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在这一过程中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作用日益凸显。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着诸多困境,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政策支持和科技赋能共同发力,农村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服务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为农业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村金融发展概述
农村金融作为支持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活力。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构成。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6.22万亿元,同比增长15.1%。目前我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已达3 862家,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业保险规模居全球前列。
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23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9 7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期增长4.1%,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12%,表明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且保持了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同时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达13 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大豆油料扩种行动稳步推进,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实现增长。农产品市场价格稳中有降,国际贸易缓中有升,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金额也有所增长。
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联系
农村金融通过提供信贷、储蓄、保险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的资金约束,促进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金融的支持更是不可或缺,通过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及时的资金支持,农村金融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了农业向高效、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农业经济增长也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基础,随着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促使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农民和农业企业的需求。
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这种联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农村金融的发展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而农业经济增长则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这种良性互动关系不仅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重视度不高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但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偏差和不足,一些地方政府更关注城市金融的发展,对农村金融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农村金融资源投入不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滞后,农村金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政策宣传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使得农民和农业企业难以充分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从金融机构层面来看,部分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较少,服务覆盖面有限难以满足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这些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也相对滞后,缺乏针对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足。
农民自身对农村金融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由于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农民对金融服务的了解和认识有限,缺乏主动寻求金融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拓展和深化,也影响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整体进程。
农村金融制度的落实发展不足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制度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导致农村金融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农村金融制度在创新方面也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市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和实力有限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足,这些地区的金融机构往往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资源去推动农村金融制度的落实和发展,使得农村金融制度在这些地区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村金融制度的落实还受到农民金融素养和意识的影响,由于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农民对金融服务的了解有限导致他们在利用金融服务时存在诸多困难,限制农村金融市场拓展的同时也影响农村金融制度的落实和发展,农民对金融制度的认知不足使得他们在面对金融问题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能力,难以充分利用金融制度提供的支持和保障。
发展效率不高
在一些农村地区,金融资源过度集中于某些特定领域或机构,广大农民和中小企业则难以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不仅加剧了农村经济的二元结构,也限制了农村金融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由于农村金融资源有限,金融机构在投放贷款时往往更加谨慎,导致贷款审批流程繁琐、周期长,难以满足农民和中小企业的紧急资金需求。当前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缺乏针对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的定制化产品,导致农民在寻求金融服务时面临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利率高等诸多困难,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在风险管理和定价机制上也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农村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滞后影响了发展效率的提高。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ATM机、POS机等自助服务设备普及率较低,导致农民在办理金融业务时面临诸多不便。此外,农村金融人才短缺,尤其是具备金融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更是匮乏,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难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措施
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结构
扩大金融规模要增加农村金融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可以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等方式实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增加服务网点等方式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优化金融结构则是要调整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要鼓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为农民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加贴近需求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金融服务的整体效能。
完善现代化农村金融体系
完善现代化农村金融体系需要强化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网络,这些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推动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完善现代化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体系、征信体系、信用担保体系等,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业务处理平台,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
提高风险预警及控制能力
提高风险预警能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这一体系应能够实时监测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信贷质量、利率波动等多方面动态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在风险控制方面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和流程,确保各项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加强对信贷、投资等业务的审慎管理,严格控制风险敞口避免过度集中和单一化风险。
在提高风险预警及控制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农民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其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积极提高农村金融的效率
提高农村金融效率需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动金融机构的创新与转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农民和农业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例如,可以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微型金融产品,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发放速度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推广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提高资金流转效率,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提高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贷风险以及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增加服务网点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在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必须注重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评估,确保金融服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提高农村金融效率还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投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扩大农业金融的规模
扩大农业金融的规模首先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满足这些地区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提高其服务农业的积极性。针对农业生产的特殊性,金融机构可以开发如季节性贷款、订单农业贷款等适合农业特点的贷款产品以满足农民在不同生产阶段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还可以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如与农业部门、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推广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提高资金流转效率,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为金融机构提供可靠的信用信息以及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农村金融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为农业提供资金和服务,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同时,农业经济增长也为农村金融拓宽发展空间,但农村金融仍面临挑战,需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共同努力。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晓亚
编校:董卫娟
网络:吴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