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时代,在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事关人民幸福和国家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群众,乡风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祝店村是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鲁岗镇下辖的行政村,笔者亲自走进祝店村,以祝店村村民为调查对象,针对祝店村的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祝店村非常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其取得的成效明显,主要体现为乡村志愿服务活动明显增多、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整体向好、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乡村志愿服务活动明显增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工学院积极帮扶祝店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尤其是河南工学院的师生们多次奔赴祝店村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一是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奔赴祝店村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乡村”理论宣讲活动,向村民解读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三农”方面的重要论述,提高村民对“三农”政策的了解程度,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理论学习,大部分村民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二是开展公益文化活动,促进乡村文化建设。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们在祝店村举办墙绘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描色绘彩;学生们也在祝店村表演《反洗钱》情景剧,向村民们揭示洗钱的危害,帮助村民增强防范意识。三是开展科技帮扶活动。机械工程学院的博士团队深入祝店村的村办企业,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整体向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祝店村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整体向好。一方面,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与村民交流,积极向村民讲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以多种形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经过调查发现,祝店村每年都会组织举办“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引导广大村民传承文明家风,创建文明家庭。大部分村民都能够积极参与评选活动,争做文明家庭标兵,在生活中更加注意自身形象和个人素质。
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祝店村村民举办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因为没有适合举办文化活动的场地。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祝店村持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村民们提供举办文化活动的场地,村民们举办文化活动的意愿明显提升。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祝店村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取得了进展,村内有两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舞台,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农家书屋,这些基础设施有利于满足村民们的文化活动需求,提升了村民生活幸福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祝店村乡风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力量薄弱、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乡村陈规陋习仍有残余。
乡风文明建设主体力量薄弱
村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根据调查显示,祝店村乡风文明建设主体力量存在弱化现象。城市相较于农村来说,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环境。所以,祝店村的部分青年人会选择去城市上学,尤其是大学毕业以后,一部分青年人会因为考虑未来发展前景和薪资的现实状况而选择留在城市,而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建设家乡的年轻人较少。另外,还有一部分青壮年选择去城市打工,同时将自己的孩子也带去城市上学,在村内小学上学的人数并不多,这样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妇女白天要进行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老人受到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能够投入乡风文明建设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从而导致乡风文明建设中青年力量薄弱。
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
虽然祝店村在逐步完善相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资金有限,一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利用率并不高。通过调查发现,祝店村虽然已经建有农家书屋,但是其使用率较低。农家书屋平常较少开门,除非有个别喜欢读书的村民想要借阅才会开门,大部分村民去农家书屋借书阅读的次数较少。而且,农村书屋中的图书数量不多,种类不齐全。一些村民认为农家书屋的图书不能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相比之下更愿意在网上阅读,这也会使村民之间缺乏沟通的机会,不能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另外,村内的文化舞台设施落后。在重要的节假日时期,村民们会在文化舞台上举办戏曲、秧歌舞表演等,但是由于舞台设施陈旧,舞台灯光效果不是很好,村民们表演的服装经费不是很多,服装种类较少,一些服装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演出的效果不是很好。村民们表演的意愿逐渐降低,在闲暇时间更愿意闲聊或看手机。
乡村陈规陋习仍有残余
经过调查发现,祝店村每年都会组织“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以此激励村民注意自身形象和个人素质,促进村民们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但是,个别村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生活中还存在一些陈规陋习。例如,关于婚丧嫁娶份子钱方面,一些村民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份子钱越多,自己脸上越有面子,也会促进双方情谊的加深。攀比之风盛行,对于乡风文明建设来说起到阻碍作用。
另外,在生活中,由于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有限,个别村民在农闲时喜欢上网,但是由于自身信息辨别能力有限,遇到网络不法分子时没有甄别能力,所以容易遇到网络诈骗行为。例如,个别村民贪图小恩小惠,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爱占小便宜,斤斤计较,由此引发诸多矛盾,邻里关系相处不融洽;一些村民缺少社会公德,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够,在街道上随地吐痰,生活垃圾不能自觉放在垃圾箱里,不能合理使用农药,这些都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着眼于祝店村的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从增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力量、提高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破除乡村陈规陋习等方面出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将乡风文明建设落在实处,真正提升祝店村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增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力量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要重视并不断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作用,增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力量。
一方面,要重点发挥乡村振兴领导班子带头作用。村干部要以身作则,提高政治站位,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增强基层党建力量。村干部可以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相关谈心谈话、举办文化活动等引导党员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另外,村干部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利用闲暇时间和群众沟通,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不能只是简单“走过场”,而是要想办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另一方面,要重视青年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村干部要想办法鼓励青年回乡就业和创业,要认真落实各项人才优待政策,鼓励广大青年用专业技能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青年人的想法比较灵活,可以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新鲜能量。另外,村干部要引导本村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村干部可以积极向大学生宣传乡村振兴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通过表彰、物资鼓励等方式激发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建设美丽乡村。
提高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对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村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要合理利用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祝店村可以鼓励本村的企业、爱心人士进行捐赠,鼓励他们为家乡繁荣作出贡献,将筹集到的资金用来更新文化基础设施。例如,文化广场的舞台可以增添一些现代高科技电子屏幕,这样村民可以利用文化舞台进行相声表演、舞蹈比赛、歌曲演奏等文化活动,将节目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利用高科技电子屏幕播放正能量的影片和视频,鼓励村民自己拍摄正能量的视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正能量,激发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其次,打造文化基础设施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祝店村里的老人闲暇时间大多数在家看电视或与人闲聊,虽然村里已经有文化活动中心,但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健全,一些设施操作比较复杂,并不适合老年人开展活动。因此,祝店村可以投入资金打造一些适合老人和儿童的基础设施,如加强养老院、茶画室和儿童乐园等场所的建设。
最后,也要注意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祝店村虽然已经有了农家书屋,但是图书种类并不多,因此,祝店村可以购买多类型的图书,以满足不同村民的需求。另外,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可以购买一些电脑,建立电子图书室,这样村民可以通过网络浏览自己所需的书籍,逐渐提升农家书屋的利用率,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破除乡村陈规陋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因此,祝店村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一方面,可以通过宣传模范人物引领乡村新风尚。虽然祝店村每年都会举办“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但是少数村民觉得这些活动和自己关系不大,活动得不到部分村民的重视。在今后,祝店村可以加大模范人物的宣传力度,对这些模范人物可以给予物质表彰和精神鼓励,如在村内举办茶话会、街道设置宣传栏等方式进行表扬。通过模范人物评选表彰,引导村民人人争当模范人物,从而在村内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重视舆论引导,加强道德教育。针对村内的老人和低学历村民,村干部要利用好多媒体对这些村民进行道德教育,可以通过理论宣讲、微视频宣传等方式,多向这些村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防止封建迷信思想的传播。当村民家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村干部要及时关心他们,及时帮助村民合理处理家事,切忌因为“面子”而攀比浪费。广大村民齐心协力摒弃陈规陋习,才能共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机遇与挑战共存。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且漫长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广大人民群众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推动乡村发展,让人居环境好起来、精神生活富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
编校:牛勇雯
网络:吴飞飞
监审:张春兰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