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苗仙湖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发展概况
苗仙湖现代农业园区位于自贡市富顺县狮市镇,紧邻自隆高速狮市出口,地理位置优越。该园区自成立以来,始终以马安村为核心,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全市脱贫攻坚的标杆村、川南地区脱贫攻坚的样板村以及全省“四好新村”示范村。其建设理念是通过镇村一体、产村相融的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的同步推进。苗仙湖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初期,明确了两个发展定位,即“沱江之滨的特色村落”和“狮市古镇的镇村一体”。基于此,园区提出了以“一中心、两带、三基地”为核心内容的“123”发展思路,即建设马安“四好新村”中心村。该中心村不仅是园区的核心区域,还承担了带动周边村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新村建设,马安村实现了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示范点。
发展模式
苗仙湖现代农业园区致力于建设以“柑橘+生猪”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并采取种养循环的方式。为了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园区打造了两条重要的产业带。一是桃花溪环形农旅体验带,该带围绕桃花溪构建了农旅结合的生态体验区,成为游客体验农业生产和自然风光的重要场所。二是苗仙湖百年桂圆林沿江旅游带,通过依托沿江生态优势和百年桂圆林等自然资源,打造了集生态旅游和农业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带,进一步推动了该区域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苗仙湖现代农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自2017年成立以来,依托“柑橘+生猪”绿色种养循环模式,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园区通过产业链延伸、新业态发展、科技创新等多项举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科技创新成效,成为地方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园区成功进入了省五星级园区的名单,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园区现代农业建设成果的肯定,也为园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效益
苗仙湖现代农业园区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其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园区重点打造的“柑橘+生猪”绿色循环种养模式,不仅实现了种植和养殖的有机结合,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循环。园区内的海升标准化柑橘示范基地和德康生猪种养循环基地,分别占地3 000亩(约2平方千米)和年出栏4000头,其规模化的生产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业产值。在柑橘产业方面,园区与三家大型商超建立了合作关系,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保障了柑橘产品的销路,并通过“古驿水乡”网络销售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市场渠道。园区还通过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富顺柑橘”,实现了品牌化经营,推动了柑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9年,园区品牌农产品的销售额达到了1.86亿元,占园区销售总额的82%,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社会效益
苗仙湖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尤其是在脱贫攻坚和村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园区覆盖了狮市镇的马安、花市、花园、桃花、菱角、竹米等六个村,面积达23.23平方公里,受益人口为18310人,其中包括960名贫困人口。园区在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的过程中,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引入自贡市柳溪小镇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园区组织了农村旅游和美食节等活动,进一步活跃了当地的经济氛围,形成了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生态效益
苗仙湖现代农业园区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其绿色循环农业模式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园区通过发展“柑橘+生猪”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利用,显著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荷。具体来说,园区通过生猪养殖产生的有机肥料,直接用于柑橘种植,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不仅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还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苗仙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园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了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系统和节水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科学性。园区建设了4 200亩(约2.8平方千米)的物联网基地,通过实时监控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数据,精准调控农业生产中的水肥使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效率。园区还积极推动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通过建设柑橘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和果品库房,实现了农产品的标准化处理,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园区还通过“接一连二带三”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在品牌建设方面,园区成功推广了“清谷田园”“枝纯”等柑橘品牌,并实现了绿色商标“世英”的100%使用率。这些品牌的打造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园区的整体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园区管理难以形成合力
富顺县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设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中心,涉及省、市、县三方,省统筹、市协调、县执行,并建立了相应的推进体系和工作机制。然而,在园区运营管理方面,尽管设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但却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此外,园区甚至没有成立管委会或工作专班,缺乏专职工作人员,导致管理和建设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缺乏专业的带头人和团队,使得运行管理难以形成较强的合力。
主导产业同质化矛盾突出
苗仙湖现代农业园区以柑橘和生猪产业为主导,与四川地区同质化程度较高,园区面积较小,对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发展不利。主导产业同质化严重,导致柑橘产业一度陷入低水平竞争陷阱,出现“果贱伤农、丰产不丰收”等问题。例如,某地的爱媛柑橘单价从4元降到2元。此外,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品牌化程度不高,政府主导项目多而市场参与少,规划统揽缺乏运营谋划等问题也存在。部分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缺乏后期运营团队的参与,导致项目完工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造或重新装修。
“人地钱”三要素制约园区发展
人才制约。随着园区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合同纠纷、土地纠纷、追索劳务报酬纠纷等问题。然而,园区却面临着法律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导致民事纠纷的处理常常耗时耗力。与此同时,园区也缺乏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使得现代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再加上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现代农业的有效推进受到了限制。
土地制约。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畅通度有待改进,目前存在着自发性、随意性和分散性的问题。许多单块土地被零散地流转,而整村连片的土地流转却较为少见,这导致规模化流转面临着困难。此外,土地流转后期的跟踪管理也不够到位,有些地区出现了非农化现象,使得恢复林地和草地的难度较大。
资金制约。农业项目的投入规模较大,所需的周期较长而且回报较慢,这种特点使得吸引社会资金变得更加困难。目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融资渠道相对有限,而引进的海升集团也因内部原因宣告破产,无法支付土地流转金。尽管园区已经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但该企业仍然无法履行其义务。
种植效益不高导致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
苗仙湖现代农业园区尽管通过“园区+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力图吸纳园区内农户参与园区建设,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小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仍然不高。园区以柑橘和生猪为主导产业,虽然产量较高,但由于市场上柑橘类水果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水果价格持续走低,甚至出现滞销情况。这种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了农户的收入预期,削弱了他们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农业市场中,较为单一的农产品结构使得园区在面对市场风险时缺乏弹性和应对能力,进一步加剧了农户的收益不稳定性。园区所在区域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主要原因在于富顺县距离成都市较近,大量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园区内留守的多为老年人群体,其生产效率偏低,且文化水平和科技素养相对不足,使得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与推广难以有效开展。劳动力的不足和老龄化问题不仅限制了园区的生产效率提升,还进一步削弱了农户参与农业生产的意愿。
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明确管理机构,完善管理运营
通过加强县委书记领导小组的作用,确保其发挥指导和决策的作用。应建立健全园区管委会或工作专班,专门负责园区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为了提升运行管理的合力,还应该引进专业的带头人和团队,提高管理水平。此外,需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以便提高园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统筹做好园区整体规划,做好园区后期运营
应根据《富顺县“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统筹做好苗仙湖园区整体规划,一是在区域布局上,虽说园区主导产业是“柑橘+生猪”,但还应坚持多元化发展理念,多样化主导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可以引入多种经济作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培育的品种应区别于同样以柑橘为主导产业的园区,需与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充分沟通和合作,以确保项目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二是政府在统筹规划时要更加注重运营谋划,从市场角度出发,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并将后期运营团队纳入规划中,确保项目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运营效益。三是政府在园区建设中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市场参与,建立公私合作机制,引入有经验的运营团队,提升品牌化程度。四是应该加大园区改造和装修的力度,确保项目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持续加大“人地钱”三大要素投入
首先,在人才制约方面,园区管理机构应该加大对法律人才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合作与交流,吸引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加入园区,以便能够及时解决各类纠纷。同时,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农业专业技术的提高和现代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与应用,提供更全面、及时的农业技术服务。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从而减少纠纷的发生。加强对资金的监管,确保引进的资金能够有效地用于园区建设和发展。
其次,在土地制约方面,应当加强土地流转机制的改革,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流转过程合规、透明,并减少流转的自发性和随意性。为了增加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的机会,应鼓励农民间进行整村连片的合作,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需要加强流转后期的跟踪和管理工作,确保流转后的土地得到合理利用,防止出现非农化现象。还应当注重提供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和服务。这包括为农民提供专业的土地流转咨询,帮助他们了解流转政策和程序,解决流转过程中的问题。
最后,在资金制约方面,园区可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项目。例如,税收优惠、补贴政策或申请专项基金等。政府的干预可以为农业项目提供更稳定的投资环境。园区需积极探索其他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这需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合作来建立合适的融资框架,以满足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
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筑牢联农带农机制
园区柑橘和生猪产业的同质化问题严重,园区可通过产业结构多样化和产品高端化来提升市场竞争力。首先,要积极引进优质新品种,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具有市场差异化优势的柑橘品种,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此外,可以通过引入绿色有机认证、地理标志保护等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园区应探索农产品的深加工路径,通过延长产业链,开发柑橘类精深加工产品,如果汁、果酱、柑橘精油等,增加农产品的多元化利用,进一步提高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农户收益。
园区劳动力老龄化、生产效率偏低的问题,政府和园区管理方可以联合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定期开展新技术推广和适用性培训,重点普及智能化农业设备的使用、精准农业技术和绿色种养循环技术,帮助农户提高生产效率。为进一步激发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可以采取“订单农业”模式,通过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保障农户的基本收益,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对农户收入的负面影响。
针对龙头企业破产和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园区应建立健全的市场风险防范机制。政府和园区管理方应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户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减轻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编校:郭欢
网络:吴飞飞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