救助措施也不够完善,导致创业人员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以上原因导致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够友好,制约了返乡人员的创业意愿,从而导致农村产业发展缓慢,企业较少,也就导致就业岗位少,更难留住人才。因此,人才和创新创业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新发展理念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策略
创新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首要的就是创新。”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人才振兴而言,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创新能力是关键。
首先,需突破固定思维,培养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实行带头人培育行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返乡创业,吸引更多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研人员等返乡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兴市场、培育新业态。培育带头人,可以培养针对新兴产业的技术人才,如电子商务、直播商业等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然后以点带面,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培养领头羊的举措有利于推动农业与现代产业的融会贯通,畅通城乡间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的双向流动渠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其次,应创新人才体制培养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乡村振兴如火如荼,一些大学生响应号召,回村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抓住这个机会,建立农村产业人才培育机制,开发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引导返乡大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培训项目,从而优化农村治理和产业管理的从业队伍。同时,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资金上给予倾斜,在技术上给予提升,建立奖励机制以提高人才就业积极性。
最后,应在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方面发挥创新思维。除了从落户、经济补贴、买房租房福利等方面着手以外,还应制定新政策,在体制机制、服务保障、文化氛围等方面着手,既要把人才引进来,更要把人才留下来,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人才留下来。
协调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
精准扶贫政策解决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不仅体现在经济、基础设施等领域,人才领域也有明显表现。
人才振兴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人才的流动。协调的新发展理念对于破解这种不平衡的城乡人才流动现象效果显著。一方面,通过尊重乡村产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协调人才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创新创业环境影响人才振兴,政府应针对这一问题,搭建创业平台,给予政策优待、产业咨询服务、税收减免等支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增加就业岗位,营造良好就业环境。还可依托当地热点和乡村地方特色,构建有效的就业机制,完善高校学子去基层就业的配套政策,促进城乡区域人才协调。还应深入了解乡村经济发展需求,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密切合作,协调人才供需关系,使愿意回来的青年有工作可做,使企业缺少人才的岗位有人才可选。
以绿色理念保障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过程中,绿色新发展理念至关重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贯彻乡村发展全过程。在人才振兴过程中,要以绿色新发展理念为保障,不断加强乡村科技人才和治理人才的培养。乡村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相关治理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应着重培养绿色技术治理人才,倡导相关人才深入学习绿色新发展理念,在专业培养中加入绿色发展理念,以理念为先导助推乡村产业的绿色转型,从而培养人才的绿色发展视野,使人才既具有现代化技术知识,又兼有生态保护绿色自觉,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的统一,建设绿色高效人才队伍。
开放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必要条件
开放是经济发展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瞩目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形成了强大的国际市场和稳固的国内基本盘。在乡村人才振兴中,更应顺应世界人才发展趋势,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广纳海内外贤士。同时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要做好人才引进来的稳岗工作,解决好引进来的人才的后顾之忧,让其安心在岗位上发挥才能。
制定科学的乡村人才振兴开放战略,引进优质人才。以开放新发展理念为先导,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既要不断拓宽人才开放领域,邀请国外在乡村产业发展中颇有建树的人才到国内乡村考察研究,针对本土问题提出见解,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国际视野和智力支撑,还要搭建本土人才去国外借鉴交流的学习平台,为乡村人才提供海外学习机会,让其去国外考察,学习其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共享是乡村人才振兴的本质要求
共享乡村人才振兴成果、经验对于促进人才振兴十分重要。通过共享理念推动人才振兴,不仅能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共享理念将在人才培养和利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乡村振兴中,需重点突破人才的掣肘。乡村建设的核心在于人才,因此必须协调好不同类型人才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乡村人才共享乡村建设经验搭建平台,便于借鉴分享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共享的创业空间,为有志于创业的人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如资金、设备和指导。鼓励企业间、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知识共享,促进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引进外部专业人才和技术资源,促进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推动人才的共享和互利合作,鼓励乡村人才回馈社区,分享知识和技能。
互联网的发达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兴起。通过在线平台,学校和一些技术大咖可以及时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乡村人才可以借助此工具,学习知识,提高治理能力,提升专业水平。
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其中的人才振兴影响了其它各个方面的推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之间是双向良性互动关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所以,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作为人才振兴发展方向,分别从理念与实践两方面采取措施,打造坚实人才基础,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各方面振兴。
编校:张春兰
网络:吴飞飞
监审:郭欢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