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开启旅游新时代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假期和周末出游时更倾向于选择乡村游。在此背景下,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依靠恩施大峡谷这一热门旅游资源,以景区为核心抓手、以生态农业为特色基础、以特色产业为纽带,带动了所辖片区的整体发展,推动了地区乡村振兴。
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分析
外部条件
一是迎来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文旅产业融合提供坚实的政策基础。自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文旅融合作为促进乡村经济转型、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迎来了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的多重利好。
首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框架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化和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政策鼓励通过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有效促进当地经济转型,提升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其次,《“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提出要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与“文化乡村”,推动农业、农村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此外,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也是推动文旅融合的关键。地方政府颁布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条例》,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资金和商务政策支持,促进产业活跃,不断加强对旅游信用和担保的支持。
二是市场需求逐渐转变。文旅产业融合是现今消费热点所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游客在文化旅游的支出大幅增长,对于特色文旅产品的消费偏好,形成了文旅产业融合有效供给的基础,创造了新的增长空间。在“回归乡村”“走出城市”等想法的影响下,回归自然的乡村自驾游以及乡村民宿体验逐渐成为重要的出游方式。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不断更新文旅产品,升级配套设施,提升农业观光和乡村游的品质,不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内部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位于恩施市西北,距离市区51—60千米,从恩施火车站及机场到达景区车程约一个半小时,北距重庆奉节125千米,西南距利川腾龙洞40千米。全程道路通畅,是周边地区市民及游客乡村游的首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
二是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域内有5A级景区恩施大峡谷、4A级景区恩施鹿苑坪。壮美无比的恩施大峡谷景观层次丰富,清江河、云龙河纵贯全境,森林覆盖率达70%,盛产优质水稻、烤烟、高山小药材、茶叶、林果等。
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建引领。域内成立了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和沐抚办事处,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为域内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坚持党建引领带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组织引导景区围绕非遗民俗文化,推出文化氛围浓厚的旅游产品。坚持党政统筹推进,将文旅融合和旅游发展纳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和综合督察的重要指标;以党建引领直面域内发展局限,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深入挖掘优势产业;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实现共享共管,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压实责任,做好源头管理,抓实平安稳定底线;狠抓作风,强化监督,处理典型,树立廉政务实作风。
二是引导产业发展,促进域内文旅融合。域内自然风光秀美是民宿产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民宿也是融合吃穿住行等元素的综合体,其提供的产品有较高的附加值,大力发展民宿行业可以有效增加地方居民收入和推动产业升级。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中心因势利导,通过以奖代补、引资引智等措施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并迅速成立了民宿协会,以当地民宿群为依托,筛选优质供应商,为业主提供开业与上线网络平台的指导,并统一使用“码上游”峡谷智慧平台搭建民宿智能点单系统。辖区内民宿数量已达410余家,其中不乏高品质民宿,域内的星野民宿为全国甲级民宿,猫窝民宿为全国乙级民宿,成为全湖北省唯一同时拥有两个级别民宿的乡镇级地方。
三是探索“文旅+”发展模式,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断积累经验。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立足于本地文化特色,推出以土苗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拦门酒服务,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游客体验;立足当地农产品特色,推出了长桌宴、杀猪宴、野菜宴等活动,深入挖掘本地优质农产品,带动本地农副产品销售;立足本地山地崎岖特点,多部门协同强化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多次举办峡谷英雄穿越赛、山地自行车挑战赛、山地越野车挑战赛等,吸引了大量体育爱好者来到域内参赛。
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文旅融合的发展规划仍有缺陷。传统文旅产业的消费群体仍以旅行社主导的团队游客为主,导致域内大量从业者所习惯的服务方式、配套设施、特色服务和思想意识仍是为旅行社所带来的游客做配套服务。域内大量文旅行业从业者对文旅融合这一新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认为文旅融合只是在传统旅游基础上的简单叠加,如将民族服装作为工作服,却不提供更具地方特色的配套服务;将房屋外沿模仿传统吊脚楼飞檐,内部却仍是现代化、城市化的装潢;盲目追随文旅热潮,却不加以本地化处理,丢失地区特色。当地还没有成规模地出现高度融合当地特色、民俗风情与设计的文旅融合项目,出现了重产业收入、轻文化特色的现象。
二是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性仍有待提升。首先,域内对现代科技和数字技术的运用不足,统一全域的数字化旅游平台尚未搭建成功,民宿预订、景区预约和特产销售等环节没有形成闭环,大量从业人员还停留在上门服务和电话沟通的服务模式,智慧文旅工作仍待推进;其次,域内缺乏成规模、定位较高的特色企业,其入驻的企业仍以售卖避暑房的小规模房地产企业为主,难以引领当地产业向高端产业跃升。
三是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要素仍有缺乏。在人才方面,当地文旅产业从业者大部分以本地居民为主,其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售卖旅游配套产品,如登山杖、矿泉水等;二是中低端餐饮、民宿业主,提供居住餐饮服务;三是导游、司机等传统旅游服务人员。域内缺乏从事贴合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旅游推介、直播运营等工作的高学历人才,且存在着不同业态从业人员失衡、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水平偏低、业务不专业等问题。在资源利用方面,域内基本覆盖了旅游六要素中的吃、住、行、游,但仍然缺乏对购、娱两个要素的支撑,游客所能购买的大部分产品存在雷同和难以区别品质的问题,配套娱乐设施缺乏,夜游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的项目开发支撑不够,无法吸引游客停留更长时间。
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以党建为引领,带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首先,党建引领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号召力和先进性,将广大党员的智慧与力量凝聚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旅融合发展中,带领群众团结一心,共同推动文旅融合,确保在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目标统一、步调一致。其次,党建引领能将党员的责任感、事业心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职责、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为文旅融合发展指引明确方向,确保工作有章可循,行动有力推进。通过将党纪党规的“硬约束”和党员思想教育的“软约束”相结合强化党建引领,以此提高党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自觉性,促进党组织和党员的自我革新,增强其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通过党建引领,有力推动了文旅产业与当地农业、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支党性坚定、能力突出、作风扎实、勤政为民的干部队伍,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党建引领不仅有助于陶冶党员情操、规范其行为,还能够激发党员对奋斗目标、行为准则的认同,增强其作为党员的神圣感、使命感和归属感。通过激发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党建引领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凝聚、导向、约束和激励作用,推动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以保障为基准,构建科学的文旅融合发展体系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构建科学的发展体系。首先,当地政府要结合地方特色,出台具体的政策指导文件,为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作用和定位予以明确,锚定可供操作的长久发展目标和方向。其次,当地政府应该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地方文旅从业者提供财政保障和税收优惠扶持,设立专门用于项目开发的文旅融合专项资金,使其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改造,带动更多企业和从业人员投入地方文旅业发展并最终推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做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规划
首先,需要做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规划。根据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的实际情况,需统筹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资源,制定长远的、符合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的生态、文化、农业及旅游资源,深入调研和论证,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编制符合恩施大峡谷区域特点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整体规划,确保规划能够精准契合当地实际,提升文旅融合的整体效益。其次,注重打造文化特色,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在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强调文旅产品的文化特色与差异化,避免传统模式的复制和简单叠加。应重点培育具有恩施土家族苗族特色的文旅融合项目,形成以本地文化和民族特色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项目,涵盖文化体验、农业观光、旅游度假等内容,满足不同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以升级为目标,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环境
根据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域内现有的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需要在满足市场需求和符合市场趋势的多元需求背景下,始终以产业升级为目标,打造一批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文旅产品作为龙头产品和标杆来吸引更多从业者学习,并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发展,借此形成趋势来推动地区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大文旅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强本地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产业整体服务水平,推动文旅产业向高端、差异化方向发展,在学习、追赶市场文旅浪潮的同时,对其进行本地化改造,不再盲目追逐热点,打造更具地方风情的独特体验。
以创新为驱动,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厚度
创新是推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探索、引进、加强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游客在酒店预订、景点导览、行程制定和项目选择等方面整体体验,确保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促进文旅产业的全面升级。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物流体系,做好本地资源的线上推荐和电子商务转化,推动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域内的民族特色服饰、地方土特产和其他文旅融合产品的线上销售,使文旅融合的影响力不仅覆盖本地市场,也可以触达物理距离更远的地区和群体。
文旅融合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为民族地区带来了经济转型的机会。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的实践证明,党建引领下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核心、文化传承为纽带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极大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程。通过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激发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必将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编校:王莹珠
网络:吴飞飞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