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店村婺剧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长期性和引领性的作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提到,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浙江省积极深化文化赋能,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总书记习近平在“八八战略”中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浙江省的文化建设一路高歌,从文化大省发展为文化强省,成为新时代文化高地。2022年6月,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确立了“两个先行”战略目标,乡村文化建设能力与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均衡发展的核心、充分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金华市郑店村婺剧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例,深入分析郑店村婺剧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以期为相似类型的乡村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策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郑店村基本概况
郑店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由郑店和任村两个自然村组成,郑店村村民以种植苗木为主要产业。近年来,郑店村先后创建国家级传统村落、浙江省传统古村落、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并多次获得金华市村庄整治建设示范村、文明村、先进村集体等荣誉。同时,为更好地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郑店村以村级文化礼堂为阵地,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郑店村有深厚的婺剧文化底蕴,20世纪自建郑店婺剧团,现村内有田园欢民乐团、女子舞龙队、郑店坐唱班等多支文艺队伍。2019年起,郑店村投资建立了婺剧非遗主题馆等设施,自2024年3月起,定期举办婺剧沙龙。同时,提供免费唢呐、二胡教学及少儿婺剧培训,灵岳小学也开设婺剧特色课程。同时,成功举办多场选拔赛,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显著提升了村庄影响力,还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郑氏居东溪已经有880多年,居住郑店至今已有550多年的历史。据道光、光绪《金华县志》《东溪郑氏宗谱》记载,明成化年间村祖郑桢从里郑迁居于此,村名称外郑,以姓氏及村落方位而得名。因郑姓在村中开设店铺,逐渐形成周围村落的货物集散地,遂将村名改为郑店并沿用至今。郑店村现保存的古建筑有花厅、古街、小学等明末清初厅堂,是金华市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婺剧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
文化叠韵:古村融传统,文化承遗风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古村落作为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全国出现了“古村落旅游热”。郑店村以婺剧文化为核心,以古村落为基础,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叠加与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2019年郑店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称号,省级历史保护与利用项目建设开展,整合村里的古建筑,并于2019年建造了非遗文化村落传承基地——婺剧非遗主题馆。古村落不仅仅是乡民生活的“地方”,更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文化空间。郑店村充分利用古村落资源和文旅资源,将古民居修缮并打造成文创市集,成功汇聚了澧浦镇众多的非遗传承人和乡土手工艺人,产品有诸如芬芳布艺、微勾、铜钱八卦、碧清布贴画、面塑糖画等,还有一系列儿童DIY制作活动,每逢周六都会在郑店文创市集进行展示和体验,不仅促进了村庄经济的快速增长,还显著提升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水平,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2022年,婺剧非遗主题馆提升为省级乡村博物馆,成为集婺剧服装展示、道具陈列、舞台布景、乐队排练演唱、游客体验为一体的功能场所。通过沉浸式文旅项目和婺剧体验活动,郑店村不断延伸文旅产业链,提升了婺剧非遗主题馆的开发价值,为文旅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澧浦镇郑店村紧扣当地古村落与婺剧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文旅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初步形成了以婺剧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戏曲文化+业态+研学”的产业链。同时,郑店村创新性地将文化运营与产业联动相结合,推动“婺剧+文化礼堂”模式,让郑店文化礼堂既能走进来、又能走出去,不断集聚旅游人气,带动郑店村文旅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戏曲艺术培训、精品剧目展演、艺术扶植基地创建等一系列品牌活动,为婺剧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此外,郑店村以婺剧为核心,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生活圈,其中,“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成为亮点。郑店村通过深度挖掘与转化婺剧这一独特文化资源,不仅提升了婺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更为郑店村的文化生产性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擦亮了新时代的“婺韵郑店”金字招牌。
内生性传承:活化经典文化
郑店村凭借组织化的文化保障体系将婺剧融入日常生活,并通过定期戏曲表演和多元文化体验,活态传承婺剧。
对文化的阐释,离不开一个高频词汇“生活共同体”,其背后的逻辑支撑必然是团体性的,包括团体性生产与团体性满足。既有的关于文化的定义都将“民族”“群体”等同质性群体当作文化的生产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文化的生产也必然是团体性的。郑店村通过融合村民的自发组织与他组织资源相结合,不断提升婺剧文化传承力。郑店村的婺剧自组织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村民郑聚春成立的“也乐天”锣鼓班在节庆和祠堂活动中演出。尽管发展过程曲折,但这彰显了村民自发组织化传承文化的力量,为婺剧文化的持续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郑店村的婺剧历史悠久,村民们对婺剧的热爱也始终未曾改变。2006年,村里自筹资金成立了“田园欢乐队”,每逢春节、国庆等节日为村民提供文艺演出。在政府外源力量的支持下,郑洪良于2017年将其注册为“田园欢民乐团”,积极创新节目形式,深入各村文化礼堂宣传演出,有效激发了郑店村的内生发展活力。同时,村民们对文艺的热爱促使他们从2008年起陆续自发成立了舞蹈队等多种艺术团体(见表1)。
表1 郑店村团队汇总表
乡村文化传承要让农民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各类文化活动,实现文化参与的常态化与深度化。郑店村以婺剧文化为核心,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将戏曲融入村民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活态传承模式。从郑聚春组建锣鼓班的传统节庆表演,到2016年将婺剧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每年春节的“村晚”都成为展示婺剧的文化盛事。为了支持婺剧的常态化发展,2019年起,村内古民居大厅被改造为戏迷化妆体验场所,四合院改建为文创市集,智昭堂则成为婺剧澧浦分会会场。2024年春季以来,郑店村依托镇村文化礼堂舞台,常态化地拉开了“我们的村戏”婺剧表演活动的序幕。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在郑店村有66位村民拥有丰富的特长(见表2),他们不仅是个人兴趣的践行者,更是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到乡村文化的建设中。
表2 郑店村文体爱好者统计表
数字化推广:赋能文化传播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在乡村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益发凸显。新媒体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传承平台,带动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文化互动,促进了乡村文化创新,并催生了新的文化样态。金东区澧浦镇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文化振兴的号召,于2017年精心打造了专属的微信公众号——“澧浦文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澧浦镇郑店村紧跟时代步伐,借助数字化平台,特别是微信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工具,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渠道的文化传播与引流体系,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吸引了各地游客。
乡镇文化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村“两委”有专门的文化专员、宣传员、妇女主任等职务设置,这是开展乡村文化建设重要的组织力量。首先,澧浦镇设有专职文化站站长,负责统筹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宣传。郑店村的文化活动由文化管理员及妇女主任共同策划并优化内容,随后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澧浦文化”发布。自2024年3月起,郑店村每周六都会定期举办婺剧沙龙活动,包括化妆体验、穿戴戏服、文创集市与“我们的村戏”演出,这一切都会在活动结束后的周日,通过“澧浦文化”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呈现给广大网友;此外,暑期儿童婺剧免费体验班也将在公众号上加强宣传,邀请小朋友们报名参与,进一步提升郑店村的影响力。其次,郑店村充分利用抖音、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的强大传播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将郑店村晚、女子舞龙队演出活动等精彩片段剪辑成短视频,上传平台得以迅速传播,起到引流作用。此外,游客与研学学生通过微信、微博、QQ、小红书等国内社交平台分享化妆体验照片、郑店村美景与游玩视频,得到广泛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婺韵郑店”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郑店村正逐步形成一条集文化、旅游、经济为一体的产业链。
郑店村通过对数字化平台的运用,不仅加速了“婺韵郑店”文化品牌的传播,更提升了婺剧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郑店村的文化生产性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专业化治理:文化特派员领航
浙江省农村深化“千万工程”,实施专业化文化治理,通过文化特派员制度,向农村派遣专业文化人才,精准对接多元文化需求,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同时,深挖并弘扬地域特色文化。乡村文化治理具有推进乡村治理规范化、实现乡村文化繁荣振兴的双重导向。金华市文化特派员积极响应省文化政策,围绕“1+1+N”模式展开,通过深入调研,掌握地方文化特色与村民需求,制定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及非遗旅游规划。
在乡村,文化特派员往往可以被界定为精英群体,他们在组织成员参与各种乡村文化活动时,发挥着尤为关键的示范作用。金华市澧浦镇郑店村文化特派员于2024年7月正式入驻,这得益于该村深厚的婺剧文化底蕴与丰富的人才资源。郑店村村民不仅擅长婺剧表演与手工艺,更对婺剧充满热爱,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例如,自2015年起,郑店“村晚”是村民自发展示和传承文化的舞台,尽管没有报酬,大家依然热情参与,努力呈现最佳表演。郑店村文化特派员与澧浦镇文化站站长及全体村干部进行协商与交流,提出了两个项目方案。其一,“金日整点戏”婺剧乡村擂台赛系列活动——郑店婺剧文化品牌提升工程。该项目旨在将郑店村打造成一个各方剧团和戏剧爱好者的交流平台,打响郑店婺剧村的金名片。其二,跟我去“村”游·“金日整点”系列——郑店沉浸式文旅项目。该项目创新性地融合了慢生活理念与治愈经济元素,深入挖掘婺剧与黄宾虹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政府支持下,乡贤群体重点发挥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作用,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动村民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逐步实现经营增收。郑店村村干部及文化礼堂管理员积极参与,协助文化特派员规划村庄建筑的改造工作,探讨将哪些地点转变为剧本杀场所、装修成婺剧主题咖啡馆以及适合拍摄古风照片的地点,以此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文化特派员与村干部经过细致协商,推动了这些计划的实施,并激励村民积极开设农家乐和民宿,提升村庄的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吃住玩服务体验。
乡村文化是乡村塑形铸魂的动力之源,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婺剧是郑店村的特色文化,使郑店村成为“婺剧之乡”,并获得了金华市政府的支持。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郑店村的婺剧文化经历了四个曲折的发展阶段,郑店村凭借其内生性强和组织化培育,结合村民的积极参与,使婺剧文化得以传承至今。郑店村以古村落为基础,以婺剧文化为核心,借助数字化平台广泛传播以及专业化治理,推动了婺剧文化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郑店村致力于推动婺剧文化的产业化进程,打造“婺韵郑店”文化品牌,提升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促进郑店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是多元化的,需要各村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以文化为引领,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编校:李晓亚
网络:吴飞飞
监审:董卫娟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