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逛庙会,赏烟花,共享非遗盛宴——记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南街村

时间:2025-04-03 09:44:37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李佳睿

  南街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村落。每逢农历二月二,该村就会举办充满特色的民俗活动。龙天庙会与南街焰火是该村的文化名片,村民及远近游客纷纷聚集于此,人们白天逛庙会,晚上赏烟花,热闹非凡。2009年,龙天庙会和二月二南街焰火习俗被正式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又称踏青节、春耕节、青龙节,自元代在北方盛行,人们将龙抬头视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驱灾辟邪的节日,每逢该日,全国各地有着形色各异的龙抬头习俗,北方会引田龙、放龙灯、剃龙头,而在南方,家家户户还会到土地庙烧香祭祀,祭灶神、土地神、土地公,好不热闹。与此同时,南街村的龙天庙会与焰火也拉开了序幕。


南街村党群服务中心

龙天庙会

  清道光《太原县志》记载:“汉文帝讳恒,高祖中子,太后薄氏出,初立代王,都晋阳……晋人立庙祀之。”公元前169年,汉文帝刘恒在晋阳度过了春节,晋阳百姓为纪念、感谢汉文帝刘恒赐民里牛酒、会见故旧群臣、免百姓税赋等恩德,共立龙天庙(汉文帝庙)。因此,龙天庙成了供民众祭龙的场所,每逢春节、二月二等节日,南街村家家户户村民都会前来祭拜,回溯过往,祈福新年,对汉文帝表达敬仰之情。发展至今,龙天庙已绵延两千年,而龙天庙会也在晋阳大地上绵绵不断地传承下来。

  龙天庙会即以龙天庙为中心展开的民俗庙会。一方面,在古时,百姓认为汉文帝重视农事,鼓励农耕,是“天人合一”的象征,理应尽享人间烟火。另一方面,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最普遍的文化符号之一,象征着权力与吉祥,广受百姓尊崇。

  正如《诗经》所云:“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庙会期间,村民们舞龙灯、唱大戏、闹社火,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这种传统已经绵延千年,不仅是对汉文帝的纪念,而且是对中华龙腾精神的传承,彰显了南街村独特的文化底蕴。每逢二月二,村民们纷纷身着盛装,手持五彩龙灯,穿梭于古街小巷,坚守并传承着这份古老的习俗。


地面火

  “代王到,代王到,阿哈弥尔拉茂”“代王、代王我来也,那哈弥尔托福”,这是百姓在祭拜神龙时的祭祀用语,祈祷龙王神威降,仓廪丰实谷满仓。龙天庙一年有三次祭祀活动,第一次为“二月二祭龙”,此时万物复苏,大地回春,处处彰显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民众在此时开展祭祀活动,戏龙王,抬龙神,祈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赢得好收成;第二次为“七月初五迎龙”,此时正值秋天,庄稼播种完毕,需要雨水保障收成,南街村会在七月初五开展祭祀活动,迎请龙神赐福,以期秋季雨泽丰沛,五谷丰登;第三次为“九月十五谢龙”,此时已值冬季,庄稼收获已毕,人们怀着感恩之心向龙神致谢,感谢其过去一年来的庇护与恩赐。谢龙仪式上,村民会献上五谷、香烛及各类果品,祈愿来年再得丰收。


南街村文化设施

  庙会声势浩大,有极具特色的晋阳旱船表演,有观赏性极强的“迎神赛会”,还有古老热烈的锣鼓大队,以及眼花缭乱的风火流星、技艺惊人的晋阳背棍、花样丰富的舞龙舞狮等特色表演,这些民俗活动发展多年,至今仍在延续,且规模愈加庞大,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民俗学者。

二月二南街焰火

  二月二南街焰火起源于明代,为纪念汉文帝的功德,百姓会在每年二月二祭神龙活动的同时,燃放焰火,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发展至今,作为古晋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南街焰火

  作为一种大型民间焰火,需要宽敞、空旷的表演场所。二月二南街焰火主要分为“老架火”和“地面火”两种燃放类型。每逢二月二,南街村就搭起了高架子,层数与每年的月份息息相关,如是常年,焰火的架子就摆12层,如是闰年,则摆13层。架子按建筑牌楼形式设计,每层都融入了太原的传统建筑元素,如第一层为太原标志性建筑“宝华阁”,上面几层分别为太原天龙山、晋祠、太山等著名景点的微缩模型,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同时,架子部分还有许多人工手绘部分,工匠们用细腻的笔触,绘制出龙凤呈祥、五谷丰登等寓意美好的图案。远远望去,高架层层叠叠,灯火辉煌。

  “老架火”架子高约10米,一般为12—13层,遇到重大事情时,架子会叠得更高。南街村一般在节日庆典三天前就开始布置架子,每层分东、南、西三面,村民或工匠用纸和高粱秆制作架子所需的亭台楼阁纸模,将架子层层叠叠摆放好,最后依据旺火、牌楼火、架火、瀑布火的顺序依次在架子上悬挂,形成一幅壮观的立体画卷。

  架子虽然看起来复杂,但是点火仅需点燃对面和左右对角的四个点火点,长约10米的整个火架就能瞬间燃起。一经点燃,火光冲天,照亮夜空,仿佛神龙腾飞,寓意着希望与吉祥。同时,“老架火”还有其神奇之处,花火绽放后,原有的装饰品完好无损,令人惊叹不已。


南街村社区文化亭

  除老架火外,地面火也是标配,由各种小型烟花组成,如树儿火、字儿火、瀑布火等。地面火在夜空中绽放,犹如繁星点点,与老架火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片璀璨的烟花海洋。众多游客前来共赏这一视觉盛宴,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活美满。

  这些地面烟花并非简单的视觉盛宴,而是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符号。树儿火起源于古人对自然树木的崇拜,寓意着生机与繁荣,历经岁月变迁,如今以现代烟花技艺重现,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字儿火传承了古老的祈福文化,将吉祥话语融入烟花,是民众借火之力量向天地传达美好愿望的独特方式,在科技与传统的交融中,延续着千年的文化脉络。瀑布火则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它模仿自然瀑布的壮丽,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烟火绽放间,诉说着先辈们对自然规律的尊崇与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除此之外,还有“龙火”、高升瓶火等特色烟花,各具寓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南街村街道

  “看到这些烟花,就想起小时候过年,那时候日子虽苦,但年味十足。现在的烟花更漂亮了,文化味儿也还在,感觉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又活起来了。”一位年迈的老人激动地说道。一位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也感慨道:“带孩子来看,就是想让他了解咱的传统文化,这些烟花可比书本上的知识生动多了。”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传统文化展示区,向公众展示古代烟花制作工艺、民俗绘画等,同时还配备了各种杂耍活动,二月二的节日氛围愈发浓厚。

  龙天庙会与二月二南街焰火活动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课堂”。在南街村,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的气息在每一处特色表演中生根,文化的根脉在每一束烟花中绽放。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变迁,南街村让古老的民俗活动在现代科技和创新思维的助力下焕发新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成为永不落幕的文化符号。

  终审:魏文源

  监审:乔星琦

  编校:陈绪绚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