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体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时间:2025-05-16 10:30:59来源: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文字:李炜

  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 “三农” 问题。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的诸多路径中,体育产业发展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通过探讨体育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当前乡村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有助于为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体育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强大的经济带动作用和社会影响力。在乡村地区发展体育产业,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丰富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力,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

乡村经济发展新引擎

  体育产业在乡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推动乡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乡村体育赛事为例,近年来,“村BA”“村超”等乡村体育赛事火爆出圈,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些赛事不仅门票收入可观,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据统计,在举办“村BA”的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赛事举办期间周边农家乐营业额同比增长数倍,民宿入住率接近100%。同时,体育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的融合,催生了体育旅游、体育康养等新兴业态。乡村地区可以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开发体育旅游线路和项目,如登山、骑行、民俗体育体验等,吸引游客。例如,浙江省安吉县的部分乡村,通过发展户外骑行、露营等体育旅游项目,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和体育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体育是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一是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使乡村文化得以延续。许多乡村都有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蒙古族的摔跤、侗族的抢花炮等,这些项目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代代相传,使乡村文化得以延续。二是体育可以促进文化内涵的传递。体育活动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如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等。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和传承这些文化内涵,进而主动将乡村文化的精神内核传递下去。三是体育可以推动乡村文化记忆延续。体育赛事和活动常常成为乡村的集体记忆,如一些乡村的龙舟比赛,每年举办时不仅能增强村民们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有助于乡村文化记忆的延续。

  体育是乡村文化创新的有力驱动。一是可融合现代元素。现代体育理念和项目可以与乡村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例如,将街舞、极限运动等现代体育项目引入乡村,与当地的民俗文化融合,创造出新颖的表演形式或竞赛活动。二是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借助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广泛影响力,可以创新乡村文化的传播方式。通过网络直播体育赛事,将乡村的风土人情、传统技艺等文化元素展示给更多人,吸引外界对乡村文化的关注,为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契机。三是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体育活动能够激发村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乡村文化创新提供动力。村民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启发,将体育元素融入乡村的艺术创作、文化产品设计中,创造出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作品。

  乡村文化为体育发展提供土壤。一是为体育发展提供文化资源。乡村丰富的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等为体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体育赛事的主题、规则、表演中,能够赋予体育活动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地方特色。二是为体育活动的开展营造文化氛围。乡村特有的文化氛围和传统习俗,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构筑了优质的社会环境。在一些重视传统文化的乡村,村民们更愿意参与和支持体育活动,形成了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三是乡村文化会影响体育价值观。乡村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会影响村民对体育的认知和态度。例如,强调集体主义的乡村文化,会使村民更倾向于参与团队体育项目,注重体育活动中的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

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助推器

  体育活动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一是助力增强村民体质。通过参与跑步、篮球、广场舞等体育活动,村民能锻炼体魄,提高身体机能,降低疾病发生率,以更健康的状态投入到生产生活中,提升乡村整体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为乡村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二是促进人际交往。体育活动为村民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打破了家庭和邻里之间的隔阂。例如,村民们组队参加篮球赛,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增进彼此了解 ,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丰富精神生活。体育活动能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乡村生活增添乐趣和活力。例如,举办趣味运动会,设置多样化趣味赛事项目,让村民在参与中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压力,减少不良行为和矛盾冲突的发生,营造积极向上的乡村氛围。四是培育文明乡风。体育活动蕴含的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尊重规则等精神,有助于培育文明乡风。在体育赛事中,村民们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将这种精神带入日常生活,促进乡村社会的文明进步。

  乡村社会和谐发展为体育活动提供保障。一是为体育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和谐发展的乡村会有更多资源投入到体育设施建设和活动组织中。乡村经济发展了,就具备经济实力修建体育场馆、购置体育器材,进而为村民开展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二是营造社会环境。在和谐的乡村社会中,村民之间关系融洽,对体育活动的支持度和参与度更高。大家会积极响应体育活动的号召,共同参与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三是提供组织保障。和谐发展的乡村通常有更完善的基层组织和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协调体育活动的开展。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制订体育活动计划,整合资源,确保体育活动有序进行。

体育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发展涉及赛事组织、场馆运营、体育培训、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能为乡村居民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包括赛事工作人员、体育教练、民宿服务员等。在部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乡村,当地村民通过担任赛事志愿者、工作人员,以及经营农家乐、民宿等,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通过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活动,乡村特色农产品得到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销售渠道得以拓宽,价格也有所提升。例如,在一些乡村马拉松赛事中,赛事组织者设置农产品展销区,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推荐给参赛者和游客,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

改善乡村基础设施

  为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乡村需要建设和完善一系列体育基础设施,如体育场馆、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场地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满足了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改善了乡村的整体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条件。例如,一些乡村建设了多功能的体育公园,其中配备了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既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场所,也提升了乡村的形象。而且,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还形成了招商引资与旅游引流的双重效应,持续激活经济发展活力。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乡村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得到相应改善,进而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农民健康素质

  体育运动对于提高农民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乡村地区农民因长期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加之健康观念相对滞后,农民的健康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发展体育产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农民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农民的体质,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以缓解农民的精神压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例如,一些乡村组织的广场舞、太极拳等健身活动,深受农民喜爱,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都有了明显改善。此外,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乡村体育文化的传播,培养农民的健康生活习惯,形成人人重视健康、追求健康的乡村新气象。

增强乡村凝聚力

  体育活动是增强乡村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在参与体育赛事和活动的过程中,村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无论是村与村之间的体育比赛,还是村民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都能够激发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他们更加关心和热爱自己的乡村。例如,在“村超”比赛中,整个村庄的村民都积极参与,为球队加油助威,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体育活动还可以促进乡村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打破年龄、性别、职业等界限,增进村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营造和谐的乡村社会环境。

乡村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资金投入不足

  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赛事组织、人才培养等。然而目前乡村体育产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的全部需求,导致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赛事规模和质量受限。例如,部分乡村想要建设专业的体育场馆,但由于资金短缺,只能搁置计划。同时,宣传推广资金不足,乡村体育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难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游客。

专业人才匮乏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而乡村地区普遍缺乏体育专业人才。既缺乏体育赛事策划、组织和运营的专业人才,也缺乏体育教练、体育指导员等专业技术人才。这使得乡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够规范和科学,难以满足村民和游客的需求。例如,一些乡村举办体育赛事时,由于缺乏专业的赛事策划人才,赛事的赛程安排、规则制定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影响了赛事的质量和参与者的体验。而且,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教练和指导员,村民在参与体育锻炼时得不到科学的指导,容易造成运动损伤,降低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市场开发程度低

  乡村体育产业的市场开发程度较低,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能力不足。许多乡村虽然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但缺乏市场意识和营销手段,没有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例如,一些乡村拥有独特的民俗体育项目,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包装和推广,这些项目鲜为人知。而且,乡村体育产业的产业链不完善,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不足,导致产业附加值较低。例如,体育旅游项目与当地的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产业之间的融合度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难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

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体育产业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赛事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体育产业发展。例如,对投资乡村体育产业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在乡村建设体育产业项目。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模式,共同推动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例如,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乡村体育场馆,企业负责运营管理,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建立健全乡村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体育专业机构的合作,开展体育专业人才培训。例如,开设针对乡村体育赛事组织、运营管理、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乡村体育人才的专业素质。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体育专业人才到乡村工作。例如,为到乡村工作的体育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创造职业发展机会等,鼓励他们扎根乡村。此外,还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邀请城市的体育专业人士定期到乡村开展指导和培训工作,提升乡村体育人才的水平。

强化市场开发与品牌建设

  树立市场意识,加强乡村体育产业的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一是通过深入挖掘乡村体育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品牌。例如,将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与体育项目相结合,开发独特的体育旅游产品,如“民俗体育文化节”“乡村户外探险之旅”等,并进行品牌化运营。二是加强市场营销,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加大对乡村体育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例如,通过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乡村体育赛事和活动的精彩瞬间、乡村体育旅游的美景美食等内容,吸引更多的关注。三是可以举办体育产业推介会、招商会等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乡村体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体育产业发展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社会和谐发展的助推器。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健康素质、增强乡村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乡村体育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市场开发程度低等挑战。为了推动乡村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强化市场开发与品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乡村体育产业有望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终审:魏文源

  监审:董卫娟

  编校:李晓亚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