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一剪芳华,纸行不辍——记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宁乡镇庞家会村剪纸

时间:2025-02-26 09:18:50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和羽楠

  在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宁乡镇有一个不起眼的村落——庞家会村,却因为剪纸艺术而被誉为“华夏剪纸第一村”。

  庞家会村的村民们在日常生活、劳动之余,把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一张张剪纸作品。每张剪纸作品都技艺精湛、精美绝伦,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丰富的艺术价值,不仅彰显着庞家会村村民们的智慧,也展现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村民们投身剪纸艺术除了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外,也让艺术大花园更加丰富多彩。她们的剪纸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展览上大放异彩,为世人呈现了一场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如今,庞家会村已经成了当之无愧的华夏剪纸艺术的摇篮,向世界展示着中阳剪纸的独特魅力和非凡成就。

剪纸艺术精美

  庞家会村剪纸与享有盛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阳剪纸同出一脉,其剪纸艺术历史悠久,经世代传承发展,或可上溯至遥远的汉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这门技艺在庞家会村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日益凸显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为农村妇女抒发内心情感、展现自我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庞家会村的妇女们,将乡土大地视作艺术的天然土壤,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和剪刀,在薄薄的纸张上演绎着一出出精妙绝伦的“指尖芭蕾”。她们擅长从日常点滴中汲取灵感,无论是人物、植物、动物还是器物,都能成为她们创作的蓝本。她们随心所欲地剪裁,通过夸张与变形等艺术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与思绪淋漓尽致地融于剪纸中。

  在朴素的创作观念的指导下,庞家会村村民的剪纸与她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祭祀、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都不乏剪纸的身影。

  在剪纸的世界里,鱼、青蛙、蛇、兔子、鸟等自然生灵被赋予了生命,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从中可以看到当地村民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而莲花与水的和谐共生、蛇与兔的巧妙结合,更是将远古的图腾涵义与华夏民族的深厚信仰巧妙融合,令人叹为观止。

  值得一提的是,庞家会村的剪纸艺术还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独特的民俗元素,每一件作品都是中阳地区文化的生动写照与缩影。

  这里的剪纸作品既以岁时节令为主题,同时也将中阳地区的生产生活习俗跃然纸上。翻开一张张剪纸作品,就能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更深入的了解,如《开锁锁》等作品,就以细腻的刻画笔触,生动地记录了中阳地区的小孩子在过十二岁生日时的开锁仪式,这一传统习俗也借助剪纸得以保留。

  表达吉祥喜庆的寓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在庞家会村的剪纸作品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剪纸窗花,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氛围,也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

  在婚嫁这一人生的重要仪式中,庞家会村的剪纸作品也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扮演着关键角色,成为营造喜庆气氛的重要道具。在新娘的嫁妆上,“麒麟送子”“鱼儿扑莲”“鸳鸯戏水”等剪纸元素格外醒目,精美的构图、细腻的线条,剪纸化作亲民的艺术,装点着每一件嫁妆,为新人送去了喜庆与温馨。

  喜花上也有剪纸的身影,如“龙凤戏珠”“蛇盘兔”等,极具乡土风情意味的动物形象开出了艺术的花蕾,为新人送去了一抹馨香,寄托着夫妻和睦、百年好合、幸福生活的柔情期盼。

  以“红枣、笙、桂圆、孩童”为元素创作的剪纸作品,寓意着“枣生贵子”,寄托了人们对新人新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子孙满堂的深切期望。而石榴、桃子、佛手瓜等自然界的果实与植物,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分别象征着“多子”“多福”“多寿”,美好寓意贯穿了新人的一生,祝愿新人在未来的生活中长乐无忧。

  此外,庞家会村的剪纸艺人们还擅长将中阳县境内流传已久的古老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融入剪纸之中,借由她们的巧手,这些古老的故事得以穿越千年,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滋养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例如,《张屠夫升仙记》《猪八戒吃西瓜》等作品,故事情节丰富,趣味非凡,展现了中阳劳动人民朴素的道德观念与生活情趣。同时,借剪纸这门艺术,这些故事得到重新演绎,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得以领略中阳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剪纸的创作过程中,庞家会村的剪纸艺人们倾注了无尽的心血与智慧。她们精心挑选质地细腻、色泽鲜艳的红纸作为创作材料。对红纸的中意,来源于当地百姓朴实的心愿,红色在他们心中代表着吉祥、喜庆。

  在勾勒剪纸的图案轮廓雏形时,她们熟能生巧,随手便能勾勒出流畅、优美的线条,山川河流、花鸟鱼虫、勾栏建筑等霎时跃然纸上,极富艺术魅力。让你不由自主地相信,只要她们愿意,一切事物都可以脱胎换骨变成可传世的艺术,令人为之惊叹。

  剪纸的精髓在于“剪”。庞家会村的艺人们手持剪刀,如同舞者般轻盈地在纸面上跳跃,每一次下剪都精确无误,每一道线条都流畅自然,在艺人的巧手下,一幅幅生动的剪纸作品跃然纸上。

  这些色彩缤纷、寓意吉祥的剪纸作品,不仅展现了庞家会村妇女们的艺术才华与创造力,更体现了她们对乡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传承意识。正是有了她们的坚守与传承,庞家会村的剪纸艺术才得以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中阳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值得骄傲的是,在时代的浪潮中,庞家会村的剪纸艺术并没有被遗忘,反而焕发出了历久弥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许多中阳剪纸非遗传承人都聚集在庞家会村,她们携手并肩,在庞家会村这片艺术的沃土上,共同开启了一场传承与发展剪纸艺术的旅程。

  在过去,庞家会村的剪纸技艺的传承方式格外朴素,只凭着对剪纸的热爱,母女、婆媳间因着亲情缘分教授与传承,邻里妇女因着一份喜爱互相切磋,如此将这门艺术传承了下来。


剪纸可以用于窗户装饰

  那一双双巧手剪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案,将中阳县过去的古老记忆、民间习俗、谚语兼容并包,构筑出一个充满魅力的剪纸世界,让世人得以窥见中阳过往的繁华。而今,这项技艺已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赞誉与喜爱。

  为了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长久地延续,庞家会村的传承人们不遗余力地投身剪纸艺术的传承工作中。王计汝、刘玉连等中阳剪纸的杰出代表率先作出表率,自觉投身剪纸艺术的传承中。

  庞家会村还在村委会建立了专业的剪纸工作室,为剪纸艺术传承提供了平台。剪纸艺人们除了在此地进行剪纸等艺术创作外,还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欢迎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剪纸爱好者、剪纸艺人们,她们共同分享、交流剪纸技艺,与剪纸艺术的爱好者共同书写剪纸艺术的现代化新篇章,为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传承与发展剪纸艺术的道路上,庞家会村还格外注重对新一代剪纸艺人的培养。她们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剪纸艺术的科研和教育活动,通过开设剪纸课程、举办剪纸工作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学习这一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

  庞家会村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同样频繁而深入。通过举办剪纸艺术展览、参与国际剪纸节等活动,庞家会村的剪纸艺术得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其独特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和艺术家的目光,更促进了庞家会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剪纸艺术的国际化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剪芳华,纸行不辍。庞家会村的剪纸艺术,如同一首悠长的诗,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与情感;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如同一束光芒,照亮了人们的灵魂。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庞家会村的剪纸艺术能够继续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来自黄土高原的温暖与美好。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亮丽风景。

  编校:陈绪绚

  网络:吴飞飞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