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人文底蕴 提升青年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青年人的教育培养,十分关心农村青年人,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会议强调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强调了中国要实现全面现代化,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就提高农村青年人文素养问题提出过许多建设性的观点,如“我们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这一话语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培养是非常重视的。农村青年人不仅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支柱。因此,必须通过加强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村青年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代农村青年人文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新时代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等方面的素养。新时代农村青年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素养。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第二,精神素养。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等价值观念的培育。第三,情怀素养。包括对家乡、民族、国家的情感认同和关爱。第四,实践素养。包括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社会实践等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农村青年人文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其人文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乡村振兴、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1.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柱。农村青年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提升其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时代农村青年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其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科技素养等,才能在农业产业升级、乡村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只有提高农村青年的人文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提升,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升农村青年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其综合素质,使其在知识、精神、情感、实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人文素养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农村青年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自身的价值。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农村青年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3.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农村青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提升其人文素养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农村青年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青年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此外,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提升还有助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4.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新时代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农村青年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同时,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提升,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道德观念,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5.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新时代我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农村青年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农村青年增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6.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
新时代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农村青年作为民族复兴的希望,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青年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新时代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农村青年学习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国家发展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现状
在我国,农村青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水平亟待提升
第一,教育水平偏低。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由于地理、经济等原因,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都不及城市。这导致农村青年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人文素养的培养受到限制。第二,教育观念落后。在农村地区,部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第三,教育内容单一。农村学校的教育内容往往以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为主,忽视了音乐、美术、历史等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得不到全面地培养。
农村地区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影响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提高。农村青年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农村青年的学历层次较低。这导致了他们在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较低的教育水平使得农村青年在就业、创业等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
文化底蕴不足
第一,农村文化传承断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一些传统习俗和技艺逐渐消失。这使得农村青年在文化底蕴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二,文化生活单调。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青年人缺乏接触优秀文化成果的机会,难以培养高雅的文化品位和丰富的人文素养。第三,农村青年文化素养不高。他们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缺乏深入了解。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现代文明冲击时,容易产生文化自卑感,对自身文化传统缺乏信心。同时,农村青年在审美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农村青年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尊敬长辈、关爱子女、邻里团结等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和发扬。
价值观多元化
第一,传统观念束缚。在农村地区,一些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如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这些观念限制了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提升。第二,价值观念多元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农村青年面临着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外部信息鱼龙混杂。在农村青年中,部分人价值观扭曲,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追求。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部分农村青年价值观发生偏差,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滋长。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农村青年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缺乏坚定的信仰和信念。
缺乏人文关怀
农村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方面的困境。然而,由于人文关怀的缺失,他们很难得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部分农村家庭存在教育观念滞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农村青年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使得农村青年在面对困难时,容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一,农村青年缺乏人文关怀表现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由于城乡差距,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青年们在成长过程中难以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使得他们在知识储备、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城市青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第二,农村青年缺乏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农村青年面临的生活压力较大,如家庭负担、务农收入不稳定等。这些压力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但由于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缺失,他们很难得到及时的心理援助,导致心理问题逐渐累积。第三,农村青年在精神文化生活中也缺乏人文关怀。由于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和活动相对较少,青年们难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这使得他们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得不到满足,容易导致精神空虚和孤独感。
自我发展意识不足
农村青年在自我发展方面,普遍存在意识不足的问题。他们往往满足于现状,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这种现象使得农村青年在面临机遇时,容易错失良机,无法实现个人价值。农村地区存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如封建迷信、赌博等,对农村青年人文素养产生负面影响。
新时代农村青年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加强农村青年人文知识教育
第一,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人文知识培训,提高农村青年的人文知识素养。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为农村青年授课,提高其人文知识素养。第二,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搭建线上学习平台,让农村青年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第三,加强农村学校教育改革,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改革,将人文知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高农村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育正确价值观念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精神认同。第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农村青年的民族精神认同。第三,倡导传统美德。通过宣传传统美德,引导农村青年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强化情感教育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激发农村青年对家乡、民族、国家的情感认同,培养其关爱和责任感。第一,举办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文艺演出、民俗活动等,激发农村青年对家乡、民族、国家的情感认同。第二,加强情感沟通。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情感交流等活动,帮助农村青年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其关爱和责任感。第三,树立榜样示范。表彰优秀农村青年,宣传其典型事迹,激发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榜样。
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培养农村青年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第一,组织社会实践。鼓励农村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等活动,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第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农村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其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第三,加强团队协作训练。通过开展团队拓展、协作竞赛等活动,提高农村青年的团队协作能力。
发挥政策扶持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青年人文素养提升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第一,制定扶持政策。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农村青年人文素养提升提供保障。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农村青年人文素养提升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第三,优化成长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青年成长环境,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条件。
创新教育模式
结合农村实际,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为农村青年人文素养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第一,结合农村实际,充分考虑农村青年的实际需求,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第二,开展特色教育。挖掘农村特色资源,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活动,提高农村青年的兴趣和参与度。第三,强化实践环节。将实践环节融入教育过程,让农村青年在实践中提升人文素养。
总之,农村青年人文素养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教育、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建设,才能有效提升农村青年的人文素养,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农村青年人文素养问题研究,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编校:张春兰
网络:吴飞飞
监审:苏子君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