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西蒲锦绣图——记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西蒲村
西蒲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距北格镇人民政府7.5千米。西蒲村北邻孙家寨村,西与东草寨村相接,东面与东蒲村相邻。55国道与208国道在西蒲村东北方向1.4千米处交汇,不仅为西蒲村创造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也为该村的发展注入了动力。西蒲村的西北侧,汾河宛如一条银色的绸带,静静地流淌着,为西蒲村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汾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波光,倒映着西蒲村的绿树,满目尽是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致。
西蒲村耕地面积达1020亩(约0.68平方千米),户籍居民241户,918人。在这片土地上,勤劳的村民们耕耘着希望,收获着幸福。
西蒲村党群服务中心
近年来,西蒲村不断夯实基层党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随着西蒲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21年,西蒲村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2年,西蒲村入选“山西美丽休闲乡村”。
夯实基层党建
为了进一步优化党支部的活动场所,发挥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西蒲村村“两委”积极协调村内的场地资源,通过多方筹资,建设起一个占地13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该党群服务中心集党员活动与文体活动于一体,为党员和群众提供了一个高效、温馨、便捷的多功能空间。
在党群服务中心内,西蒲村党支部精心设置了包括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之家、便民服务站、党群议事厅在内的20个活动场所。在这里,党员们可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村民们则可以获取便捷、高效的服务,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党群服务中心的建成,不仅丰富了党员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与此同时,西蒲村党支部还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学习形式。他们开通了党建专栏,通过这一专栏及时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此外,党支部还充分利用微信群和朋友圈等媒介,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决策部署深入人心,激发了党员和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西蒲村入口处的牌楼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西蒲村党支部组建起了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这些党员志愿服务队以“组建微团队、划分微网格、用活微喇叭、办好微活动、实现微愿望”为内容的“五微服务”工作法为抓手,深入开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和人口普查等一线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经过不懈的努力,西蒲村的志愿服务体系逐渐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西蒲村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清廉文化建设方面,西蒲村党支部同样不遗余力,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乡规民约、家风家训中的“廉洁因子”,聚焦群众对廉洁文化的认同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还增强了他们的廉洁自律意识。
同时,西蒲村还建起了一条廉政文化长廊,将廉洁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廉洁文化“出圈出彩”“入脑入心”。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新时代廉洁文化的感召力,还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坚定了党员干部不懈奋斗、恒守初心的决心和信心。
挖掘红色资源
早在2018年,西蒲村就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深入发掘民情村史,挖掘出了渡口文化、红色文化、晋商文化和农耕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元素的挖掘,强化了西蒲村村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
明清时期,西蒲村曾是汾河上的重要渡口,是晋中地区商贸往来的交通要道。和平年代,渡口是客商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战争时期,这里就成为重要的关口,从保存的历史资料中,西蒲村挖掘出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里曾经涌现出很多感人的革命故事,为了唤醒人们对渡口的记忆,2019年,西蒲村在滨河绿地上精心规划并建设了西蒲红色渡口文化广场,让人们能够在这里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渡口的往昔辉煌。
2021年4月,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论持久战》在山西”展览馆在西蒲村正式开馆。这座展览馆有7个展览室,通过图文展板、历史物件和纪录片等多种形式,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论持久战》的创作历程与深远影响,让人们在参观过程中近距离感受西蒲村的“红色魅力”。
在此基础上,西蒲村以西蒲红色渡口文化广场和“《论持久战》在山西”展览馆为主要阵地,建立了西蒲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基地还联合小店区委党校的教授、讲师,采用现场教学、专题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模式精心打造了诸多精品课程。这些课程深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喜爱,还为西蒲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2021年,西蒲村累计接待200余个单位、2万余人次参加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营业收入超过23万元。
西蒲村的“浅陌村舍”农家小院
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西蒲村在“《论持久战》在山西”展览馆的东面,又陆续建起了7个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宿小院。这些小院环境优雅、设施完备,能让游客在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感受到西蒲村的独特魅力。此外,西蒲村还规划建设了“红色餐厅”,为前来观光的游客提供了诸多便利。
2023年7月,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太原市小店区“文艺下基层活动”摄影展在西蒲村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举办。摄影展由太原市小店区文联主办,西蒲村党支部协办。展出的作品选题丰富,涵盖中共二十大召开期间,太原市小店区的节日庆典、城乡美景、红色传承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小店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就和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摄影展吸引了许多村民和游客前来参观,进一步提升了西蒲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西蒲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的提档升级工程。西蒲村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旨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为村民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整体生活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西蒲村的村干部们主动“走出去”,积极寻找那些既符合西蒲村实际情况,又具备广阔市场前景和强大带动能力的项目。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在2024年成功引进了多个优质项目,如“浅陌村舍”农家小院、二手车交易平台项目以及本末汤品绿豆冰沙加工厂等让更多的村民能够在家门口找到满意的工作,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25万元的经济收益,实现了西蒲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修缮中的甘露寺
“浅陌村舍”农家小院是西蒲村在2024年成功引进的优质项目之一。在“浅陌村舍”农家小院试营业期间,小院内停车位较少,无法满足游客的泊车需求。得知这一情况后,西蒲村村“两委”迅速行动起来,与村民积极协调,通过拓宽道路、补划停车位、充分利用现有停车场等方式,有效解决了游客停车难的问题。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游客的赞誉,也为“浅陌村舍”农家小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自2024年6月正式营业以来,“浅陌村舍”农家小院凭借独特的氛围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煮茶、烧烤、团建。每逢周末,这里的单日客流可达上百人,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同时,“浅陌村舍”农家小院还吸纳了4位村民就业,为农户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西蒲村还引进了山西仓融科技有限公司,深化发展以蔬菜水果加工、分拣、仓储、配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同时,他们还建设了西蒲果蔬加工仓储配送中心,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激发了自身经济活力。
2024年11月,“丰收到家”甄选农特产品品鉴会在西蒲村成功举办。这次品鉴会不仅展示了西蒲村的优质农产品,更吸引了众多参展商、销售商前来参观洽谈。在会上,西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宏彬从优良水质、地理位置、政策扶持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西蒲村的综合优势,并对本土优质农产品进行了逐一推介,包括羊蝎子火锅、渡口烧鸡、石磨杂粮、特色泡菜等40余种农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上乘,赢得了参会者的一致好评。
通过互动品鉴、线上推介等方式,多家企业与西蒲村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这不仅提升了西蒲村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更凝聚起爱农、助农、兴农的强大社会合力。
为了服务好入驻企业,西蒲村村“两委”充分发挥“金牌店小二”的精神,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从项目落地、厂房建设、证照办理到完善配套,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全流程跟进和纾困解难。这种贴心的服务,不仅让入驻企业感受到了西蒲村的诚意和热情,还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与此同时,西蒲村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西蒲村村“两委”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不断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更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西蒲村的红色文化主题彩绘
在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西蒲村还通过实行“村集体牵头+企业入驻+农户投入”的发展模式,全面盘活了村中闲置的院落资源。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为西蒲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西蒲村村“两委”计划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开发“小院+研学”“小院+采摘”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希望通过这些创新举措,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助力西蒲村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式发展。
此外,西蒲村村“两委”还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建设了一个占地200亩(约0.13平方千米)的蔬菜日光节能温室基地和600亩(约0.4平方千米)的玉露香梨种植基地。这两个基地的建成,为西蒲村城郊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短短几年间,西蒲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下水改造、天然气入户、整村绿化亮化等工程依次铺开,使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西蒲村不断夯实基层党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正朝着文旅小镇的目标迈进。
展望未来,西蒲村将继续乘风破浪,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将越绘越精彩。
终审:魏文源
监审:罗学茹
编校:王文娟
网络:吴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