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时间:2024-12-04 13:46:27来源: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和朋杰

  在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当中,专门开设了一节内容指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而我国的广大乡村地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位,保存着我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要素,为我国广大乡村的文旅融合发展实践提供了重要契机。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文旅融合

  2018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成为文化和旅游部,简称文旅部,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坚强决心,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进入了全面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文旅融合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对于文旅融合的概念,至今仍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范畴对文旅融合作出定义,例如,文旅融合发展将实现文化的再发展与再创造,进一步丰富文化的内涵,拓展文化的外延。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的相互渗透、交叉汇合或整合重组,使得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收缩、模糊甚至消失,逐渐形成新文旅体系的过程。文旅融合主要包括理念、职能、资源、产品、业态、要素、价值等领域的深层次融合,综合多数专家学者的见解,目前学术界对文旅融合的共声是:“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二者相辅相成。文化为旅游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和内涵供给,旅游为文化的活化利用提供发展空间”。文旅融合是从多维度进行的,产品融合、业态生成、要素集聚与价值融合是文旅融合维度的重要方向。此外,文旅融合还呈现着以下的几个特征:第一,文旅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第二,文旅融合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第三,文旅融合具有创新性。

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继党和国家提出城乡统筹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后的又一个重大战略。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由此可见,乡村振兴实施的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推进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基点在于加强和改善基层党组织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文旅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而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产业兴旺。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会充分利用当地的文旅资源,不只是单纯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更重要的是要保护文化和旅游资源,这就对应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第二个要求,生态宜居。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呈现着相辅相成的局面。乡风文明需要充分挖掘本村优秀的村规民约,而在挖掘优秀的村规民约的同时也提升了本村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文旅融合的发展。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领导力量,那就是基层的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在文旅融合进程中会协调多方力量,统筹多个文旅项目,有助于基层党组织形成治理有效的局面。文旅融合会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许多新的业态,为广大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从而增加村民收入。

  综上可见,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是文旅融合的题中之义,为文旅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大南坡村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大南坡简介

  大南坡村有着600年历史,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村域总面积3平方千米,由南坡老村、南坡新村、东小庄、西小庄四个自然村组成。时间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大南坡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村集体下辖9个煤矿,村庄领先走上了富裕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焦作提出“由黑转绿”的口号后,焦作市整体煤矿经济下滑,大南坡也不例外,从方圆百里有名的富裕村成为人口流失严重、村庄组织没落且有着贫困人口341人的省级深度贫困村。

大南坡发展契机

  2016年,修武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县域美学”,修武县开展和海内外设计者、科研院校学者等围绕产业规划布局美学项目集群,“不可思议”的修武美学经济逐渐在修武县布局。2020年,在清华大学罗德胤教授、乡村复兴论坛秘书长李永良的推动下,有着完整的乡村空间结构和系统的乡村社区的大南坡脱颖而出,成为第十届乡村复兴论坛的乡建主会场。不同于学术界会议,乡村复兴论坛主张“村里开大会”,整合张唐景观、奇村文创、左靖工作室等资源以推动大南坡乡村文旅融合实践的切实落地。2020年1月,奇村文创团队介入大南坡驻村进行社区营造,用艺术带领着村民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大南坡的乡村建设欣欣向荣。

大南坡文旅融合具体路径及成就

  1.以村民发展需求与愿望为导向

  社区营造团队驻村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倾听村民的声音。团队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倾听村民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大南坡村发展的意见、建议与愿景。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村民收入虽然普遍偏低,但每个院子都收拾得干净整洁,生活安然宁静,充满朴质之美。老人们聚集在祠堂门口晒暖,表示“孩子们不出门打工就好得了”,对村庄现在也很满足;年轻人希望在离家近的地方上班,这样不仅方便照看孩子和老人,也可以养家;孩子们希望村里能有一个看书的地方,有秋千和小广场。在村里走访调研、倾听村民需求的过程,也是系统了解并梳理村里的能人、文化、土地、资源、景观等要素的过程。

  2.重生乡村传统公共空间

  乡建工作者立足于实践调研和村民需求,并且结合村“两委”的意见,恢复了大南坡村原有的重要公共空间以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大南坡村旧大队部,被施工改造成社区营造中心,满足了村民的日常活动、交流和培训需求,亦可为参与大南坡乡村建设的创客提供办公地。大南坡老戏台,改造成一所乡村书店,该书店是为大南坡村量身打造的乡村文化空间,为大南坡村带来了创造性的人文生活美学空间。大南坡供销社,改造成为碧山工销社(焦作店),用来展示和销售大南坡地方特色产物,是大南坡文化振兴中的核心空间之一。改造完成后的建筑群“老树新生”,成为具备吸引外来访客的多个空间,给更多游客一个留下来的理由,大南坡村焕发出了持久的文化力量。

  3.激活传统乡村文化

  传统乡村文化嵌入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是开启当地村民积极性的一把无形金钥匙。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南坡村,集体经济繁荣,怀梆剧和秧歌演出繁盛,为此,还特意修建了大南坡室内礼堂。结合在地性、乡土性、趣味性,社区营造团队在大南坡村成立了村民环保队、少儿武术队,重组大南坡艺术团等。左靖团队重新发掘和梳理修武乡土文化,在大南坡村展览了“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传统乡村文化本就源自土地和人的相互依存。重组村庄自组织,激活传统乡村文化,让村民闲时有处可栖,有文化活动可参与,让村民成为享受美、创造美的主体。

  4.大南坡村文旅融合的社会荣誉

  大南坡村以文旅融合为引领,通过风貌整治、建筑改造、风物发掘和文化传播等措施,使大南坡村成为南太行首选的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和旅游扶贫典型样板,为焦作着力打造高能级文旅贡献力量。该村先后4次入选“群岛BOOKS”“一筑一事”“黑松露乡建榜样”等乡建文化主题展览,先后承办南坡秋兴、乡村复兴论坛等3次全国性乡建文化活动。时隔多年,大南坡村又重新组建起了怀梆剧团和大秧歌,发布了怀梆戏唱片《南坡怀梆2021》并登台演出;2022年举办“微光焦作”主题音乐会,策划亲子“手工风物节”等活动。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和报社报道10余次。2021年2月11日,中国国际电视台到大南坡村采访年俗,并向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播;3月28日,央视《焦点访谈》推出《大南坡村美起来》专题报道;4月24日上午,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用5分多钟的时长,对焦作修武大南坡村进行报道;2022年8月21日,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栏目以《大南坡村“文艺转身”绘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为题,对修武县大南坡村进行报道。

  大南坡村于2020年9月荣获“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2021年9月入选“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2021年12月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入选一筑一事筑事奖“筑事村镇奖”;2022年4月荣获“2022年黑松露年度乡建榜样”称号;2022年6月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等多项荣誉。2023年2月25日,人民日报《美出未来乡村的模样》文章,以整版方式报道大南坡,随后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30余家主流媒体相继转载。

大南坡村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大南坡文旅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未能与文旅产业进行相关方面的融合。目前,大南坡村民种植的核桃、芝麻以及养殖的家禽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和接待游客,并没有对产业链进行延长。对于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最重要的水资源,大南坡村存在着供应不足的情况。

  大南坡村红色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开发。大南坡村位于太行山革命根据地附近,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南坡村涌现出许多为国献身的革命烈士,并且流传着感人的革命故事。而大南坡的文旅工作者并没有深度挖掘村中这些的红色文化资源。

  文旅融合模式及产品知名度过低,未能构建区域文旅市场。外来的很多游客大多是通过旅行社的介绍才了解到大南坡村是一个适合“文化+旅游”的地方。大南坡周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却未能构建区域文旅市场发展。

  村民们对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意识还不够了解,只知道大南坡红了起来,却没有真正领悟到红的原因。

大南坡文旅融合优化路径

  近些年,有许多乡村将农业和文旅融合结合起来,实现了本村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因此,建议大南坡村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过程之中也可以将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联系起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农文旅产品。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头对村中的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利用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加大力度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尤其是电和水资源的供应,水资源供应不足将会导致农业发展动力乏力。

  大南坡村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一个根据地,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加大力度对村中红色文化进行研究和开发。

  创新大南坡村的推销方式,要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对大南坡村农文旅产品进行线上销售。整合周边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文旅市场一体化。大南坡处于修武县文旅资源中心地带,周边还有革命老区遗址,瓷器文化等。大南坡村要搭乘云台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快车,大力促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增强村民对本村文化认同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乡村文化是养育一方村民的精神根基。毋庸置疑,挖掘村庄文化,培养村民树立乡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是乡村建设的关键一步。文化兴,乡村兴。培养村民乡村文化认同感能够在无形中激发村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文旅融合内源动力的基石,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文旅融合培育机构,完善文旅融合人才的引进机制。

大南坡成功的经验启示

  类似大南坡村的乡村,要充分意识到文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属于本村的振兴之路。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存在的独特优势,打造出独具一格的文旅融合模式。深入了解本村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只有本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复兴,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文旅融合。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要尊重村民的意见,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对大南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的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之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南坡村文旅融合发展对本村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一方面,通过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文旅融合发展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以及创业机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促进了共同富裕。因此,要加强对大南坡村文旅融合路径的研究,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重视区域文旅市场的打造,加快文旅产业现代化、标准化建设。

  编校:牛勇雯

  网络:吴飞飞

  监审:张春兰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