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

时间:2024-11-20 15:17:58来源:安徽工程大学 文字:王 瓛

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

促进农业现代化

  数字技术的应用促使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转型。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农民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从而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这种技术创新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民开辟了多样化的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直接将农产品销售到城市,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利润。同时,乡村旅游吸引了城市游客,增强了地方经济活力,农产品加工则提升了初级产品的市场价值,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收入来源。

提升农村生活水平

  数字乡村建设显著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互联网覆盖、交通系统和医疗服务,这让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更加高效、便捷。此外,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补齐了农村网络教育短板,整体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缩小城乡差距

  数字乡村建设在缩小城乡差距和促进城乡融合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数字技术的普及,农村地区能够更有效地接入市场和信息网络,打破地域限制,获取更多发展机会,这不仅提升了农村经济活力,也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芜湖市湾沚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概况

政策推动

  湾沚区的数字乡村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19年,该区发布《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村信息化目标,包括网络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细分来看,该方案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还涵盖了农村电商推广、农业信息化、智慧服务等多个方面。同时,政府还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参与数字乡村项目。例如,2021年,湾沚区共投入1500万元用于建设数据中心,以支持农业信息化。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站点74个,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全覆盖。同时,该区还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逐步推广“5G+智慧农业”,新建了11座“蔬菜、水稻标准化智能综合育秧中心”。此外,该区还实施“产业+农户+互联网”工程,培育农村电商示范镇4个、示范村13个、示范站点6个,壮大了一批知名电商企业。

信息进村入户

  通过建立村级益农信息社,湾沚区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流通。例如,该区的复兴村设立的信息站,村民每周能获取最新的农业天气预报、病虫害防治信息和市场竞争动态。根据调查,94%的村民认为信息发现的及时性有助于合理安排自己的种植计划,从而提升收益。2021至2023年,该村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了27%。

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已经渗透至湾沚区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的“5G+智慧农业”模式,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气象和农作物生长环境,帮助农民做出科学决策。例如,花桥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无人机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结合农业软件分析数据,使得作物的平均产量提高了15%。同时,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将浇水量控制在最佳范围,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升了作物质量。

农村电商示范建设

  2022年,湾沚区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和66个村级电商站点。依托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打造“湾芜农情”农产品公用品牌,积极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工作,推广“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扩大全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网销规模,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例如,2022年1月至7月,全区农村电商交易额33.5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5.4亿元,大大增加了该区农民的实际收入。

“电商+”助力特色农产品跑出“新路”

  以芜湖市甜之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安徽薯大师食品有限公司为例,这两家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将仓库设在了产品的产地,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自2021年起,两家公司在陶辛镇双桥村建设了冷库,将发货地点直接迁至原产地。这一举措不仅采用了冷藏储存和冰鲜发货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莲子的鲜美口感,也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他们与莲子合作社及农户签订了稳定的购销协议,成功建立起了电商企业、合作社、基地和农户的多赢合作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你种我销”,还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顺利打通了陶辛莲子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直接影响

  1.增加就业机会

  随着电商的发展,网络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机会。以湾沚区的陶辛镇为例,随着电商蓬勃发展,年轻人回乡创业已成为趋势。2023年,陶辛镇新增电商创业者约有110多户,其中,开设农家乐、网店及农产品销售的占比70%。根据调查显示,农民的年均收入由31763元增加至34355元,增长幅度达到8.2%。

  2.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数字销售模式使农民能够将自己的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湾沚区的农民通过线上平台销售自家生产的绿色食品,其售价较传统市场价格提高了30%。此做法使得湾沚镇的每位农民年收入平均增加了2592元。

间接影响

  1.提升农民数字技能

  湾沚区与高等院校合作,定期举办农民数字技能培训班,课程内容涵盖电子商务、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等。根据统计,参加培训的农民中,70%的人表示,通过这些培训提升了数字素养,年均收入普遍提升了近50%。

  2.改善生活质量

  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居民带来了方便的数字生活,极大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在湾沚区,远程医疗系统的建立,使得不少村民可以在家中与医生进行健康咨询。2023年,因病就医的农民人数减少了35%,减少医疗支出,使得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同时,村民满意度调查显示,88%的受访者认为数字服务改善了他们的居住体验。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数字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尤其是智能灌溉和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这些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并自动调节灌溉与施肥,减少资源浪费。结合数据分析,农民可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优化作物生长,确保稳定增产,增强市场竞争力。

  2.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数字销售模式革新了农产品流通方式,农民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产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附加值。此外,通过优质服务和故事讲述吸引消费者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利润,还提高了品牌价值。数字营销工具的运用也扩大了市场推介渠道,提高了产品认可度,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民提供了多元化增收渠道。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农民不仅可销售自家产品,还可代理其他商品,增加收益。乡村旅游吸引城市游客,提供接待和餐饮服务,进一步增收。另外,农产品的深加工,也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推动了经济增长。

  4.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数字乡村建设成功的关键。系统的数字技能培训使农民掌握数字工具,增强自主创业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熟练使用数字支付和在线交易不仅提高了收入水平,还帮助农民获取市场信息,做出科学决策。

实证分析

  为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笔者采用对200户农户的收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收入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在农民参与电商和培训的情况下更为明显。参与电商的农户中,年收入平均增长达到36%,而未参与的农户年收入增长率仅为8.2%,显示出数字乡村建设的旺盛生产力和经济活力。

表1 数据分析具体结果

案例研究

陶辛沙墩村电商模式

  陶辛沙墩村借助电商平台,成功发展特色农产品,2023年电商销售额从500万元激增至3000万元,增幅达500%。村民通过短视频宣传自家产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村民年均收入也大幅提高。成功经验包括:

  1.产品特色:独特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如稻米、莲子和土鸡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2.营销策略:生动的短视频营销吸引了大量关注。

  3.平台选择: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迅速拓展市场。

  4.服务保障: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用户满意度。

花桥镇复兴村鳄鱼湖山庄的农家乐

  复兴村的鳄鱼湖山庄是四星级农家乐及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动植物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2022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年收入达500万元,整体农民收入提升了35%。成功经验包括:

  1.资源优势:优美的自然风光及丰富的民俗文化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基础。

  2.数字营销: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扩大受众范围并增强游客参与感。

  3.服务升级:提升服务质量与便利性,确保游客满意度。

  4.产业融合:将农家乐与当地农业深度融合,增加旅游活动内容,创造新收入来源。

数字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政策引导与支持

  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明确的政策,设定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和战略方向,从而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调查数据显示,自政策实施以来,农户参与数字经济活动的比例显著提升,从最初的20%迅速增加至60%。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农民对数字经济的认可与参与热情,也表明政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将农村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多方合作

  与互联网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积极推动技术研发与应用,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例如,通过将数字技术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湾沚区成功推出了“湾沚特色农业”品牌。其中,湾沚区六郎镇的现代立体数字化鱼立方项目,是由芜湖六郎产城融合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芜湖殷港裕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及浙江星光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芜湖富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项目总投资高达6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涵盖数字化鱼立方养殖仓、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和科普教育展示厅等。该项目通过采用新型养殖技术,显著促进了渔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提升,加速了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水产品的绿色、环保和安全,同时实现了水产养殖业的增产与增收。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湾沚区的创新能力,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人为本

  要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倡导与农村居民共同参与共建与共治的模式。在各村的推动下,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让他们在决策过程中发声,也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共享。这种参与感不仅增强了农村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更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共同努力,农村居民不仅享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于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未来展望

全面数字化布局

  未来,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将更加全面。这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提升农业管理的精准度。通过建立“智慧农业”平台,农民将能够实时获取气候、土壤、市场等数据,进而优化种植决策,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可持续发展模式

  借鉴成熟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当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至关重要,如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进一步推动乡村的绿色转型发展。通过推广农业生态学等实践,农民可有效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提升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可持续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增强农村居民参与感

  增强农村居民的参与感,使他们能够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农村自治能力的提升。通过鼓励农民参与数字产品的设计、市场调查等,不仅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促进农村居民对自身生产活动的参与和自我价值的认同,从而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促使城乡交流

  数字乡村建设将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城市消费者可通过网络直接连接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满足自身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进城乡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实现双赢局面。

融合发展

  未来,数字乡村建设将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种融合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不仅能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更能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整个乡村新经济模式的形成,确保农村可持续发展与区域整体经济协调推进。

  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芜湖市湾沚区为例,从提升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升级到改善生活品质,数字乡村建设展现了广泛的前景。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居民才能不足、信息壁垒等挑战。

  通过政府、社会和农村居民的共同努力,数字乡村建设势必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不断健全,数字乡村建设将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与发展条件。

  编校:董卫娟

  网络:吴飞飞

  监审:李晓亚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