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新乡贤为乡村治理加柴添火

时间:2025-02-24 15:01:30来源:安徽大学 文字:陈唯唯

相关背景

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历史性成就是全体中国人民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一次伟大胜利。至此,我国已有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一成就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意志和综合国力,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全面战胜贫困不仅改善了数万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不能仅满足于当前的成就,而应持续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确保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社会的长期和谐与稳定。

新乡贤助力乡村善治与乡村振兴

  “新乡贤”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兴概念,它符合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新乡贤与乡村有着密切的人缘、亲缘、地缘等关系,是技艺精湛、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乐于为乡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可以有效解决乡村人才紧缺问题,增强乡村发展的建设性力量,从而引导乡村风气,化解社会矛盾,推进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农民聚集在乡村,将实现人生目标同服务国家战略相结合,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风景、新机遇。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人才振兴。新乡贤的出现,让乡村有了新风貌,促进了乡村的有效治理与和谐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时代价值

新乡贤是乡风文明的实践者

  新乡贤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文化价值,也积极吸收、融合现代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这使新乡贤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他们改造和创新传统文化,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文化修养融入实际行动,有效地发挥了文化牵引和推动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新乡贤不仅推进了乡村文化的转型,还引导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乡风文明,他们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引领社会风尚,改善乡俗民风,弘扬社会正气。

新乡贤是乡村善治的促进者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6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新乡贤是推动和落实这一指导方针的关键力量。作为乡村社会的公共权利载体,新乡贤深入参与乡村的管理和公共事务,能够有效地解决和矫正乡村治理体制中存在的偏差和失衡。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知识优势,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的公共决策和项目运行,助力制度的建立和优化。此外,作为农民的代言人,新乡贤积极表达农民的需求和意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化解乡村内部的矛盾,加强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从而增强农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新乡贤是生活富裕的推动者

  新乡贤通过创新和企业化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许多新乡贤是离退休人员、长期外出经商者或回乡创业的个体,他们携带丰富的社会关系、人脉资源和经济资本回到乡村。这些资源被有效地应用于加强城乡联系、工农互动,并为乡村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新乡贤凭借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信息优势,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资源,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和深加工业,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并引导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

新乡贤参与乡村善治的内在要求

具备崇高的思想觉悟

  在浙江省嘉兴市,新乡贤不仅是乡村文化和精神的领导者,更是传统与现代价值观融合的桥梁。他们代表着高尚的道德规范,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了其教化和引导的力量。例如,在南湖区,新乡贤组织的一系列传统节日活动不只是文化庆典,也成为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渠道。这些活动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历史意识,极大地增强了社区成员间的凝聚力,并深化了当地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与支持。通过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维护,新乡贤实质上推动了德治建设的深入人心,并为社区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掌握卓越的知识技能

  嘉兴市的新乡贤借助其广泛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致力于服务、建设和奉献乡村社区。他们不仅推广现代化的工作方法,还引入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乡村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需求。在海宁市,新乡贤利用其在生态农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带领当地农民向更加可持续的农业模式转型。他们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环境可持续性,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此外,新乡贤积极倡导并参与建立的智慧组织和自治组织,不仅提高了治理效率,也加强了社区成员间的互动和参与。通过这种方式,新乡贤在推动社区发展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方面起到了核心驱动作用。

饱含深厚的乡土情怀

  嘉兴市的新乡贤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归属感。即使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多重挑战面前,他们依然坚守对乡村的忠诚和热爱,致力于提升乡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平。这种深厚的情怀不仅促进了嘉兴市产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也帮助建立了新时代乡村的积极形象。新乡贤的努力显著增强了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他们成为乡村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关键力量,确保了乡村文化的生生不息和地方经济的持续繁荣。

新乡贤参与乡村善治的现实困境

  嘉兴市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然而,在乡村治理和振兴过程中,新乡贤的参与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关系到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成果,也反映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法治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缺失

  在嘉兴市,尽管新乡贤在乡村社会中拥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但他们在法治建设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新乡贤在普及和应用乡村法律知识方面存在显著短板。他们在处理土地纠纷、家庭矛盾等常见问题时,往往依赖传统的调解方式,而不是正规的法律程序。这导致许多涉及法律的问题得不到规范处理,甚至有时导致农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维护。此外,新乡贤在推广国家政策和法律方面显示出的积极性不足,缺乏将政策法规转化为乡村发展具体动力的能力。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嘉兴市的乡村地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文化转型。一方面,新乡贤承担着维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责任,努力保持乡村的文化身份和连续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的乡村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遭到误解和忽视。在实际操作中,嘉兴市的一些新乡贤在推广传统节日和习俗时,经常遇到年轻一代的冷漠甚至抵触。这种现象反映了新乡贤在平衡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拉锯战,他们面临身份的困惑和角色的双重压力。这种文化上的挑战对乡村的长远发展造成了隐患。

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的不完善

  在嘉兴市,新乡贤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尚未完全适应现代乡村治理的需求。尽管乡贤理事会和乡贤议事会这样的组织已在一些地区建立,但它们的功能和影响力普遍受到限制。这些组织常见的问题,包括职责划分不明确和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直接影响到新乡贤的工作效率和动力,使他们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乡村发展需求。此外,这些组织在引导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实际影响有限,这不仅削弱了新乡贤的积极性,也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推动社区发展和应对当地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

参与渠道的限制与资源配置的不均

  嘉兴市的新乡贤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社会关系,但他们在乡村治理中的实际参与渠道却异常狭窄。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的人才和资源不断流向城市,使乡村地区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和资源匮乏问题。这种现象在嘉兴市尤为明显,新乡贤在推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因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参与机会有限而难以有效发挥自身优势,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乡村地区的发展潜力无法得到充分挖掘,新乡贤的资源和能力未能得到最优化利用。

  嘉兴市的新乡贤在乡村善治中所面临的困境,反映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创新、法治与习惯、中心与边缘之间的复杂互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提升新乡贤的法律和政策能力、促进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改革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以及拓宽新乡贤的参与渠道等多个方面着手。这不仅是嘉兴市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新乡贤参与乡村善治的对策思考

增强法治教育和实践能力

  法治意识的缺乏是限制嘉兴市新乡贤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政府与法律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新乡贤定期提供专门的法律培训。这些培训课程应覆盖基础法律知识、乡村特有的法律问题解决方案及法律工具的应用技巧,特别是如何处理土地纠纷和家庭矛盾等常见问题。此外,通过建立法律实践平台,新乡贤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参与到真实案例的处理中,有效提升他们的法律实践能力和法治实施能力。这不仅能帮助新乡贤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也能增强他们在乡村治理中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融合

  嘉兴市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边缘化的风险。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建议设立文化传承中心,作为新乡贤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平台。该中心应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教学等,特别注重吸引年轻一代的参与。将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展览和虚拟现实技术,融入传统文化的展示和教学中,通过更具吸引力的形式呈现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年轻人的兴趣和参与度。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也能激发社区内部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为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改革和完善组织结构

  新乡贤的工作效率往往受限于现有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嘉兴市需要重新梳理乡贤理事会和乡贤议事会的功能,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确保这些机构能够有效地支持新乡贤的工作。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如项目管理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帮助新乡贤更科学地制定和执行乡村发展计划。同时,设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新乡贤的工作效果,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拓宽参与渠道与多元化发展

  为了解决新乡贤参与渠道狭窄的问题,嘉兴市应建立更开放和包容的平台。首先,利用现有的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济组织,为新乡贤提供更多参与乡村经济管理的机会。其次,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室”,吸引学术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化到乡村,同时为新乡贤提供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最后,开发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使新乡贤即使不在本地也能参与乡村治理。拓宽了参与渠道,有利于吸引更多城市甚至海外的人才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

  通过这些对策,嘉兴市的新乡贤不仅能更有效地参与乡村善治,也能成为推动乡村现代化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这不仅是对嘉兴市乡村治理系统的革新,也是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实践和贡献。

  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不仅是对历史发展的重新发掘,更是对社会的重新组织。新乡贤的加入得到了中央的明确支持,并展现了实际的创新作用。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新乡贤在经济、思想和制度等方面提供帮助,使乡村改革更具成效。此外,为了有效推动乡村治理,必须拓宽新乡贤的参与渠道,大力挖掘新乡贤资源,激活优秀的乡贤文化,传承乡风文明。同时,加强新乡贤的法治意识和多元治理主体的建设,强化新乡贤在推动乡村良政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吸纳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将新乡贤的知识、视野和技能应用于乡村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监审:陈亚丽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