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文化产业发展风劲扬帆

时间:2025-03-05 14:08:17来源:安徽金寨干部学院 文字:王莹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这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论断和新安排,也指明了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和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来讲,由于其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关注重点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化产业研究方面。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持续关注,而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只有树立高度的乡村文化自信,以振兴乡村文化为出发点,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使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最终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群众的文化素养,使乡风更加文明,环境更加宜居,农村产业升级转型更加有序,切实推动农民群众实现生活稳定富裕,最终促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更好更快地发展。

安徽金寨县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近年来,金寨县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成效显著。当地依托红色文化与秀丽山水风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乡村旅游项目。地方政府部门也全力支持根雕、竹艺等传统工艺复兴,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产业。此外,金寨县还定期举办民间艺术节等各类乡村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金寨县的乡村文化产业主要涵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产业主要是依托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金寨的组织建设、政权及机构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历史,进一步丰富金寨是中国革命摇篮之一的内涵。深入探究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发展及战斗历史,打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的品牌。深入研究金寨籍革命历史人物,全方位展现金寨人民对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同时,加强社科理论研究与文学艺术创作,持续推出一批研究与创作成果。积极争创党性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致力于建成安徽一流、全国知名的教育基地,不断提升金寨红色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力求将金寨打造成全国闻名的红色文化名城。在生态文化方面,充分利用当地优美的山水风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同时,挖掘并传承当地传统文化,推动传统工艺、非遗保护等产业发展,积极展示和弘扬当地民俗风情,发展民间艺术、特色民俗旅游等产业。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金寨县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增加了农民收入,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成功打造出特色鲜明、魅力四射的乡村品牌。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落后,文化产业保护不到位

  目前,金寨县乡村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缺乏明确的管理职责划分和统一的管理部门。乡村文化产业的管理往往涉及文化、旅游、农业等部门,这使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获得连贯的政策支持。一方面,从经营管理角度分析,金寨县乡村文化产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由于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乡村文化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金寨县乡村文化产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产权价值。然而,许多地区对乡村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乡村文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频遭侵权,盗版现象严重,影响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投资渠道不顺畅

  尽管,金寨县乡村文化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优势,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资金的缺乏成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从政府投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是乡村文化产业的主要投资者之一。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乡村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投资力度较弱,使乡村文化产业在基础设施、人才引进、技术研发等方面得不到充足的支持,进而影响其发展。在社会资本投资方面,乡村文化产业投资风险高、回报周期长,利润相较于其他产业也较低,这些因素使许多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在进入这一领域时态度谨慎,社会资本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投入相对较少,极大限制了产业的发展。此外,乡村文化产业在融资时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乡村文化产业的贷款审批门槛较高,贷款额度有限,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乡村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手段,进一步加剧了产业发展的困境。

人才资源不足

  首先,专业人才不足。金寨县乡村文化产业涉及领域广泛,主要涉及文化创意、传统手工艺、乡村旅游等,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支持。然而,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导致乡村难以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同时,乡村人才流失严重,大量有才华的年轻人选择前往城市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短缺。其次,技术人才稀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需要一定数量的技术人才来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但从金寨县乡村文化产业的整体情况来看,普遍面临技术人才引进难、培养难的问题。一方面,乡村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缺乏吸引技术人才的优势。另一方面,乡村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培训机会有限,导致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最后,管理人才短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具备管理能力的人才进行组织和管理。但当前乡村管理人才供应不足,多数乡村管理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验,难以有效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营造良好的产业经营环境

  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良好的产业经营环境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强化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提供政策扶持。基于对地区农业文化特色的详尽研究,设计出契合的政策框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构建完善的激励体系,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大众更好地参与到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当中,有力支持乡村中小型文化企业和独立创业者。同时,积极引导其他产业企业和私人资本投身农村文化产业,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此外,作为地方政府部门应制定并实施相关企业优惠政策,运用税收先征后返、贷款利息补贴、项目资助等多种补助方式,支持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吸引优秀企业参与本地商务活动和文化生产。此外,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加快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市场运行机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全方位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开发特色文化资源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关键所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特色,创新性地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和文化底蕴。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红色资源的有效挖掘,可以以红色主题为核心,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等红色文化旅游产品,通过传承与传播红色文化,吸引游客,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金寨县地处大别山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可借此深度挖掘生态文化资源。开发生态观光、户外运动、养生度假等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打造金寨县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游客,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还需深度挖掘并科学创新本地传统民俗文化资源。金寨县历史悠久,拥有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等民俗文化,可依托这类文化资源,举办各类民俗活动、节庆活动,展示并传播金寨县的传统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参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例如,汤家汇镇精准把握特色小镇的内涵特质,秉持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理念,以集镇街道红色资源富集区为中心,向毗邻的豹迹岩村延伸,进行整体规划,规划总面积达3.4平方千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2平方千米,小镇红色文化旅游核心区1.0平方千米。小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各功能区,采用“一轴一廊三区”的空间布局,坚持“突出红色、推动绿色、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主导,配套旅游服务,与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以红带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的产业体系。

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产业繁荣是农村文化发展的关键,当前城市化快速推进,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使不少城乡工作人员更向往乡村休闲质朴的生活,该趋势为乡村文化发展带来游客。因此,要结合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类型,发展乡村度假、果园采摘、农耕体验等多样化的特色文化活动。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时,要凸显农村独特风貌,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构建产品与服务相融合的商业运作模式,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品质,加强文化品牌建设与宣传。在开展文化服务时,可借鉴当地历史文化、神话传说、民族活动等形式进行针对性推广,多渠道提升本土文化竞争力。同时,要认识到文化品牌能吸引消费者与外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需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深入挖掘运用乡村文化资源,创新性传承与弘扬乡村特色文化,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壮大乡村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人才是关键支撑,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需要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此,要多措并举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地方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城市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到乡村文化产业领域工作。例如,提供经济补贴、住房优惠等福利吸引人才下乡。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国家的人才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根据乡村文化产业的实际需求,对现有人才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政府部门可设立专门的培训基金,支持人才参加各类培训课程。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为乡村文化产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促进其成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注重人才的本土化培养,引导、鼓励和支持乡村当地青年人才学习文化产业相关知识技能,成为产业中坚力量。可设立专门教育培训机构,为当地青年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

推进“互联网+”乡村文化产业

  在推进金寨县“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多项举措以确保其可持续性和多样化。政府应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支持,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等基地,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文化创意人才入驻,形成文化产业集群效应,然后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同时,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互联网基础设施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完善的网络体系和高速的互联网连接将有助于提高文化产品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的投入,确保互联网服务的普及性和可及性,使金寨县的各类文化企业均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利用现代互联网更好地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推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结合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推广,如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等方式,提高金寨县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扩大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受众和游客,助力金寨县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与灵魂,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文化先行的发展理念。要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文明的发展目标,真正让农村充满乡土气息就需要做大做强农村文化产业,而农村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只有构建综合性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方案,才能够更好地助推乡村文化战略有效实施。

  编校:王莹珠

  网络:吴飞飞

  监审:张春兰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