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欢歌织锦画 绿野醉人心——记山西省娄烦县天池店乡南岔村

时间:2025-03-18 10:57:13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和羽楠

  南岔村,位于山西省娄烦县天池店乡,驱车驶入,恍若步入了一幅诗意盎然的田园画卷。沐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和煦暖阳下,南岔村在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武旭刚等一众振兴先锋的引领下,正有条不紊地书写着属于它的辉煌新篇章。

振兴春风吹绿了田野

  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东风下,南岔村紧紧抓住发展优势,在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升级的征途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南岔村一直以来都是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为主。如今,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马铃薯藤蔓丝丝缠绕,紧紧牵动着南岔村村民的心弦。玉米枝干挺拔矗立,与当地蓬勃发展的养殖业一脉相牵,共同串联起了村民们的致富链条。世世代代的南岔村民,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南岔村的马铃薯品质优良

  南岔村民用汗水浇灌希望,他们在农业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村里涌现出一批擅长农业种植的佼佼者。尤其以尤同义为代表,他因突出贡献,被评选为太原市特级劳模、山西省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以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为了进一步扩大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南岔村从先进人才入手,发挥能人优势,由尤同义率领村民,亲自创办了娄烦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引领南岔村乃至娄烦县农业发展的领军产业。人才优势对于南岔村农业发展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自合作社成立以来,马铃薯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机器具持续更新升级,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为南岔村的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合作社在马铃薯的品质优化与品牌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他们精心打造了“娄烦山药蛋”品牌,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保护,成为太原市唯一一家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2023年,合作社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570亩(约1.047平方千米),生产土豆400余万斤(超200万千克),毛利润高达160万元。凭借卓越的品质与独特的口感,这里产出的马铃薯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还远销东南亚,为南岔村及周边地区的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为了增强南岔村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积极引入前沿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拓展了马铃薯的国内外销售渠道,成功将南岔村的马铃薯产业推向了国际舞台,马铃薯远销东南亚,带动了本村及周边213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36户)增收,为村庄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然而,正如所有成长之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发展过程中,南岔村的马铃薯产业也遭遇了诸多挑战。2023年,一个突如其来的难题摆在了村民面前——马铃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滞销困境,这种情况甚至延续到了2024年4月。

  当时,村民们滞销的马铃薯堆积如山,无人问津。雪上加霜的是,天气转暖,这些马铃薯即将发芽,发芽的土豆无法食用,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与此同时,2024年5月份新一轮的播种又悄然临近,这无疑给村民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三重压力如同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村民的肩上。苦于找不到销路,村民们整日焦头烂额。

  村民们的急愁难盼,南岔村党支部书记武旭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自己必须迅速行动起来。于是,他以身作则,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主动承担起帮助村民寻找马铃薯销路的重任。经过不懈努力,武旭刚与内蒙古的一家淀粉厂建立了联系,随后村民集体表决同意,现有的马铃薯被顺利售出,村民们不必遭受更大规模的经济损失。

  看着一辆辆满载马铃薯的车辆缓缓驶离,村民们脸上连日来的愁容终于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轻松与喜悦。武旭刚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村民们纷纷向他们的武书记表达感激与赞美。武旭刚说:“村民有了急难愁盼,我们必须努力解决好。”

  除马铃薯之外,南岔村的农业版图还在不断拓大,水果玉米便是一个新的亮点。南岔村村民以往种植的是草玉米,主要作用是为养殖的牛提供饲料,村民的经济收入不高。而水果玉米是一种新兴经济作物,如果发展得当,对村民将大有裨益。

  武旭刚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潜在的发展机遇,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与周密规划后,他决定在南岔村率先开展水果玉米的试点种植项目。为了确保这次尝试不会对村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他个人种植了数十亩水果玉米。随后,他的热情和决心感染了村里的四户村民,他们决定跟随武旭刚的步伐,共同探索这条增收致富新道路。

  武旭刚分享道,尽管起初遭遇了干旱,但试种结果依然令人振奋——近40余亩(约0.027平方千米)的水果玉米丰收,每吨纯利润高达1400元。这一成果不仅为南岔村开辟了一条特色种植的新路径,更为村民们追求幸福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而那些遭遇干旱的作物也及时得到了补种,极大地帮助村民挽回了可预见的损失。

  在南岔村广袤的田野上,回荡着乡村振兴的悠扬歌谣,这歌声中饱含着希望与活力。马铃薯与玉米,这两种看似平凡的作物,在南岔村成了村民们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

养殖业迎来全新的蜕变

  在武旭刚等村“两委”成员的率先垂范下,南岔村的养殖业正稳步迈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新阶段。他们深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引进优质品种,优化养殖方式,提升养殖牛的市场竞争力。

  据武旭刚介绍,南岔村的核心产业是养牛业,村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农户积极投身这一产业,且养牛规模蔚为壮观,达到了人均拥有一头半牛的程度。村民们精心培育的草玉米专为牛群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加之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牛以散养模式健康成长。因此,其肉质格外鲜美,深受市场青睐,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散养模式不仅可以保障牛肉的品质,还为村民们腾出了长达五个月的宝贵闲暇时光,使他们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投身其他生产活动,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养牛产业在南岔村世代相传,可谓深深根植于村民的生产劳作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广阔的市场前景,无疑是带领村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经过深思熟虑后,以武旭刚为代表的南岔村党员干部们清晰地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必须进一步提升本村养殖业的发展潜力,在牛的品种改良、规模化种植上下功夫,组织村民外出学习考察便是一条好路子。


南岔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养殖户赴和顺县参观学习

  2024年7月19日,在武旭刚以及驻村第一书记要宏伟的精心筹措下,南岔村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踏上了考察调研的道路。他们前往晋中市和顺县、长治市武乡县等地,实地探访了当地较为成功的养殖基地,深入了解了养殖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这次考察不仅让南岔村的村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激发了他们创新发展的热情和信心。他们纷纷表示,要将学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带回南岔村,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应用,为南岔村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同时,考虑到以往沿用较为落后的养殖方式,尤其是人畜未分流,对村落面貌造成了影响这一情况,南岔村党支部积极引领村民探索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大力倡导“封山禁牧、集中圈养”的新模式,并牵头成立了养牛等特色产业经济合作社,进一步提升了南岔村养殖业的市场竞争力。

  而人才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南岔村养殖业迈向新阶段的征程中,优势也在逐渐凸显。张肖鹏,毕业于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武旭刚敏锐地觉察到年轻人才的重要作用,将其吸收为南岔村的一名后备干部。在武旭刚等党员干部的鼓励下,张肖鹏积极投身村落养殖业的发展,努力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家乡的肉牛养殖业。

  目前,他主要负责肉牛的人工授精和配种工作,有效改良了肉牛品种,使得南岔村的肉牛体格更加健壮、肉质更加鲜美,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这些改良后的肉牛不仅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南岔村养殖业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岔村的养殖业正积极酝酿着一场崭新的蜕变。未来,张肖鹏将继续在南岔村肉牛的品种改良、规模化种植等方面发光发热。以武旭刚为代表的党员干部也将矢志不渝,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村民们共同迈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明天。

党旗高高飘扬在村落上空

  党旗始终引领着南岔村。党建引领下的南岔村,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昂扬的斗志,书写着从单一到多元转型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南岔村党支部紧紧抓住“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契机,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精心策划党课内容,旨在全面提升党员队伍和“两委”主干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武旭刚,作为南岔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他的言辞充满力量:“我们村现在共有42名党员,必须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让党员真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引擎!”

  面对过去党员活动形式单一、学习热情不足的问题,武旭刚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南岔村党支部创造性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党员们的思想得到深刻洗礼,党性得到坚实锤炼,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特别是在2024年,南岔村党支部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活动的形式,提升了党员学习的效果。他们组织党员前往高君宇故居和米峪镇战斗遗址,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学习,更加坚定了党员们学先烈、跟党走、甘奉献、为人民的理想信念。

  2024年7月27日,由南岔村党支部书记武旭刚、驻村第一书记要宏伟亲自带队,南岔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全体党员等30余人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开展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党建学习教育活动。此外,武旭刚还率队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的徐向前元帅纪念馆进行了考察学习,这一系列的考察学习之旅让南岔村的党员们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领悟得更为深刻,也为村庄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南岔村党支部还积极与上级党组织和其他单位开展共建活动。他们与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策划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建学习教育活动、美化乡村墙绘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党员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进一步提高了南岔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南岔村党支部还十分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组织党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扶贫帮困等各项工作。在党员的引领下,村民们也纷纷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武旭刚与村民共同商讨马铃薯销路问题

  南岔村党支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建引领的深刻内涵,书写着从单一到多元转型的壮丽篇章。

振兴的春风吹入了村民的心田

  在南岔村这片土地上,乡村振兴的春风不仅吹绿了田野,更吹进了每一位村民的心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南岔村党支部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他们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为解决村民们秋收时节面临的粮食运输问题,南岔村党支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组织力量修建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为村民的劳作和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党支部书记武旭刚的带领下,南岔村党支部还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宽敞明亮的景观大道,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他们还修建了蓄水池等设施,保障了村民的生产用水,为南岔村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完善基础设施之外,南岔村党支部深刻地意识到精神文化活动对村民的重要性。他们深知,一个村庄的繁荣不仅体现在物质条件的改善上,更体现在村民精神面貌的提升上。因此,南岔村党支部精心打造了文化活动中心,作为村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让村民在忙碌之余也能享受到文化生活的乐趣。

  此外,南岔村还专门为村民修建了澡堂,并贴心地设置了爱心理发师岗位,村民在澡堂内洗完澡,随即便可进行理发。同时,爱心超市在南岔村也是一抹亮色,孝善敬老、邻里和睦先进文明户,凡是对村集体有贡献的家庭都是奖励对象。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还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集体感和归属感,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赞誉。

  多年来,环境卫生问题一直是困扰村里的一大难题,可以说是远近“闻名”,家家户户大门口堆的都是草堆、料堆、粪堆,这一问题让武旭刚头疼不已。鉴于这种情形,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率领村“两委”班子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在武旭刚的带领下,南岔村党支部动员全体村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他们不畏艰辛,不怕脏累,用实际行动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的面貌,南岔村终于有了新风采、新面貌。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南岔村也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南岔村的对口帮扶单位——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党总支充分发挥系部专业特色,于2024年10月22日,组织全体党员和学生代表共25人前往南岔村,开展美化乡村、墙体绘制活动,为南岔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武旭刚深知,环境卫生工作是乡村振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强调,这是他们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将带领村民继续参与乡村卫生的维护工作,携手并肩,共同守护好南岔村这个美丽家园。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武旭刚还提出要为南岔村新修一条外环路,后续再架设两座桥梁,确保村民出行的安全与便捷,充分满足他们日常生产劳动的需求。

  谈及村民的事,武旭刚如数家珍。采访期间,他的电话响个不停,一位脱贫户上门拜托武旭刚帮忙缴纳电费。武旭刚匆忙的背影,是无数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奋斗者的缩影。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武旭刚的话语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在我的任期内,尽可能地多为村民们做些实事,要么就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好!”

  武旭刚的这番话语,不仅是他对工作严谨态度的真实反映,更是南岔村党支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心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展望未来,在党旗的引领下,南岔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终审:魏文源

  监审:侯欣怡

  编校:张春兰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