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黄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加速器

时间:2025-03-14 15:52:28来源: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 文字:许佳妮 金 鑫 陈 俊

  天台黄茶,源自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的自然瑰宝,自1998年在寒山一带首次被发现以来,便凭借其卓越品质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它不仅承载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更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天台黄茶以其独特品质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文章旨在深入剖析天台黄茶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天台黄茶如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并针对此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相应的策略。

天台黄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凸显

  天台黄茶源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1998年被发现,后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重视并开展研究,2008年试种成功,2013年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认定,2016年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命名为“中黄1号”。此后,“中黄1号”成为浙江省重点推广品种及重要科技成果,并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审核。该茶品种抗性强、适应性好,具有“三绿透三黄”的独特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赢得了市场空间。

  自推广以来,天台黄茶适宜在江南和江北茶区年活动积温大于3200℃的浙江、四川、贵州、湖南及相似地区栽培,因其直立性强,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宜采用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的种植规格,成活率可达85%以上。在种植规模上,天台黄茶的广泛种植不仅局限于浙江省内,更在省外大放异彩。在天台本地,多个乡镇的天台黄茶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约6.67平方千米),而在浙江省内的其他县市,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约20平方千米)。在省外,天台黄茶的种植范围遍布四川、贵州、安徽、江西等十多个省份,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7万亩(约46.67平方千米)。天台黄茶受到各地广泛关注与积极引进后,获得了“天台黄茶”“广元黄茶”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此外,在脱贫攻坚和结对帮扶上,天台黄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典型的是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的引种表现,据了解,目前旺苍县黄茶亩产量达5公斤,亩产值高达6万元,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链初步形成,品牌知名度提升

  天台黄茶产业的发展并未局限于种植领域,而是通过构建专营企业与合作社等多元化组织,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迄今为止,天台地区已成功建立起9家专营黄茶企业、30多家合作社及10余间茶楼,年累计产量高达100吨。春茶的干茶价格稳固在2000元/斤之上,年产值超过1亿元,彰显出卓越的经济效益。天台黄茶已凭借其独特品质,成为高端市场的畅销品,深受都市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族群的喜爱,其销售网络已广泛覆盖台州、宁波、杭州等浙江地区城市,以及上海、江苏等地。

  与此同时,天台黄茶因其外形细嫩绿润透金黄,汤色嫩绿清澈透黄,叶底嫩黄鲜艳,口感鲜醇,嫩香持久而为公众所喜爱,面世后逐渐成为高端市场中广受追捧的明星产品,在国家重大活动中也大放光彩。如今的天台黄茶已成为高端茶叶中的一大品牌。为了提高天台黄茶的品牌知名度,天台县政府不仅帮助当地黄茶生产企业创建了“寒山黄”“九凝飞黄”“天凤山”等特色品牌,还积极参加包括G20峰会、北京世园会、上海进博会等在内的各类国家级重大盛会。天台黄茶独特而卓越的风采也引起了包括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农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以及浙江日报等在内的众多权威主流媒体的关注,对天台黄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极大增强了品牌影响力。天台黄茶不仅是推动天台县产业创新的新亮点,更是驱动天台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天台黄茶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探索

  天台黄茶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探索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前景。天台以街头镇为中心,全县主产区广泛种植“中黄1号”,形成了三类具有特色的经营发展模式。一是平桥镇紫凝采用“企业+农户”模式,企业承包投资建立基地,农户不仅获得租金,还参与基地劳作,从而受益于企业基地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南屏乡上杨村推行“企业+村集体”模式,企业负责订单采购,而村集体负责种植管理,按照企业的收购要求实现收益。这种模式成效显著,据报道,去年该村黄茶销售额达到了120万元,为村集体新增3.2万元收入,400余户种植户平均每户增收2400元。三是街头镇山头下村采取“村集体+村民入股”的模式,村集体进行统一管理,村民以土地入股,通过统一的采收、加工和销售,实现可观的分红收益。

  近年来,天台黄茶不仅在传统领域持续发力,还积极拓展全新领域,深入探索新茶食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已成功研制出天台黄茶新式茶饮,并紧密结合省级项目,全力投入黄茶新茶食的研发创新工作中。同时,不断开展茶产业的延链补链工作,打破传统局限,不再局限于春茶的采摘。这一战略性转变,为数千位茶农开辟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极大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更为天台黄茶的持续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天台黄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天台黄茶作为天台县的重要特色农产品,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天台黄茶仍面临一些显著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市场影响力提升。

品牌优势不足

  品牌优势不明显是当前天台黄茶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尽管天台黄茶凭借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获得了部分消费者的青睐,但在省内外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仍旧有限。这一现状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导致。首先,在市场竞争中,天台黄茶未能有效地突出其产品及品牌的独特性。与安吉白茶等同类知名品牌相比较,天台黄茶在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接受度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安吉白茶依托其悠久的历史传统、独特的加工技术以及有效的品牌推广活动,成功地在市场上塑造了鲜明的品牌形象,而天台黄茶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尚需加强。其次,天台县在公共品牌宣传的资源投入上有所欠缺,与一些在品牌宣传上取得成效的先进县市相比,天台县在品牌推广的力度和策略连贯性上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和推广手段。最后,县内企业品牌众多且各自独立运营,缺乏统一协调,导致公共品牌宣传分散,品牌凝聚力不足,难以构建起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产业规模低小散

  产业规模低小散也是制约天台黄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天台县的茶产业经营主体以茶企和合作社为主,而这些主营天台黄茶的主体总量仅占全县茶叶主体的12%,同时缺乏大型的规模化茶企龙头来引领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仅如此,规模低小散的现状还导致了加工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小型经营主体加工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且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天台黄茶在加工过程中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此外,天台县茶产业链相对单一,以初加工散茶为主,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这使天台黄茶的利润率较低,附加值不高,限制了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技术人才缺乏

  产业人才缺乏也是天台黄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天台县茶产业从业人员和专业人员数量不足,高素质的茶叶经营管理人才欠缺。其中,年轻的从业人员逐渐减少,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不够完备,导致茶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存在困难。同时,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几乎空白,缺乏为茶农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咨询等服务的专业机构。

乡村振兴背景下天台黄茶产业发展路径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天台黄茶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更在茶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意义重大。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天台黄茶产业可以从多个维度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深挖文化内涵,打造品牌魅力

  作为天台县悠久历史与独特文化的结晶,天台黄茶与其发源地街头镇的寒山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厚的联系,需要深度挖掘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巧妙地将其融入品牌故事中,提升天台黄茶的品牌吸引力。同时通过故事化的传播方式,让消费者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共鸣。此外,互联网时代为品牌宣传创造了多元化途径,应充分利用现代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小视频)、电商平台及官方网站等多渠道资源,通过视频、图文、直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展现天台黄茶的品牌魅力与文化底蕴,在品牌故事中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从而使消费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天台黄茶的魅力。

政府政策扶持,多方合力共建

  政府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为推动天台黄茶品牌的发展,政府应出台专项政策,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不仅要加强公共宣传推介和资金支持,还可以举办各类茶事活动,如茶文化节、茶论坛等,邀请专业人士参与,为天台黄茶的发展出谋划策,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了解天台黄茶。同时,还应优化茶产业营商环境,完善扶持政策,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以九遮、紫凝等规模茶企为引领,以中小茶企为骨干,鼓励广大茶农积极参与品牌建设,形成品牌共识。如此一来,政府、企业与茶农就能形成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助力天台黄茶品牌走向辉煌。

探索业态创新,拓展产业链条

  如今,休闲文化娱乐消费市场的消费主体是年轻消费者,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品茶方式。这就要求茶产业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创新业态,从而吸引年轻消费者。就天台黄茶而言,目前研发出来的新茶饮已得到部分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与认可。未来,天台黄茶应加大对茶饮料与新茶饮等领域的探索力度,创新研制出更多既保留传统茶品味,又有机融入现代饮品风味的新茶饮,让年轻消费者感受到传统茶饮在通过现代化的制作手段后,其口感是工业化生产饮料所无法比拟的,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魅力更是现代化工业饮料所不具备的。同时,紧抓时代脉搏,积极融合茶文旅等新兴产业模式,推动天台黄茶产业向多元化、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依托天台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巧妙融入茶元素,打造一系列天台黄茶茶旅景区、茶旅小镇及茶庄。通过设计旅游专线,深入挖掘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将其与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紧密融合。

强化人才培养,推动技术革新

  为保障天台黄茶产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还需要积极培养更多的专业涉茶人才。加强与本地高职院校的合作,设置与茶相关的专业或课程,为行业输送新鲜血液。同时,积极引进茶叶领域的专业人才,并培养本土的乡土茶专家,加强对基层涉茶农技推广体系的政策支持,确保推广队伍的稳定性。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保护并传承传统手工非遗制茶技艺,培养出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工匠人才。此外,加快成立茶叶技术服务中心,提供涵盖技术咨询、统防统治、病虫害防治、肥料使用等多方面的专业指导,不断提升茶叶品质与生产技术。

  天台黄茶作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以其独特品质和卓越经济效益推动了天台经济的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天台黄茶产业的发展不仅得益于政策的扶持与市场的认可,更离不开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的持续推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拓展,天台黄茶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竞争力,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带动当地经济蓬勃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终审:魏文源

  监审:乔星琦

  编校:王莹珠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