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奏响乡村振兴时代强音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乡村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山川河流之中,它的全面振兴事关民族复兴伟业全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是将乡村振兴各环节连接起来的一条坚实纽带。思政课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乡村儿童进行启蒙,并在高等教育阶段为乡村地区输送专业人才奠定了思想基础,使生活在乡村的人们深刻认识到乡村价值和国家情感,激发了他们积极投入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随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画卷将被精心描绘,呈现出传统和现代交织、物质和精神共生、乡村蜕变重生的景象。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以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实践活动,将乡村发展的历史脉络、先辈们建设乡村的奋斗故事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对乡村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归属,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热爱家乡、建设乡村的种子。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学、大学阶段的思政课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意义和目标进行了深入剖析,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想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例如,组织学生到乡村进行调研、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乡村的现状和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拥有对乡村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愿意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各类人才资源。学校思政教育要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和正确价值观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思政课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前沿课题,并鼓励学生对农业科技研发、农村电商运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毕业后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乡村实践中,为乡村产业的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能根据乡村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与管理体系,促进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此外,思政课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到乡村创业,带动乡村就业、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推动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所传播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乡村社会文明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学校向乡村社会延伸,使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教育、文明素养的培养,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他们回到乡村,成为传播文明的使者,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抵制不健康的习俗和风气,在乡村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同时,思政课所倡导的法治理念,有利于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促进乡村法治建设,促进乡村社会治理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此外,思政课还能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促进村民关注乡村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社会的文明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为乡村建设创造一个积极、文明、健康的环境。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策略
构建乡村特色思政课程体系
构建具有乡村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充分挖掘乡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资源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例如,挖掘乡村古老的历史遗址、悠久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把这些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乡村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又如,通过讲解乡村传统手工艺背后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将国家战略、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阐述乡村振兴战略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性,农业现代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政策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实施路径和目标,使学生对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和使命有更清晰的认识。结合当地成功的乡村振兴事例,分析政策支持和群众努力,激发学生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和决心。这样一套具有乡村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可以培养既有深厚家国情怀,又了解乡村实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新时代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层面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
实施“思政+专业”融合教学模式
实施“思政+专业”融合教学模式,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首先,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等相关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农作物种植技术时,可以将科学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危机所做的不懈努力融入其中,把他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使学生明白专业学习不仅仅是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服务,同时也为乡村、社会和国家服务。其次,积极运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教学手段,促进融合教学模式的落地。在案例分析中,选择一些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增收致富,并弘扬诚信经营、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的乡村案例,让学生对其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其中所包含的思政内涵进行分析。在实践调研过程中,组织学生对农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和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并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例如,通过对乡村生态旅游的考察,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共进背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村民勤劳致富、创新进取的精神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良好思政素养的乡村建设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强乡村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乡村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保证。首先,注重培养具有乡土情怀、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充实乡村思政教师队伍。在选拔环节,重点考察教师对乡村的热爱程度、对乡村文化和社会现状的认识,以及他们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专业功底和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例如,优先考虑具有乡村生活经验和在思政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对在职教师而言,开展专题培训,组织教学研讨,提高其素质和能力,使之更适合乡村德育工作。其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与学习活动。培训内容包括更新思政教育理论、深入解读乡村振兴政策、创新乡村学生教学方式等。例如,邀请专家、学者走进乡村,给教师们讲解如何巧妙地把乡村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思政课堂等。在交流学习方面,可以安排乡村思政教师赴思政教学成效明显的地区和学校进行观摩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管理经验,还可以组织不同乡村学校的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搭建乡村思政实践平台
搭建乡村思政实践平台对于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积极创建乡村思政教育基地,挖掘乡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和乡村文化广播站的教育价值。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展示农民合作互助的力量和农业规模经营的成效,农业企业展示了农业科技应用和市场运作方式,乡村文化站则展示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乡村的精神传承。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受乡村振兴成果的窗口。例如,学生可以在农业企业学习农产品深加工的流程和公司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以此来加深对乡村经济发展的认识。其次,要有秩序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入乡村基层,为孤寡老人送去关爱,帮助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在奉献中感受到乡村弱势群体的需求和乡村建设的多样性。在学生进行调研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将重点放在乡村产业发展的瓶颈和文化传承的困境上。例如,调研乡村旅游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动乡村思政教育与乡村治理相结合
推进乡村思政教育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首先,要积极为学生开展乡村治理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就村民自治而言,可以通过对村民议事会和选举的过程进行观察,使学生了解到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基层事务,如村庄环境治理方案的讨论等,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知识优势,为乡村自治贡献自己的智慧。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引导学生参与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工作,组织开展民俗文化节、乡村文艺表演等活动,让古老的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其次,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思政课对乡村治理中的公平正义、诚信友善等思想进行宣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对乡村资源配置问题进行说明时,着重强调公平原则和集体利益优先的理念,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村庄治理应该遵循的道德底线和行为规范。通过将这些正确的价值观融入乡村治理中,学生能更好地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带动村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行为规范,从而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积极向上的乡村社会环境,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促进乡村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思政教育资源
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思政教育资源,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首先,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如网络和移动终端等,深度开发乡村思政教育资源库。广泛收集乡村历史文化故事、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优秀村民事迹,制作成图文结合的多媒体资源。例如,拍摄老党员讲述革命年代的故事,记录乡村工匠进行传统技艺传承的全过程,既能展现乡村特有的魅力,传递思政教育的内涵,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素材。其次,充分利用网上学习、互动式讨论等手段,积极拓宽学生学习途径。构建线上思政学习平台,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平台学习。在互动讨论区中,学生可以就思政课程内容、乡村发展热点等话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适时地参与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学习“乡村振兴战略”时,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并探究思想教育的意义。这既可以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方便广大乡村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又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使思政观念深入人心,培养有时代担当、熟悉乡村、热爱乡村的新型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乡村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乡村青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质量,培养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在此过程中,乡村教育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随着实践的深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将在乡村教育领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服务乡村振兴。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监审:乔星琦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